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当前,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技术不断突破,并与先进制造技术加速融合,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商业模式等变革与重塑,技术融合创新成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关键动力。
在刚刚过去的2023,以AI、数字孪生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飞速跃进,向工业释放了充分的想象力。在诸多不确定中,创新驱动和生态共赢成为工业发展最确定的事。那么,如何将创新的火花变成可以落地应用的解决方案并解决用户的痛点呢?
自2020年以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与施耐德电气共同主办的“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已连续举办四届,通过联合产、学、研、用,吸引了超650家专注高新科技领域的中小企业报名,近50家企业借由加速营与成长营机制,输出了覆盖25个工业场景的联合创新方案。
近日,第四季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结营仪式在上海举行。在现场,我们采访到了施耐德电气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市场部负责人古月以及施耐德电气工业创新生态中国区负责人蔡婷婷,听他们分享“创赢计划”背后的故事,以及施耐德电气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施耐德电气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市场部负责人古月
双营模式与技术融合创新的不断探索
本届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历经8个多月的技术研发、场景探访与联合开发,共创成果斐然:加速营企业探索前沿技术、扎根真实场景,带来5大联创方案的展示;成长营企业围绕行车调度及库管专家、污水处理优化控制、工业变频设备MR检修协助系统等场景持续创新迭代优化联创方案,并发布3大行业套件。
值得一提的是,从第三季开始,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通过“加速营+成长营”的双营模式汇聚了一批高潜力的中小科创企业。其中,加速营作为集结阵地,旨在带动入营企业联合探索新兴技术,解决工业场景中的实际问题,开拓“从0到1”的落地可行性;而成长营作为深化阵地,聚焦联创方案的优化迭代,实现“从1到小规模复制,再到市场化”。
现场,由施耐德电气、亚马逊云科技、中科创达的专家组成的绿色智能制造技术融合创新专家委员会汇聚独特行业视角和专业洞见,重磅发布《2024未来工业技术融合创新报告》(下称《报告》),为未来工业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报告》尤为注重未来工业应用场景的部署,深入阐述了智能制造五个阶段的演化路线,并前瞻性提出:以IT、OT、CT、DT、ET(5T)技术深度融合,驱动未来工业新发展,构建未来工业新范式。《报告》同时聚焦石油化工、食品饮料、有色行业、动力电池、氢能储能、集成电路六个垂直领域,围绕产品生命周期、生产全过程、供应链管理三大维度对企业转型现状进行深入评估,最终锚定了27个技术融合创新场景并展开分析,为企业数字化和低碳双转型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
“施耐德电气和合作伙伴一起,基于国内企业的具体诉求,通过缩小范围、明确应用场景,打造联合创新方案,然后再将创新成果进行实践验证并复制推广,以确保联创方案能够满足本土客户的真实需求。”古月介绍,“在中国,施耐德电气联合产、学、研、用各方,为产业上下游伙伴构建创新平台,建立技术创新与落地的多方合作机制,通过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行业技术融合创新方案,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高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新型工业化注入新动能。”
施耐德电气如何推动创新成果落地?
当前,中小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之一,在人力和资金等方面仍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借由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这一平台,施耐德电气携手中小企业,旨在“从0到1,从1到小规模复制,再到市场化”,将创新的火花变成真实的落地成果。其中,施耐德电气提供通用产品、软件及套件,并联合合作伙伴从最终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二次开发和组合;同时,配合最终用户不断试用、实践与磨合,根据其反馈和评估,推动解决方案的持续迭代及优化,最终从真正意义上解决用户痛点。
“联创方案‘从1到N’绝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一个需要不断精细打磨和逐步优化的过程。在深入聚焦到某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时,方案的迭代次数和深度也会相应增加。每一次迭代还会伴随一定的变化,在此过程中,需要合作伙伴、最终用户以及施耐德电气这样的‘铁三角’之间紧密配合、齐心协力,将这些改变落实到位。”古月表示。
具体而言,施耐德电气主要从广度、深度、速度、产品和规划五大维度,助力中小企业扩展和成长。
落到创新场景的选择,施耐德电气始终秉持三大原则:首先,必须紧密围绕客户需求和痛点,确保解决方案能够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其次,注重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包括AI技术、区块链、5G技术等前沿技术;最后,需要有强大的内部团队支撑,确保联合创新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们在选择具体场景时,并非从单一的技术角度出发,而是看场景与多个技术点的融合应用。”蔡婷婷分享道。
对于施耐德电气如何赋能合作伙伴和最终用户,为行业带来积极影响,古月认为:“在联创过程中,施耐德电气通过与合作伙伴紧密协作,打造具有行业竞争力的技术融合创新方案,实现了更多的行业场景覆盖和区域覆盖,从而满足了客户日益增长的绿色智能制造需求;而通过挖掘并助力工业互联网领域初创企业成长,还为行业带来了更多发展的新动能。此外,不管是加快数字化转型还是推进可持续发展,再强大的企业也需要‘朋友’、上下游供应链,以及共同研发的企业来完成,施耐德电气也不例外。因此,依托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平台,我们能够不断拓宽‘朋友圈’,携手更多企业共创共赢。”
另一方面,蔡婷婷对施耐德电气的“赢”面进行了颗粒度更细的补充:在赋能合作伙伴打造优质联创方案并复制推广的同时,施耐德电气也获得了更多的业务机会。例如,在新方案中融入施耐德电气的软硬件产品,不仅可以解决用户痛点,还能带来业务增量。与此同时,伴随创新成果落地的是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历届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的正向循环,参与其中的项目经理获得了思维层面的不断成长。此外,通过向市场持续传递创新的声音,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后还能让客户在寻求创新方案时,第一时间联想到施耐德电气,带来潜在业务机会。
结语
在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李东红看来,平台化创新和生态化创新已经成为当下应对不确定性、获得长期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在创新过程中,关注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同时,还要强调绿色低碳,以及对AI等前沿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应用。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通过搭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平台,构建创新生态,为加速创新进程、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施耐德电气期待携手更多专精特新的“探索者”、各个行业的“带头者”、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先行者”,展开更频繁、深入的跨领域协作,不断扩大工业领域创新生态圈,加速新兴技术与工业场景的融合,共同迈向开放、高效与韧性、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未来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