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回首2023年,感受似乎比往年更加深刻。
在全球经济低迷,市场需求疲软的大环境下,塑料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尽管如此,我国塑料加工业潜力大、韧性强、发展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稳固,在逆境中展现了非凡的韧性,而这离不开相关企业在自身领域的深耕以及未雨绸缪加快布局未来产业的发展思路。
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些活跃在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在过去一年都做了哪些重大决定?为何持续投资、扩产能?有哪些细分市场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高速增长的中国新能源市场成为众多企业的“必选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行业汽车销量将增长12%,达到3000万辆的历史新高,超过2017年的289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预计产销将达到900万辆。
放眼全球,中国新能源汽车也成为靓丽风景线。据中汽协数据显示,1-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109.1万辆,同比增长83.5%。其中,纯电动汽车出口100.3万辆,同比增长87.8%;插混汽车出口8.9万辆,同比增长56.2%。不止于此,中国新能源汽车还纷纷走向了欧美汽车发达市场,如上汽MG品牌前10个月在欧洲市场累计售出超20万辆,MG4 EV更是收获欧洲纯电紧凑级车型销量冠军。
遥遥领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仅成为中国智能制造的“新名片”,也因此推动了中国市场对高性能材料、工程塑料、聚碳酸酯以及注塑机等一系列细分领域的需求持续上升,对全球企业来说,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必选项”,无论其规模大小,都希望能够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获得成功。
◆ 恩骅力扩大在华产能,开拓不断增长的电动汽车和电子电气市场
2023年10月12日,恩骅力江阴和常州生产基地的扩建计划完成,各新建了一条先进的共混生产线。这两家工厂都为汽车、电气和电子等市场生产可持续的高性能材料。此次投资凸显了恩骅力公司对不断增长的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新扩建工厂生产的材料包括高性能特种材料,如 Akulon® PA6/PA66、Arnite® PET/PBT、Arnitel® TPC、Durethan® PA6/PA66、EcoPaXX® PA410、ForTii® PA4T/PPA、Pocan® PBT 和 Stanyl® PA46。
江阴和常州工厂在可持续性方面表现出色,与恩骅力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循环经济、减少整个价值链温室气体(GHG)排放的承诺高度契合。为了降低两个工厂生产材料的环境影响,公司采用了高效的共混技术,并安装了能耗较低的生产设备。此外,江阴工厂新增的共混生产线将由100%可再生能源供电,部分来自外部采购,部分则来自现场直接生产的太阳能。
◆ 科莱恩大亚湾Exolit® OP阻燃剂工厂正式投产
2023年10月12日,科莱恩在惠州大亚湾新建的先进无卤阻燃剂生产基地正式投产。该工厂第一条生产线投资6000万瑞士法郎,将为本地客户提供创新、可持续的Exolit® OP阻燃剂和相关专业技术知识,以支持电动汽车和电子电气领域工程塑料应用的显著增长。该工厂的第二条生产线也在建设中,预计将于2024年投产,科莱恩为此进一步投资了4000万瑞士法郎。
Exolit® OP拥有安全性、可持续性和优异性能,以满足电动汽车、电子电气、交通、5G通信、基础设施和家用电器等领域对安全改进的需求,以及对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和产品回收后保持可靠的机械、电气和阻燃性能的需求。Exolit® OP提供经第三方验证的健康和环境特性,并通过实现紧凑设计带来的小型化和轻量化来减少车辆整重,从而支持可持续发展。
◆ 德马格宁波新厂落成,在中国的产能将翻番
2023年10月13日,德马格在宁波新厂区成功召开了主题为“For A Better Future Together”的落成仪式,这将注定成为德马格(宁波)发展历程中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新厂房投资四千万人民币,扩厂面积3500平,同时升级原厂房设施,预计将实现产值翻倍。工厂扩建有两个原因:一方面,由于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很快就达到了产能限制;另一方面,德马格正在努力使德国和中国的生产基地更加紧密地整合在一起。一直以来,德马格中国工厂既是合作伙伴,也是兄弟,德马格中国将与德国的工厂一起,不仅跟上市场的快速步伐,而且继续为未来设定创新的基调。截至目前,公司已在中国生产并投入使用了10000台注塑机,这一结果是在华设厂正确性的最好证明。
◆ 科思创将在华兴建其最大TPU生产基地
2023年2月,科思创宣布将在广东珠海投资数亿欧元,建造其最大的热塑性聚氨酯(TPU)生产基地,这也将是公司TPU业务的最大投资项目。TPU具备众多性能,用途广泛,其中包括运动鞋鞋底,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和手机壳等电子设备,以及各类汽车应用。该项目也体现了科思创不断投资加强其“解决方案和特殊化学品”业务板块的承诺。新基地将具备先进的生产和创新能力,有望为中国乃至全亚洲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新基地位于珠海高栏港经济区,2033年全部建成后将拥有近12万吨的TPU年产能,总占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项目将分三阶段建设。首期计划投资数千万欧元,预计于2025年底完成机械竣工,实现约3万吨的年产能,创造约80个工作岗位。
同年11月,科思创与高合汽车宣布建立联合实验室,以推进面向未来出行的低碳材料解决方案及智能技术发展。同时,联合实验室将聚焦未来电动汽车中低碳材料解决方案的商业化和相关标准的制定,以及下一代智能表面技术和电池解决方案的开发。
◆ 罗姆宝克力®品牌PMMA扩产项目在沪建成投产
2023年10月17日,罗姆集团宣布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扩产项目建成投产,成为罗姆增长战略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MMA和PMMA市场。上世纪90年代,罗姆开始向中国市场供应PLEXIGLAS®宝克力®品牌模塑料。
2008年,罗姆在上海建成首个工厂,开始生产PMMA,为本地客户提供更加及时可靠的服务。随着中国的客户和市场的不断增长,公司也随之不断扩大产能,业务稳步增长,这不仅源于宝克力®模塑料的高品质,还在于罗姆针对亚洲市场需求,专门开发定制创新规格。例如,用于汽车立柱盖板的宝克力®高光黑和用于电子显示屏的宝克力®抗冲规格。
PMMA创新的推动因素包括汽车领域的电动车趋势以及照明行业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罗姆在上海新建的创新中心为面向客户的研发提供了最佳条件。宝克力®模塑料具有高耐用性、耐候性与耐紫外线性能,拥有高色牢度、高亮度和高透明度,并且有优异的硬度和耐刮擦性。
◆ 瓦克在华扩建特种有机硅产能,计划投资约1.5亿欧元
2023年9月26日,瓦克集团在江苏省张家港生产基地举行开工仪式,为建设功能性硅油、有机硅乳液和有机硅弹性体凝胶等多条新生产线拉开序幕。该扩建项目计划投资约1.5亿欧元,已获得地方政府相关许可。新设备计划可于2025年下半年投入运营。
该扩建项目是2010年张家港生产基地正式投产以来,公司在那里进行的最大一笔单项投资。中国客户对创新型特种有机硅产品的需求正不断增长。建设新的生产设备,强化本土研发力量,不仅能够加强瓦克在中国的业务,也彰显了公司今后为中国及亚太地区客户提供更佳服务的决心。进一步提高特种有机硅产品在瓦克产品组合中的份额是集团的战略,而在张家港扩建产能,则是瓦克在贯彻这一战略中采取的又一举措。
◆ 赢创投资中国电池材料企业海洲新材料
2023年2月,赢创Evonik宣布通过其风险投资部门投资中国电池材料企业合肥市海洲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海洲新材料研发的创新工艺可用于生产少层石墨烯(FLG),这种材料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电极浆料。通过添加石墨烯,电极浆料可具备高导电性和导热性,从而加快充电速度,提高电池性能;同时电池对温度的敏感度降低,减少了冷却需求和火灾风险。
◆ 道恩3.5亿元高分子材料项目就近配套
2023年11月28日,道恩高分子材料(广东)有限公司交接仪仪式在广东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举行。据介绍,该项目一期计划明年4月正式投产,二期项目达产后,道恩的改性塑料年产能翻4倍以上。未来,公司能够为高新区重点客户实现就近配套,提供更精准、更快捷、更高效的服务,助力华南区域业务拓展,优化国内产业布局,进一步提升竞争优势。
此前的9月18日,道恩股份正式收购广东现代100%股权,初步计划投资3.5亿元在广东基地建设新能源及电子通讯用高分子新材料项目。据介绍,广东现代是韩国现代集团旗下产业,2002年成立于广东省肇庆高新区,主要生产经营各种高性能特殊塑料制品,为韩资汽车企业进行配套。
◆ 英力士苯领与中石化合资共建全新ABS生产基地
2023年11月21日,英力士苯领与其合资伙伴中石化位于中国宁波共建的世界级规模的ABS生产基地正式开业。该生产基地采用英力士苯领先进的Terluran® ABS技术,ABS年产能达60万吨,面向全球最大的ABS市场。
该生产基地的年产能达60万吨。这座ABS生产基地的建造始于2020年底。占地面积26.7公顷,拥有超过360名员工及承包商,为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提供高端ABS系列材料,推进众多行业(包括汽车、电子、家电、建筑、医疗、玩具/体育/休闲)的设计与功能。
◆ 科德宝集团加强在华布局,着眼本地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
2023年4月,科德宝表示将进一步深化制造业布局,引入多条生产线,增强本土生产和服务能力。为了巩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科德宝集团旗下伊格尔博格曼中国区计划引入织物膨胀节生产线。膨胀节是现代管道工程系统不可缺少的零件,可以补偿管道因温度变化或者介质温差造成的热膨胀或冷收缩,确保管道的正常运行。伊格尔博格曼将利用本土生产的高质量织物膨胀节,服务电力、石化等行业。
恩卡®立体三维结构产品和复合材料
科德宝密封技术集团在长春的蓄能器新工厂已于当年投入使用,同时计划投资和引进隔膜式蓄能器产品生产线,为汽车、风电、工程机械、液压等行业客户提供优质的蓄能器解决方案。除此之外,科德宝高性能材料集团的常州工厂在同年中旬,投资引进一条用于恩卡®(Enka®)技术的生产线,投产后年产量将达到350万平米。恩卡®立体三维结构的产品和复合材料可用于众多行业,包括建筑维护系统的通风降噪、交通运输建设行业中的减震加固和排水、土工行业的侵蚀防治,以及汽车、生物过滤等多个领域,为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友好做出贡献。
再生塑料市场迎来发展东风
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预测,全球再生塑料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279亿美元增长至2026年的435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9.3%。大幅增长背后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人们意识到再生塑料相比于原生塑料具有环保优势,导致市场增长;二是回收塑料能量消耗比原生塑料小,进一步推动了回收塑料的需求。
此外,监管法规愈发严格,尤其是欧盟提出的关于报废车辆的指令(ELV Directive),对再生塑料的使用设定了严格的标准,这也加剧了全球范围内回收再生材料需求的激增趋势,面对中国市场的广度与深度,外资企业正不断加码在中国市场的投资。
◆ 科思创全球首条物理回收聚碳酸酯专用生产线在华投产
2023年10月18日,科思创全球首条物理回收(MCR)聚碳酸酯专用生产线在上海一体化基地正式投产,每年将生产超过2.5万吨含有物理回收成分的高品质聚碳酸酯。该投资项目旨在满足市场对消费后回收再生(PCR)塑料日益增长的需求,主要覆盖电子电气、汽车和消费品等应用领域。科思创计划到2026年每年将在亚太地区供应超过6万吨回收再生聚碳酸酯,以满足强劲的市场需求。
2023年上半年,公司推出了回收含量达90%的PCR聚碳酸酯。该产品能实现传统高含量再生塑料较难实现的高饱和度色彩和白度,且较原生化石基产品可减少70%的碳排放。实现这一突破的关键在于严格筛选高品质PCR原料,并在共混生产过程中精准优化材料配方。
此外,科思创也正积极开发聚碳酸酯的化学回收工艺。公司已在实验室成功开发出一项创新聚碳酸酯化学回收工艺,并已启动技术实施中。
◆ 海尔智家与佛瑞亚达成合作,推动汽车PCR材料高值应用
2023年10月,海尔智家与全球知名汽车技术供应商FORVIA佛瑞亚集团旗下MATERI’ACT达成长期战略合作,海尔智家再循环将为MATERI’ACT提供稳定的高品质回收PCR原料,双方共同推动汽车行业产业链绿色发展。
据了解,作为家电行业首个全链路绿色循环生态体系的搭建者,海尔智家再循环目前已搭建了全国最大的废旧家电回收网络体系和行业首个涵盖分拣、拆解、再生全生产要素的再循环互联工厂。通过本次与MATERI’ACT合作,海尔智家有望为全球各大汽车、电子电器等企业提供绿色低碳的循环新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海尔智家通过智能设备互联互通,打造全链路数字化智能工厂,同时持续创新拆解再生工艺,加速提升循环新材料的高值化应用水平。通过数字化赋能与精细化处置等,实现废旧家电的高效规范拆解;布局行业最先进的高品质PCR清洗分选线,可拆解出的废塑料中金属杂质、玻璃等去除率100%,黑点杂质有效清洗,含杂率<0.2%。
聚焦可再生能源,低碳转型更加迫切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更新》报告认为,由于政策支持、化石燃料价格上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项目的积极推进,预计今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新增1/3,明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继续增长。根据这一趋势,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拥有足够的太阳能光伏制造能力。而中国在海上风电和充电站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也因此带动了对弹性体材料、有机过氧化物等材料需求的增长。
◆ 巴斯夫推进湛江一体化基地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
2023年7月,巴斯夫与明阳达成协议,在华南共同建设运营海上风电场,并成立合资公司“湛江明阳巴斯夫新能源有限公司”。该风电场位于广东省湛江市,总装机容量为500兆瓦,预计将于2025年全面投入运营,其发电量将主要为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提供可再生能源电力。这是中德首个涉及开发、建设和运营的海上风电场项目。该风电场是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实现 100% 绿电供应的重要里程碑。
同年9月,巴斯夫与国家电投签署了一份为期25年的购电协议,为其位于广东省湛江市的新一体化基地采购可再生能源电力。这是双方继2022年3月签署框架协议后在可再生能源合作关系上的进一步巩固。进一步落实其湛江一体化基地到2025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计划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也是继2023年6月巴斯夫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签署合作意向书后中德在低碳项目合作上的又一成功典范。自2025年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的蒸汽裂解装置及其核心投入运营之时,国家电投将每年为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供应10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力。
随后,巴斯夫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能建广东院”)签署合作意向书,推进其湛江一体化基地可再生能源电力及低碳发展领域的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包括为期 25 年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采购计划、能源规划、储能、碳封存捕集利用等领域。
◆ 科思创上海弹性体新工厂投产
2023年8月8日,科思创上海聚氨酯弹性体新工厂已正式投产。该工厂于去年7月在科思创上海一体化基地内开工建设,总投资额达数千万欧元。这是公司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一系列弹性体原材料投资项目之一,此前,科思创已在泰国和西班牙扩大了相关产能。新上海工厂旨在满足亚太市场对弹性体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尤其是可再生能源领域。例如,该材料可应用于海底电缆保护,以及光伏硅片的切割设备。
上海工厂生产的弹性体材料可广泛用于各类终端产品。例如,在海上风电行业,海底电缆保护是弹性体材料的重要应用领域。此外,弹性体也可用于光伏面板的生产制造过程,或是用作采矿业的筛分材料。通过与客户紧密合作开发的弹性体材料具备出色的耐磨和抗撕裂性能,能够抵御上述应用中恶劣的环境条件。
◆ 阿科玛扩建有机过氧化物、特种UV/LED光固化树脂在华产能
2023年3月3日,阿科玛宣布在张家港成功增资5亿人民币。此前,阿科玛集团旗下Bostik波士胶也在常熟市成功增资1亿人民币,并宣布在上海市闵行区增资4亿人民币。阿科玛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不断扩大在华投资,以更好地服务本土市场。
同年9月28日,阿科玛宣布将其在中国常熟工业基地的有机过氧化物产能扩大至原来的2.5倍。这项投资约达5000万欧元,将助力集团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中为亚洲客户提供支持,尤其是可再生能源领域。Luperox® 有机过氧化物是一种利基添加剂,作为多种聚合物的反应引发剂,履行关键的使命,特别是作为光伏电池板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源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此次在中国常熟的重大投资,阿科玛将为服务于全球快速增长市场的亚洲生产商提供支持,助力其强劲扩张。
此次集团对在华有机过氧化物业务进行扩张,是对2022年宣布将印度有机过氧化物产能提高70%,及今年夏天在德国Günzburg的 Luperox® 101 工厂产能翻番的补充。这些项目大大助力了几项更高效新技术的工业化验证,显著降低了有机过氧化物业务对环境的影响。常熟新厂的扩建工程已于9月奠基,预计将于2025年初正式投产。
同年10月,阿科玛在其扩建的南沙工厂开始生产Sartomer® 特种UV/LED光固化树脂,该工厂的新产能采用了最新工艺和制造标准。整个工厂都实施了能效计划,并通过绿电采购和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来实现碳中和增长。早在2021年,阿科玛宣布在该地投资以使产能提升一倍。这将支持在亚洲市场上快速增长的应用领域开发更具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例如在电子领域由5G技术推动的尖端解决方案以及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应用。
来源:荣格-《国际塑料商情》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