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看见2019

来源:荣格 发布时间:2019-12-13 610
个人护理品原料配料其他包装设备及材料加工生产设备 市场趋势

2019只剩下十几天,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看见行业,我们综合国家统计局、第一财经、欧睿、英敏特等多家资讯数据,力图为大家展现一份更完整的产业图。

 

——增速No1,全球第2大市场和美妆产品最大进口国

全球前十大化妆品消费国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Euromonitor

 

欧睿数据,2009-2018年间,中国美容及个护市场规模实现翻倍,由1816亿元激增至2018年的4102亿元,CAGR高达9.9%,且在2013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国,市场份额达到12.7%。前十消费国依次为美国、中国、日本、巴西、德国、英国、法国、印度、韩国和意大利,增速上,中国、印度、韩国等新兴市场在过去十年引领全球增长。但是,英敏特发布的《中国护肤品趋势2019》显示,中国仍然是美妆产品最大的进口国,从细分品类来看,护肤的占比最高且保持高速增长,唇部彩妆在经历2016-2017年超高速的增长后,2018年降至47%的同比增长。6月份,国家商务部发布的《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分析调查报告》显示,75%的消费者认为国内市场的护肤品不能满足需求,中国消费者对进口化妆品继续展现极大“热情”。

 

——政策引领,边提高标准,边努力前进

 

只有更高层次的法规引领,才能让行业走的更远。

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一系列的机构改革,把化妆品与药品等同管理,新设化妆品监督管理司等都指向了国家对化妆品产业的肯定与重视,尽管充满不确定性,但对即将颁布的新版《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仍充满期待。目前,已完成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化妆品注册和备案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的初稿;研究制定了化妆品风险监测、进口非特化妆品审批改备案和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等相关规定,修改完善了化妆品标签管理规定的征求意见稿,《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量化分级管理办法》即将开始试点,最终会淘汰一批不守法不合规企业。

 

——产品当道,研发奋起直追,但仍有巨大差距

中外主要化妆品公司研发费用率对比

数据来源,Euromonitor

中外主要化妆品公司研发支出额对比(亿元人民币)

数据来源,Euromonitor

 

随着行业景气度提升,产品品质与品牌力越来越成为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土品牌也逐渐重视研发投入、不断增强研发能力。上海家化、伽蓝、珀莱雅、上美等国妆品牌均不断扩张研发队伍,并与多家医院、高校合作,力求在原料研发与配方研发上实现突破。

国内较早开展基础研究(Research)的上海家化目前已在中草药功效添加剂、问题肌肤屏障修复、微生态、智能靶向等研究方面取得开创性进展,不少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佰草集、玉泽等品牌的产品开发中。珀莱雅也先后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北京工商大学、法国国家海藻研究机构(CEVA)等进行战略合作,共同探索化妆品技术研发领域的更多可能性。目前国内化妆品公司研发费用率已与国际大集团相当,但由于规模差异较大,研发费用的投入量级仍有显著差距,这使得本土品牌在一些关键原料与配方的研发环节仍落后于国际巨头,这也是国产化妆品难以打开高端市场的瓶颈所在。

 

——小散代工,仍须持续规范化、规模化

 

莹特丽/科丝美诗/科玛收入、合作客户、国内工厂对比

资料来源,国元证券研究中心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截至2019年5月,全国共有4892家持证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其中广东地区就有2689家。虽然数量众多,但仅有诺斯贝尔一家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多数代工厂销售额在2亿元以下,小而分散。 与此相对,莹特丽、科丝美诗和科玛等龙头代工厂已依靠其规模与研发能力,建立起强大的客户壁垒、技术壁垒与环保壁垒,中国业务已成为其重要收入构成。

 

——困守中低端,独立品牌热潮兴起

 

欧莱雅和资生堂两大国际集团仍然占据市场领导地位,这主要得益于其高端品牌的强劲市场表现以及多品牌策略。本土品牌包括百雀羚、伽蓝、上美、珀莱雅等也由于其多渠道策略以及新品牌/产品的发布。在中低端和大众精品市场保持领先位置。在天猫平台,本土品牌表现抢眼,这不仅仅体现在传统品牌保持其优势,更能看到新兴品牌包括DTC品牌的强势增长,包括有完美日记,Homefacialpro, WIS等等。同期,在国外,支持和庆祝独立美妆品牌(Indie Brands)的热潮正在兴起。据Cosmeticsdesign的趋势预测,2019年被称为“独立整合年”,新品牌如井喷式崛起,大型的组织与展会也越来越重视独立品牌,为独立品牌提供更大的崭露头角的机会并对接更多的资源。

 

——“成分热”

2018.7-2019.7天猫销量TOP100成分宣称

数据来源,Mintel

 

“因为成分党的崛起,更多的护肤品品牌很可能会推广浓缩活性配方,这些配方成分较少,但都是很熟悉的原料。”Mintel全球皮肤护理分析师David Tyrell说。尽管有人诟病“成分热”形成了一些市场顽疾,但不可否认其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产业的创新发展。

英敏特把护肤市场的重点成分分为:成熟成分、经典植物成分、新兴成分三大类。

• 对于维生素C、维生素E、透明质酸、维A醇、烟酰胺、多肽、神 经酰胺、角鲨烷、水杨酸、果酸、氨基酸这些已经被大部分消费者所熟知的经典传统成分,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是浓度、纯度、技术,相对来说不是很在意成分的来源(人工合成/来自天然);

• 对于绿茶、芦荟、红石榴、人参、当归、红景天这些经典植物成分则通常通过产品的概念、包装、香味、质地等来呈现,消费者更关注这些植物成分的来源,比如来自某个地区,以及成分背后的故事,这些植物成分对消费者来说相对来说不会是单一的功能性关联,而是会有一种对皮肤整体有益的多种功效的印象;

• 乙酰基六肽、泛醇, 二裂酵母、传明酸、波色因、艾地苯、 虾青素、枸杞酸、阿魏酸、symwhite 377这些新兴成分与成熟成分类似,得益于商家和知识达人的教育,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只是尚未被大多数消费者所知晓。

 

——抗初老、抗蓝光、抗糖和轻医美

 

• 英敏特数据,新一代中国消费者已经有较强的抗老意识,在20~24岁的女性中49%虽然还没有衰老迹象,但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抗衰老。对于她们来说,抗老的诉求与年长一些的女性 比较,更注重肤色,包括提亮肤色和均匀肤色。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是抗初老沟通中非常重要的角度,与年纪稍大的消费者相比,她们对皮肤护理的认知更多,也更乐于尝试更多的品类。

• 众多的年轻消费者都是电子产品的重度用户,他们对于蓝光防护的意识也在逐渐提升,2019年,“蓝朋友”概念的产品也趋于活跃。

• 年轻一代消费者对于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他们开始注意日常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 抗糖化从减少饮食中糖分的摄入延伸到皮肤管理。其中肌肽成为抗糖化概念产品中的明星成分,不仅仅出现在保健品中,同时也出现在越来越多的面部护肤品当中。

• 根据食品药监局的规定,不允许进行 “药妆”的宣称,但是对于中国众多消费者来说经过多年的传播,“药妆”拥有很高的知晓度,甚至成为市场创新的来源。对于消费者来说,与“药妆”最为相关的需求是修复皮肤屏障以及护理敏感皮肤,无论是国际品牌还是本土品牌,都将敏感肌护理作为产品战略的重要部分,纷纷推出新品牌或者新的系列。

 

——最热品类,精华/安瓶和面膜

迅速提升皮肤状态,安瓶还是面膜(2019)

数据来源,Mintel

 

• 面部精华成为近两年来增长最为迅速的子品类,在2019年上半年,天猫平台的面部精华以及安瓶的销售占到整体面部护肤品的10.2%,而这一数字在两年前在5%左右。玉兰油和巴黎欧莱雅在面部精华品类的份额占据领先位置,这主要得益于其明星产品的强劲表现。而本土品牌特别是新兴的DTC品牌如 homefacialpro等也表现抢眼,安瓶在近两三年内迅速增长. 并有望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另外,在20~24岁的年轻消费者当中,高达45%表示当考虑到迅速改善皮肤状况时,与面膜相比,她们更倾向于安瓶。

•  2017年开始面膜市场虽增速放缓,但仍然保持高速增长,过半的面膜使用者表示他们使用频率相对去年更高了,基于面膜品类的高渗透率,以及该品类在中国具备的成熟的供应链,面膜成为产品创新、新品牌、跨界品牌入场的首选品类。

 

——令人无法抗拒的“香味”

香精,是产品成本链中相对较小的元素,但在消费观念升级的市场前景下,消费者对日化产品香味的需求和兴趣愈加高涨,香精正在成为能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个优质而美妙的香精,是提升产品整体审美价值的关键。”IFF大中国区日化香精市场总监郑泷分享。除此之外,通过科学,香精还能变得更加“智能”。香精不仅已经能够做到让香气“延长”和“定时”散发,或者抵抗异味,在一项由IFF(国际香料)和权威机构共同研发的人脑医学测试中,一些IFF特定的香精原料被证明能激活脑部记忆和意识感知区域。这意味着未来,香精还可以被运用到更广泛的健康产品领域,令人更加专注,放松和积极。“功能性香精”和“科技性香精”将会成为行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郑泷确信香精是一种"平台技术",能有力支持下游创新和创造价值,为产品激发更多发展空间。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