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动力电池热失控监测, MEMS压力传感器或有可为

来源:国际汽车设计及制造 发布时间:2022-05-23 1588
工业金属加工汽车制造整车及零部件自动驾驶&车联网金属成型机床机加工总装与装配工程材料与轻量化塑料加工设备橡胶加工设备及零件工厂管理其他电子芯片电子芯片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IP类软件) 技术前沿
将单个电芯加热至失控,在此过程中,温度、电压的模式相对较慢。能够拿来作为指标的主要是气体、烟尘、压力和电芯膨胀这四个。

MEMS压力传感器用单晶硅作材料,以采用MEMS技术在材料中间制作成力敏膜片,然后在膜片上扩散杂质形成四个应变电阻,再以惠斯顿电桥方式将应变电阻连接成电路,来获得高灵敏度。车用MEMS压力传感器有电容式、压阻式、差动变压器式、声表面波式等几种常见的形式。


MEMS压力传感器是汽车中应用最多的传感器之一,轮胎压力、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中的刹车传感器、侧面气囊与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相关的引擎控制等都有MEMS压力传感器的身影。


23.jpg


2020年,ICE(内燃机)汽车行业占市场的92%,有2.5亿颗MEMS压力传感器单元。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预计ICE汽车2025年市场份额将下降到70%。对于主要应用在汽车动力和排放系统的MEMS压力传感器来说,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挑战,路会越走越窄吗?

新应用——电池热失控监测


数据显示,随着汽车产量从2020年的7700万辆增加到2025年的1.05亿辆,ICE将占据2.8亿颗MEMS压力传感器。也就是说,至少在未来5-10年内,ICE汽车行业中的MEMS 压力传感器将保持适度增长。但随着传统ICE动力总成的消亡,十年后会发生什么?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MEMS压力传感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应用正在出现,但尚不成规模。在已经出现的新应用中,热失控监测有望实现显著增长。


目前新能源汽车以锂电池为主流,过度充电、过度放电、短路、高温、挤压、碰撞等原因都有可能引发“热失控现象”。一旦单节电池出现热失控,会迅速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气体,导致电池内部压力增加,引发电池鼓包、外壳破裂。相邻的电池也会被迅速感染,相继失控。热失控极易引发的电池鼓包起火,甚至爆炸,直接威胁到了人员的生命安全。


从数据测试来看,将单个电芯加热至失控,在此过程中,温度、电压的模式相对较慢。能够拿来作为指标的主要是气体、烟尘、压力和电芯膨胀这四个。因此,为了监控和防止热失控发生危险,新能源电池中分别使用电压传感器、烟雾检测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不同方案来监测热失控现象的发生。


由于在热失控发生时,压力变化强烈,信号明显,因此压力传感器成为了监测热失控的首选。当有单节电池发生热失控现象时,电池包内压力急剧上升。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急剧变化时,触发防爆阀打开,释放内部压力,以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除了新能源汽车,与新能源电池相关的使用领域中,从生产、存储、使用、更换等,安全预警是MEMS压力传感器的强需求。

更可靠的复合传感器方案


但随着新能源电池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越来越高,更多新型安全电池问世。不同种类电源发生热失控现象时特征又各有差别。


以下图为例,用加热法将电池包内某颗电芯引爆后,压力传感器在电芯爆喷后立即有压力变化响应,35s后达到最大值。但最大变化幅值仅为2.5kPa,压力变化率较小;CO传感器在电芯爆喷后23s后达到最大量程1000ppm;烟雾传感器在电芯爆喷后30s后达到最大量程2000μg/m3


因此为了更可靠的监测热失控现象,现在的电池生产企业大多采用复合传感器方案,也就是所谓的电池包热失控传感器。以TRDU5为例,这是一款电池热失控探测传感器,由多个传感器(H2、CO、CH4、绝压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集成,采用LIN2.1通讯输出。通过检测在电池排气过程中气体浓度、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对电池包热失控进行预警。该传感器可安装在具有可渗透开口的外壳中,以便在失效模式下感知电池产生的排气气体混合物。

结语


虽然目前MEMS压力传感器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受限,但随着新技术、新应用场景的开发,未来市场依然可观。期待未来能在汽车应用场景中看到更多MEMS压力传感器的身影。


来源:荣格-《国际汽车设计及制造》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