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斑贴试验之父Josef Jadassohn(弗罗茨瓦夫大学皮肤病学教授)在1895年发现在某些患者的皮肤上涂抹化学物质可能会诱发湿疹反应。之后Bruno Bloch(巴塞尔大学和苏黎世大学教授)在此基础上,继续并扩展了Jadassohn的临床和实验工作[1]。2012年10月,欧洲接触性皮炎学会制定了皮肤斑贴试验指南。
国内外人体斑贴试验现状
我国在2015年12月23日发布了《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其中第七章2中明确规定人体皮肤斑贴试验的具体方法。明确规定人体斑贴试验是验证化妆品安全性的重要评价项目。2021年4月9日,我国发布的《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要求人体功效评价试验和消费者使用测试应当遵守伦理学原则要求,进行试验之前应当完成必要的产品安全性评价,确保在正常、可预见的情况下不得对受试者或消费者的人体健康产生危害[2]。
测试部位
皮肤的反应在不同测试部位存在差异性。M. Hannuksela在比较重复开放试验(ROAT)中各皮肤部位的敏感性时发现,下臂的敏感性低于上臂,背部的皮肤是反应性最强的。如果患者背部的表面不足或由于其他原因无法使用,例如疤痕、痤疮或大纹身,上臂或大腿的外侧也可以使用。
试剂与耗材
一般情况下,化妆品普遍采用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驻留类化妆品如护肤乳霜通常采用原物进行测试,固体类化妆品也可以用原物进行测试。
表 1:不同斑试器的比较
不同的常用斑试器中的最佳剂量如下,见表 1:根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选用面积不超过50mm2,深度约为1mm的斑试器材。
测试人群
儿童斑贴试验是安全的,同成人一样,斑贴测试也是儿童过敏性接触性皮炎诊断的金标准[3]。目前的共识是12岁以上的儿童斑贴测试与成人测试相同。
伦理要求
化妆品人体皮肤斑贴试验应当遵守伦理学原则,要求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采取必要的医学防护措施,最大程度地保护受试者的利益。试验之前应先完成必要的产品安全性评价并出具书面证明,安全性评价不合格的产品不再进行人体检验[4]。
方法与评分标准
国外斑贴试验方法
单次应用开放式皮肤试验[5]
该测试适用于首次用于人体皮肤的新型配方和具有高刺激性配方的产品,例如用于脱毛、烫发、染发等。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可以随时停止测试。
测试部位:前臂内侧。
使用频率:一次(适用于膏霜类产品);对于液体产品,可以每30秒重复涂抹一次,持续15至30分钟。
判定时间:最后一次涂样后、24小时和48小时后再次记录。
判定依据:在规定时间段内有不良反应的受试者数量,记录不良反应首次出现的时间。
重复型封闭或半封闭的皮肤试验[5]
该测试可用于含表面活性剂的产品,例如香皂、头发和沐浴露。如果反应强烈,可以随时停止测试。每天在去除斑试器后和更换新斑试器之前进行评估,视觉评估皮肤发红、脱屑等不良反应。
表 2:皮肤反应分级评分表
测试部位:前臂。
使用频率:0.1mL/次。
持续时间:第1天:贴敷24小时;第2天-第5天:贴敷6小时。
判定时间:第8天进行皮肤视觉评估:红斑、水肿、脱屑等不良反应。
判定依据:视觉评估红斑、水肿、脱屑各自的均值。
以上两个方法的评分标准如表 2所示。
国内斑贴试验方法
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2]
该测试用于毒理学检验合格的化妆品,测试中一个受试者可敷贴多种测试品(包括使用一种或多种对照品)。测试品在封闭斑试器内,将加有测试物的斑试器用低致敏胶带贴敷于受试者背部或前臂曲侧,持续24小时,并在去除后30分钟(待压痕消失后)、24小时和48小时观察皮肤反应,例如红斑、水肿等。
测试部位:背部或前臂曲侧。
用量:0.020g-0.025g(固体)、0.020mL-0.025mL(液体)。
持续时间:24小时。
判定时间:去除斑试器后30分钟,24小时和48小时后。
判定依据: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有不良反应的受试者数量。
重复性开放型涂抹试验[2]
该测试用于毒理学检验合格的祛斑类化妆品和粉状(如粉饼、粉底等)防晒类化妆品,且在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中出现刺激性结果或结果难以判断者。该测试以前臂屈侧作为测试部位,面积3cm*3cm,将测试物以(0.050±0.005)g(mL)/次、每天2次,连续7天均匀涂抹与测试部位,在此过程中出现3分或以上皮肤反应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试验。
测试部位:前臂屈侧。
使用频率:(0.050±0.005)g(mL)/次。
持续时间:每天2次,连续7天。
判定时间:前7天为每次涂抹后,下一次涂抹之前观察,第8、9、10天各观察一次。
判定依据: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有不良反应的受试者数量。
其他
致敏试验
致敏试验(Human Repeated Insult Patch Test,HRIPT)也称人体重复激发斑贴试验或人重复性损伤性斑贴试验;通过变应原多次诱导后再激发,预测或鉴定潜在的过敏原。
采用封闭式斑试器:为贴附于封闭式胶带上的8mm铝制小碟。
试验流程[6]:整个试验过程分为诱导期(3周),休息期(2周)和激发期(1周)三部分,持续时间为6周。
HRIPT试验并不用于预测或者筛选鉴定潜在的致敏原,而主要作为确证试验,在放大应用的条件下来检测配方中的过敏原,保证产品在面对消费者应用时的安全性[7-8]。
光毒性斑贴试验
对于检测化妆品的光毒性而言,其属于评估性斑贴试验[9]。通过在皮肤表面敷贴化妆品或光变应原,并同时接受一定剂量某波段紫外线(通常为UVA段,也有研究采UVA+UVB段),检测光毒性或光变应性皮炎。光毒性斑贴试验,用来评价对皮肤局部使用化妆品并暴露于光下是否会有不良反应发生[10]。
SLS斑贴试验
评估受试者是否容易产生刺激性皮炎,这是一种皮肤屏障功能评价手段[11],反映受试者皮肤的易感性。若SLS点为阳性,说明其他抗原所引起的非特异性红斑极可能是刺激反应。
结论
目前为止,斑贴试验结果主要由观察者的视觉评价进行判定,这与其认知和经验有关,存有一定的主观性。一些 仪器检测手段可对斑贴结果进行量化及描述,包括经表皮水分流失率、皮肤颜色、表皮含水量、皮肤血流量等 [12]。在化妆品领域,斑贴试验对终产品安全性/适应性评估、配方及原料的筛选与优化、人群皮肤基础调研、化妆品皮肤 病的临床研究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化妆品消费者,斑贴试验对于我们明确化妆品过敏原,指导我们在日常选购、使用产品中避开可疑成分,有着实际而有效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方法的更新、材料的改进,斑贴试验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但仍需对其封闭时间、判读次数、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提高诊断准确率,确保其作为评测手段的可靠性。
作者:曹雯燕、石露伊、吴梦洁,上海盛评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Lachapelle J M , Maibach H I .The Methodology of Patch Testing[J].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03.
2.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
3. CFP. 2014;13(8):350-355.
4. 人体皮肤斑贴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2023年4月.
5. Europe C. Product test guidelin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human skin compatibility; 1997[J]. 2022. MLA .
6. Fischer T,Maibach HI.Finn chamber patch test technique [J].Contact Dermatitis,1984,11(3):137-140.
7. McNamee PM,Api AM,Basketter DA,et al. A review of critical factors in the conduct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human repeat insult patch test [J].Regul Toxicol Pharmacol,2008,52(1):24-34.
8. Van Loveren H,Cockshott A,Gebel T,et al.Skin sensitization in chemical risk assessment:report of a WHO/IPCS international workshop focusing on dose-response assessment [J]. Regul Toxicol Pharmacol,2008,50(2):155-199.
9. 曲燕,杨秀莉.新型斑贴试验的临床应用[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9,25(12):899-901.
10. 顾恒,李邻峰. 光斑贴试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 皮肤科杂志,2015,48(7):447-450.
11. 杨丽洁,胡蔚毅,马亚峰,等.SLS人体单次斑贴试验 阳性对照物基准模型的建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7,33(2):88-91.
12. 刘娜,王学民,袁肖海,等. 体积和剂量对斑贴皮肤反应结果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05,14(3): 344-346.
来源:荣格-《 国际个人护理品生产商情》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