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1998年,B2B工业媒体出版人马国熙(Michael R. Hay)先生,发现中国大陆制造业发展势头迅猛,这个市场对于前沿创新技术、解决方案有着迫切需求。也是从那一年开始,他创建了荣格工业传媒,由此开启了一本本工贸杂志与中国乃至东南亚市场的制造业的同成长之旅。
今年正值荣格工业传媒成立25周年,作为旗下的重要刊物之一,本刊也在全年的报道中对25年来激光加工行业的技术发展进行梳理,同时邀请行业大咖、企业高层(读者/专家、广告商、协会/展览公司等合作方)参与探讨,携手展望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期待听到您的声音。
4月26日,由荣格工业传媒主办的“2023激光加工行业—荣格技术创新奖”颁奖典礼在上海成功举办。在颁奖现场,专家评委代表赵全忠教授和张培磊教授,亲自为获奖企业代表颁发奖杯并发表致辞。在本期内容,我们有幸邀请两位教授从自身角度出发,谈谈与荣格的交集以及行业的现状和未来。
问:请介绍一下您所在的企业/机构,以及在所在行业扮演的角色?
答:我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张培磊,一直致力于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激光智能制造系统、非晶合金凝固及断裂过程、微观组织演变与数值模拟的研究。目前已在激光智能制造、材料结构表征与性能评价等领域的国际知名期刊发表 SCI、EI 收录论文50余篇,申请国家各类专利3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
目前为上海市焊接学会理事、SVOA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杂志编委,担任上海市激光先进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研究员。所在实验室目前主要面向长三角地区的激光智能制造领域包括激光焊接、激光增材制造和激光表面改性等行业提供装备及工艺技术研发及服务。
我眼中的荣格工业激光杂志
问:您是如何结识荣格工业传媒工业激光杂志?在过往的合作中有没有一些故事值得回顾?
答:我是在2019年被杂志社邀请在当年的激光加工高峰论坛中作了一个关于激光电弧复合焊研究的学术报告后又连续参加了“荣格激光创新奖”的评比和颁奖等活动,从而通过这个平台认识了很多的杰出企业和从业人员。
尤其是每年“创新奖”的评比过程中,国内企业在激光新型设备及应用领域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崛起,对国外高端产品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压迫感,这个也说明我国在激光行业的发展正在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快速进军过程中,行业机会及技术机会都大大增加了。
问:您如何看待荣格工业传媒在激光加工行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答:荣格工业传媒坚持在工业激光领域深耕,并通过出版《国际工业激光商情》杂志、举办“激光加工高峰论坛”以及评选“荣格技术创新奖”等活动,持续关注激光行业的发展,为激光行业的信息传播以及技术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另外通过出版《买家指南》,也为激光应用的推广以及客户采购信息的扩展提供了媒介和指导。
问:今年是荣格工业传媒成立25周年,请您留下评价并寄语未来发展。
答:激光加工是目前智能制造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特别是国产激光器持续的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都为激光应用的扩展提供了从下而上的动力。荣格工业传媒对激光行业的关注,之前的发展证明了传媒对行业的推动作用,未来我相信荣格工业传媒也会伴随着激光行业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壮大。
行业25周年发展之我见
问: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让您感受最大的是什么?可以结合自己的解决方案重点谈谈。
答:我从事激光加工技术研究近20年,所使用的激光器也从CO2气体激光器到YAG激光器再到光纤和碟片激光器,也是从德国激光器到国产多品牌激光器,也见证了激光器产品的更新迭代,同时也是激光加工技术的进步。最大的感受应该是国内激光行业的蓬勃发展,我们从落后到奋起直追,再到能“望其项背”,这中间花了20余年,行业发展十分艰难,但庆幸的是目前国内无论是从政府还是企业,都给予激光行业充足的支持,行业发展非常快,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回到本人的研究领域,近三年我一直在跟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合作,深入研究激光电弧复合焊在挖掘机关键构件制造中取代气保焊的技术开发工作,取得了十分不错的进展,无论是从工艺成形还是疲劳性能方面都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水平。这都得益于双方技术团队的精确合作以及近几年激光周围设备的技术发展支撑。这些技术突破在5年前还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现在我们确实已经完成了工艺开发并成功的应用在实际产品的制造中。因此,我相信未来5到10年是激光行业的黄金发展期,也是我们激光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的春天。
问:展望未来,您认为中国激光加工行业最需要的是什么,将出现哪些技术发展趋势?贵司将有哪些规划?
答:目前国内的激光行业发展非常快,尤其是这一波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红利直接刺激了围绕上下游激光企业的大量资本和人才的进入,目前已经形成了行业的高峰,尤其是在高端激光器研发及特殊行业定制应用领域。
我认为未来出现的跟激光加工相关的技术趋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激光“大制造”,就是激光逐步取代现有的传统加工方法。以焊接为例,目前在大型金属结构制造中大部分使用的机器人气保焊和自动埋弧焊,但是这些方法焊接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低等问题一直是企业想解决的。大功率激光焊接和激光电弧复合焊为此类焊接生产提供了可能,这包括了工程机械、船舶、港口设备等行业;二是激光“小制造”,目前已经有大量的超快激光在切割、焊接、打孔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可见的未来,随着超快激光包括皮秒和飞秒激光的设备成熟度提升,应用范围会进一步扩展。
我们作为高校技术研究团队,一方面要紧跟市场需求,培养适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对接企业的技术升级需求,提供企业的技术对接或者特殊技术引入等服务,并积极实践“工艺装备化”理念。
我眼中的荣格工业激光杂志
问:您是如何结识荣格工业传媒工业激光杂志?在过往的合作中有没有一些故事值得回顾?
答:2016年8月,有幸得到荣格工业传媒邀请,作为演讲嘉宾参加一个应用研讨会,从此与荣格工业传媒、工业激光杂志结缘,至今已逾七载。之后,作为演讲嘉宾、技术创新奖评审专家、杂志编委专家,几乎每年都参与荣格工业传媒活动,每期的《国际工业激光商情》也是必读刊物。
可以看到,荣格工业激光杂志在传播激光产业技术进展、促进激光产业链上下游交流,推动整个激光行业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荣格工业传媒及激光杂志愈久弥新,在激光行业的发展上发挥更重要的引领作用。
行业25周年发展之我见
问 :展望未来,您认为中国激光加工行业最需要的是什么,将出现哪些技术发展趋势?贵司将有哪些规划?
答:从需求来看,无论是对加工效率、加工精度还是对加工智能化、柔性化的需求,都在推动激光技术向着智能化、工具化、融合化的方向发展。不断探索技术极限也是驱动激光技术发展的动力,更高的平均功率、更高的峰值功率、更短的脉冲宽度、更高的重复频率、超强的功率密度、超强的光子能量一直是科研人员孜孜以求的目标。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一直是推动激光产业取得持续突破的两股推动力量。无论是利用激光技术在传统产业中提高产品制造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产品升级,还是在新兴产业中推动产品向价值链高端拓展,都需要激光技术的融合创新发展。
来源:荣格-《国际工业激光商情》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