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健康意识的进一步提升使我国营养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这同时也推动了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需求的增长。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根据海关数据对2022年膳食营养补充剂的进出口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08-2022年,我国对膳食营养补充剂的进口呈逐年上涨态势,十五年间复合增长率为18.49%;2022年进口金额达到了59.40亿美元,相比2008年增长了13倍。
随着消费者对于营养科学的空前关注以及消费观更趋理性,他们对膳食营养补充剂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寻求有科学依据的产品,同时也关注清洁标签成分、所用原料的质量,以及产品的生物利用度、吸收率和服用的便利性,这些都为品牌商带来了配方挑战。
膳食营养补充剂主要分类
全球各国对膳食补充剂的定义各不相同。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发布的《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发展报告(2021)——跨境电商专题》指出,膳食营养补充剂是指以维生素矿物质及动植物提取物等为主要原料,通过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对特定的人群具有平衡营养摄取、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膳食营养补充剂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也不能代替正常饮食,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从法律监管上看,我国的膳食营养补充剂根据其产品情况,一般有4条上市通路:预包装食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其他特殊食用食品。
从品类上看,除了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外,具有增强免疫力、口服美容、运动营养等特点的产品成为市场热点。从成分上看,维生素矿物质类、益生菌类、胶原蛋白、灵芝孢子粉等产品市场份额较大,而接骨木莓、燕窝、β-烟酰胺单核苷酸(NMN)等产品成为市场发展的黑马。
放眼全球,SPINS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膳食补充剂市场主要由即饮液态剂型(34亿美元,+5.6%)、软糖(27亿美元,-0.4%)、粉剂(24亿美元,+14.5%)、片剂(18亿美元,-6.3%)、软胶囊(15亿美元,-5.4%)和胶囊(14亿美元,-5.3%)构成。
SPINS分析师解释说:“许多消费者在选择儿童维生素、电解质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产品时会考虑选择即饮液态剂型。他们也越来越希望维生素能融入日常饮食中,比如添加在蛋白质饮料或是果汁奶中,而不是作为片剂服用。得益于对口服美容、运动营养和关节健康领域的胶原蛋白(肽)产品需求的增加,粉剂将持续占据整体市场份额;软糖正日益受到欢迎,也将继续在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领域保持较大市场份额,尤其在Z世代和千禧一代中。”
主要挑战
消费者正将膳食营养补充剂融入其繁忙的生活中,他们希望能通过便利的方式补充各类营养,全面提升健康水平。这促使制造商尝试新的剂型,寻求具有突破性的递送系统以确保产品能提供标签上所宣称的功效;同时致力于提高产品的溶解度、物利用度和营养吸收率。
对于新型递送系统,必须能对有效成分进行特别保护,以避免他们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受到氧气、光照、水分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公司还必须考虑一旦产品被食用,有效成分将如何在消化道内发生反应。同时,营养吸收仍然是阻碍创新的重要因素。有些消费者因为无法感受到补充剂为其带来的健康益处而选择放弃服用。因此,为了在创新中获得成功,制造商需要核查产品的生物利用度和吸收率。
许多添加在片剂、胶囊或软糖等传统载体中的营养成分,其临床相关剂量与添加在软糖和其它新型剂型中的量并不相同,活性物质也可能较少被血液吸收。这也是配方新型补充剂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控制一种成分的释放和作用时间是补充剂的另一个关键挑战。这一点尤其适用于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会相互干扰的成分的补充剂。缓释技术可以克服与成分活性有关的时间挑战,例如咖啡因或褪黑素。一项基于Nutriventia公司CaffXtend缓释咖啡因成分的研究发现,与速溶咖啡因相比,摄入缓释咖啡因参与者的情绪更好,由咖啡因引起的典型不良反应也更少。
维生素和膳食补充剂品牌NatureMade在其wellblend系列中新增了几款有益睡眠的补充剂,其特色是产品内含一种分时释放的褪黑素,以解决一些特定的夜间困扰,如想睡得更久或能在半夜再次入睡。
虽然新功能不断涌现,但并非所有技术平台都能受到相同的质量控制和严格测试。此外,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验证敏感和挥发性成分本身是否按照现行的良好生产规范(cGMP)处理尤为重要。因此,膳食营养补充剂的制造也颇具挑战。鉴于递送系统的复杂性,产品稳定性可能也是一个问题。
克服配方挑战的创新工艺
为应对上述挑战,通常会在新型递送系统中使用乳化剂、自乳化系统、微胶囊和酶/酶抑制剂,专业公司也为此开发了几种独特的解决方案。
微胶囊是一种微小颗粒,它能在微观水平上包裹亲水和疏水营养颗粒,它们的应用已被公认可以提高营养物质的生物利用度。同时,它也能帮助克服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活性物质的降解。
因此,目前人们对微胶囊抱有很大兴趣,这也导致市场上的“微胶囊”技术水平层次不齐,有些只是贴上了微胶囊“标签”,而并不具实际意义。
自乳化系统可以使某些营养物质在以前从未有过的领域实现相互兼容,从而减少达到临床疗效所需的剂量。例如,Gencor公司的AquaCelle技术(一种自微乳化释药系统)被用于减少油性成分(如鱼油、藻类油或磷虾油)药丸尺寸的开发。试验显示,AquaCelle可使鱼油等成分在水中快速乳化,能增加ω-3脂肪酸在口腔的吸收与胃液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消化和长链脂肪酸的吸收。
消费者对健康老龄化和由内而外的美丽所展现出的兴趣,推进了虾青素、白藜芦醇、烟酰胺单核苷酸、槲皮素和烟酰胺核苷等成分的应用。Pharmako生物技术公司开发的LipiSperse技术能将这些亲脂粉末分散在水中,为开拓这些成分的创新应用提供了可能。值得一提的是,LipiSperse技术最初是为了帮助西班牙客户将亲脂性姜黄素添加到运动营养粉剂中而开发的。
将营养素融入功能性软糖并非易事,尤其若想将植物油、萜烯类和脂基营养物质以一定剂量注入到软糖中,会带来额外挑战。因为它们具有固有的亲脂性,并且具有强烈的芳香基调。为此,Capsoil开发了一种独特的专利工艺——它可以将任何油基化合物转化为自乳化粉末,无需使用任何化学物质、溶剂或加热。这种新工艺的结果是干燥、自由流动的粉末,很容易溶解在任何水基质当中。这一特性使Capsoil粉末能够携带明显更高的脂质,任何油类都能够以这种方式进行添加,不仅给软糖生产商带来新的机会,使其能够以美味的软糖咀嚼形式提供诸如中链甘油三酯(MCT)、欧米茄脂肪酸、维生素A、D、E、K、辅酶Q-10、类胡萝卜素,以及脂溶性植物成分,如萜类和大麻素等成分;还适用于膳食补充剂领域的几乎所有应用。
小结
对于当今消费者来说,临床功效验证是选择膳食营养补充剂的关键因素。此外,他们也开始关注营养成分的稳定性、产品的生物利用度、营养吸收率和取用的便利性,这为生产商带来配方挑战。创新技术能帮助企业应对这些挑战,并为更多创新产品的开发提供机遇。
来源:荣格-《国际食品加工及包装商情》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