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脸部洗卸类产品的配方设计要件

来源:国际个人护理品生产商情 发布时间:2020-06-09 924
化工塑料橡胶添加剂及母粒涂料油墨溶剂工业金属加工金属加工智能制造传感器机械传动食品饮料及个护食品与饮料食品及饮料配料食品加工及设备饮料加工及设备包装设备及材料其他个人护理品原料配料加工生产设备包装设备及材料其他包装包装设备包装印刷其他二次包装与物流标识与打码
职业级配方师养成第4课     清洁为护肤之本,脸部洗卸产品,必须视为保养品配方来开发与设计。但这并非意味着得在洗卸产品里加入护肤成分、选择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作为清洁起泡成分或者是以高档的植物油来作为卸妆用油。而是以「在保护皮肤免于受损的前提下」来设计开发配方。
清洁为护肤之本,脸部洗卸产品,必须视为保养品配方来开发与设计。但这并非意味着得在洗卸产品里加入护肤成分、选择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作为清洁起泡成分或者是以高档的植物油来作为卸妆用油。而是以「在保护皮肤免于受损的前提下」来设计开发配方。
 
「添加玻尿酸在洗面奶里保湿、添加维生素C在洁肤霜里美白、添加Q10在卸妆油里抗老化」,这些说法是行销用语,是引导消费者对洗卸功能之外的美好想往之虚构价值。事实上,这些清洁之外的保湿/美白/抗老化等价值都不是真的。
 
错位的思考逻辑,将本末倒置专业配方应有的轻重层次。譬如,受品牌之托要开发”温和低敏的洗面奶”时,就信手拈来厂里的一个成熟洗面奶配方单,然后添加甘草酸钾、红没药醇等等各种抗敏护敏成分到配方里去,认为这就支持”温和与低敏”的要件了。其实,这只成全了广告说法,并未成就真实的效能。甚至有配方师认为,效果具不具体,跟添加浓度有关、跟选择的成分有关、跟成分的活性有关。笔者不全盘否定这样的思维,但必须说「关系非常薄弱,投资报酬率太低」。
 
更有些配方师把温和低敏的洗面奶,以「低清洁力」配方来对应。也就是降低表面活性剂的添加比例,或者添加赋脂剂来压制泡沫量与创造洗后皮肤有保护膜感来营造温和低敏。这种配方架构,是以牺牲洗净效果来营造温和感。说白了也是个不足取的手段,污垢没有办法确实洗净的洗面奶就是款失败品。
 
作为配方师必须有清醒的头脑,清晰且有条理地去梳理「优质洗卸产品」真实原貌,应该是什么样子。
 
一、厘清洗卸的「标的」
 
首先要厘清的是洗卸的「标的」,了解问题症结、厘清目的性,才能对症下配方。洗卸的标的是什么?自然是皮肤上的污垢。洗脸的对象是「皮肤自身产出的污垢」,卸妆的对象是「外来附著在皮肤的污垢」。这两种污垢的性质不同,去除的手段必须调整,并以更符合使用者需求且更友善皮肤的视角来思考。
 
对消费者来说,管他是什么污垢,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清干净就对了」。对配方师来说,要清干净这两种污垢,使用的配方手段是不同的。举个例,一款强调油性肌专用,清洁去脂起泡力均强的洗面皂,将就地给化浓妆的人卸妆,经反覆多次的洗了又洗,也不见得能把妆洗干净,但弄得皮肤缺脂/紧绷/角质干脱,倒是可以预期的。
 
或以卸妆油为例,卸妆油基本上能把粉底彩妆都卸除干净,但卸完妆用水乳化冲洗去卸妆油,不再用水性洗面奶洗脸,累积个几天这样做,皮肤起暗疮、粗糙、皮疹等现象出现,也就不足为奇并非偶然了。
 
所以,配方师有必要先搞懂皮肤生理的常识,针对两种污垢的型态多些认识。
 
「皮肤自身产出的污垢」,指的是汗水、角质与皮脂。汗水,要靠水来清洗。角质,靠水软化,靠摩擦力协助去除,像是以指腹充分按摩或毛巾辅助洗脸或洗脸刷或磨砂颗粒协助剥落。皮脂,靠表面活性剂乳化。堵塞在毛孔口的半固化皮脂,靠充分按摩、温热水与选择更适当的表面活性剂,来协助软化后使容易乳化而加以清洁之。
 
「外来附著在皮肤的污垢」,指的是粉底类、彩妆类、防晒隔离类、强附著力的环境污垢或保养品。这类外来强附著的污垢,特别是前三类,多数是油脂蜡类比例偏高,且有着支撑不脱妆不晕染的高分子防水胶成分。整体来说,其紧贴在皮肤的难缠程度,是带有高比例水分的洗面奶无法确实清除的。油脂蜡的去除,需借助油来以油溶油,也可以借助亲油基团多的表面活性剂,来提高乳化油脂蜡类的效益。高分子防水胶成分,必须靠小分子的油性溶剂来溶解。简单的说,就是把能溶解高子胶的油性溶剂,借用到卸妆油配方里一起运用。
 
以上说明,应不难厘清「自身污垢」与「外来污垢」所要动用的清洁元素是有差异性的。你可以两者兼顾地开发出洗卸二合一的配方,但你不能不符合科学的期待用传统的洗面奶来卸妆,也不能指望用卸妆油顺便洗脸。
 
二、梳理清洁类产品的组成架构
 
清洁类制品的成分组合架构,如下:
 
 
1.表面活性剂的总添加量,控制在6~30%范围。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是清洁起泡力的主角。两性型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用来辅助清洁力、清洁后的肤感,以及泡沫的绵密度。
 
表面活性剂对皮肤的温和度,不是以去脂力高低、石化或天然、氨基酸或植物性等来评断的。以纯度、新鲜度来斟酌较实际,以及所夹杂的不纯物是否对皮肤造成刺激来评价。
 
添加比例跟成本也有一定关系,从脸部清洁需求来说,大概只有皂化配方的皂基总量到达30%。添加多少比例,常与产品本身的剂型与使用者肌肤的油度有关。
 
2.增稠剂的加量,因剂型而异,种类也因剂型而异。
 
如果是慕丝剂型,那么表面活性剂的总量必须向6%靠拢,且几乎不需要添加任何增稠剂。
 
而如果是软管装的洁面乳,那么就必须有相当的稠度与霜般质地的硬度支撑料体的厚度,那么a~e的增稠手段就得搭配著应用,以营造出更符合要求的稠度。
 
如果是按压瓶的洁面胶,那么单独借盐类与表面活性剂来增稠,就会有夏季(高温)料体偏稀,冬季(低温)料体变厚,按压不出的问题。这类型的配方,借助高分子胶来增稠,就可以稳定温度巨大变化的稠度摇摆。
 
3.副剂的选择是具弹性度的。
 
多元醇在清洁类配方里有着防止清洁料体干凅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以按压方式取用的洗脸胶(或乳),几个百分比的多元醇,可以避免干燥塞住料体出口。
 
质地修饰剂,常是为了消弥洗后肌肤干涩感而添加。但这类修饰成分,往往是阻碍降低清洁力的硅烷类、水可分散性酯类、阳离子聚合物类。加多了(譬如3~5%),反而成为皮肤上多馀的残留物。
 
三、梳理卸妆类产品的组成架构
 
对比于清洁类制品的组成组合,卸妆类无法统一其架构。卸妆类制品的样貌不只是质地剂型多样,还有着卸妆主力成分壁垒分明的差异。在剂型与成分既可分流又能互搭的多样化之下,梳理卸妆类配方设计要点,得先从卸妆原理下手。
 
所谓的剂型与成分既可分又可搭,举例来说,一样是”透明的卸妆液”剂型,其卸妆成分组合,可以是「多元醇&水」配伍,可以是「表面活性剂&水」配伍,可以是「多种油脂」配伍。但也可以「多元醇&表面活性剂&水」配伍,亦或者是「油脂&表面活性剂&水」配伍。在外观上,都属于「高流动性又澄清透明」的卸妆液,但在使用感与卸妆力的表现上,则完全不同。归根究底,是因为多元醇、表面活性剂与油脂,三种类别的成分,其「卸妆原理」大不相同。
 
以下先从卸妆成分的「卸妆原理」来确认卸妆的施力点加以厘清,再来看卸妆品的剂型该怎么设计。
 
卸妆成分的卸妆原理,如下:
 
 
1.以油溶油,油脂的特性需均衡且互补。
 
小分子油的卸妆效益高,主要由合成酯来担当,像是十四酸异丙酯就是经典的代表。
 
高极性油脂的溶妆力强,像是异十六烷,特别对于不脱落睫毛膏、眼线液等含有定型附着力高分子胶类的彩妆品。
 
挥发性硅油,则对不脱落粉底或隔离霜或防晒霜等大量应用硅油类配方的制品,能提供良好的卸妆力。
 
植物油的卸妆力,在油脂中互相比较的话,是最弱的。所以,单独植物油无法达到商业要求的卸妆力,变通之道,就是让植物油与表面活性剂配伍登场,说白了,是借表面活性剂之力来掩护植物油卸妆力之不足。
 
2.以表面活性剂乳化,不在浓度高而在选对种类。
 
所有类型(阴离子、阳离子、两性、非离子)的表活,都能降低表面张力,都能乳化油性附着物。譬如专门对付油腻碗盘的洗洁精,再油腻也能洗的干干净净。洗洁精的配方组成,是清洁类的架构,使用的主要清洁成分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但对于强附着力的油性粉底彩妆,要靠阴离子型表活来卸除,得跟洗超级油腻的碗盘一样,耗用巨量的洗洁精才能洗净。
 
油污附著在碗盘上,可以尽情的加码洗洁精;油污附著在皮肤上,这种加码清洁剂的方式,会造成皮肤的表皮脂质严重流失,让皮肤干涩而失去自我保湿力与防护力。所以,卸妆品的表活,选择逻辑不能与清洁品一样。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最适合卸妆类选用。这个逻辑点不在「不带离子」,而在非离子型表活,有更多「不含水分&室温下为液体&亲油基团多」的原料可供选择。
 
不含水&室温下为液体,就能与油轻易混合,也能与多元醇轻易混合,在卸妆剂型的设计上,有更多弹性。譬如,吐温80(PEG-20失水山梨醇油酸酯),可以做成卸妆液(表活&水),也可以做成卸妆油(表活&油)。
 
亲油基团多,指的是表活结构里有两个以上的亲油基。亲油基多的表活,同样是非离子型者居多。亲油基多,在强附着油污的乳化效益表现上,比单一亲油基者强大许多。选择亲油基团多的表活,在配方中的添加比例可以大大的降低,卸妆力的表现上大为提升,对皮肤不想要的去脂干燥缺点上,可以大为降低。譬如,吐温80(PEG-20失水山梨醇油酸酯),属于单一亲油基团;而吐温85(PEG-20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则具有三个亲油基团。
 
3.以多元醇溶化,只能为助力,无法当主力。
 
多元醇的化学特性是溶剂,作为一些水不易溶的防腐剂(像是伞花醇、羟苯甲酯)、活性成分(像是水杨酸)等成分的溶剂,始能顺利溶解加入到配方中。
 
多元醇的溶剂效应,自然也能对附着于皮肤上的污垢(不论是自身的或外来的)起到溶解的作用。但能被多元醇溶解的污垢,是有很多局限性的。所以,整体来说,多元醇的卸妆力,对于高附着力的彩妆来说,是隔靴搔痒,没抓到卸妆的力道点。
 
多元醇当卸妆力的主角不成,但当佐臣则异常的称职!身型娇小的多元醇,具有很好的溶剂效应与渗透力,与表活搭档时,可以帮助表活更快速湿润污垢介面,更快速乳化油性污垢。譬如,表活&水,可以做成卸妆液;表活&水&多元醇,可以使卸妆液的卸妆力表现的更好;而当表活&水&多元醇,三者在配方中的比例,势均力敌的时候,其卸妆力能翻转一般人对卸妆液的卸妆力远不及卸妆油的认知窠臼。
 
透过以上的说明,就不难归纳出卸妆类产品的组成架构了。
 
从卸妆力来说,以油溶油,仍然最出色。以表活乳化,居次。以多元醇溶化,效果最弱。
 
 
为什么存在著卸妆力不佳的卸妆油?又为何有卸妆液的卸妆力凌驾于多数卸妆油之上?答案应该有了吧!关键在成分的选择。
 
譬如:卸妆油的卸妆力
 
甲配方结构:
 
①大分子植物油&吐温80(大分子单亲油基团)
 
②大分子植物油&吐温85(大分子多亲油基团)
 
③大分子植物油&PEG-6辛酸/癸酸甘油酯类(小分子多亲油基团)
 
卸妆力的表现:③>②>①
 
乙配方结构:
 
④小分子合成酯&吐温80(大分子单亲油基团)
 
⑤小分子合成酯&吐温85(大分子多亲油基团)
 
⑥小分子合成酯&PEG-6辛酸/癸酸甘油酯类(小分子多亲油基团)
 
卸妆力的表现:⑥>⑤>④,而且⑥>③
 
所以,卸妆类产品的卸妆力,可以从更适合的油脂选择与表活的选择,应用到不同的卸妆类剂型中,成就”极大”化的卸妆力。而要让卸妆类产品配方,达到”极佳”化,还有赖于原料的纯度、新鲜度与不纯物的控管来成全。对于油脂选的不对、表活选的不好的配方,增加油脂或表活的比例,除了浪费成本之外,更伤皮肤。而这都不是再添加护肤成分就能抵销对皮肤伤害的办法。
 

 

 

张丽卿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