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源网荷储一体化”大火!2024光储就这么干!

来源:光伏盒子 发布时间:2024-05-29 1168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储能 产业动态
目前,我国申报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项目合计595项,覆盖30个省(区、市)。全国已明确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接近100个,电源总装机超过3000万千瓦。不难发现,“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正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源网荷储一体化”真的火了!

 

5月20日,河南发改委下发《关于组织报送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预通知》。通知表示,根据各实施细则,拟组织河南省工业企业、增量配电网类和农村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申报。

 

同月,国家能源局下发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汇编》的23个案例中,收录了两个分布式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申报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项目合计595项,覆盖30个省(区、市)。全国已明确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接近100个,电源总装机超过3000万千瓦。

 

不难发现,“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正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途径

 

 

众所周知,“源-网-荷”要素自始至终是电力系统核心的物理构成要素,实现电力能源的生产、传输与消费。传统电力系统中,我们主要采取“源随荷动”的模式以实现电力平衡,即大电源(火电、水电、核电等)通过升压后接入大电网,通过高压、超高压或特高压的输电线路将电能进行输送,再通过层层降压将电能送至各个负荷端,也就是“发-输-变-配-用”的单向过程。

这么看来,好像没有“储”什么事。

且往下看。

在双碳目标践行大背景下,控制稳定局面的老大哥火电,逐渐退出清洁低碳的主舞台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渗透率大幅提高。资源富集区与资源消耗区的远距离分离矛盾随之凸显,大规模消纳成为焦点。基于新能源发电具有的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等特点,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更好地消纳新能源,成了新的挑战。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迫在眉睫,“储”便在这个时候加入了进来。

 

“源网荷储一体化”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发展路径,其将“源、网、荷、储”四个系统有机“团结”在一起,以源源相补、源网协调、源荷互补和网储互动等多种交互形式,构建一个新型能源系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灵活调度,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并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与稳定性。

 

其本质是将一张大的电网拆分成多层级,大电网为主导,省级、市县级、园区(居民区)级等多层级的电网并存,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小闭环,实现电的自我消纳,让每个园区成为一个独立的微电网。

 

简单来说,“源网荷储一体化”就是将电源、电网、负荷、储能统筹协调起来的新型电力运行模式,是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入网的绿色通行码。

 

时代政策推动,能源转型是必然

 

自2014年6月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2021年3月,总书记再次对能源电力发展作出的系统阐述,其中明确了新型电力系统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基础地位,为能源电力发展指明了科学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l双碳目标下的必然选择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深入,新能源的装机和发电量始终在稳步提升,尤其是近几年,新能源项目的装机与发电量占比快速增长。《我国电力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中预期,这种增长将持续进行。

 

 

图:电源结构趋势图来源:《我国电力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

图:发电量结构趋势图来源:《我国电力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

 

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的2024年1-4月份电力工业数据统计截至4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0.1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7亿千瓦,同比增长52.4%;风电装机容量约4.6亿千瓦,同比增长20.6%

 

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亟须加强,围绕电源、电网、负荷、储能综合规划的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模式——“源网荷储一体化”,便是密钥

 

“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核心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更有业内专家表示,源网荷储一体化,能够破解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难题,能够使风光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l多重政策下的积极推动

 

当前,“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正受到各省市政府的力推,截至2024年5月15日,全国共有18个已并网运行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各省区市发布的重点项目中共包括17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作为全球储能配置规模最大的单体新能源场站、全球规模最大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更是标志了“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实践的里程碑时刻。

 

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更是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

 

2021年2月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280号),作为第一个国家层面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政策文件,强调源网荷储一体化是实现碳达峰的重要支撑。

 

 

2021年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发〔2021〕23号),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

 

2023年7月国家能源局表示,将持续完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参与电力市场机制。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省南昌市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谈到能源安全时指出,要加强煤炭等化石能源兜底保障能力,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注重水电等优势传统能源与风电、光伏、氢能等新能源的多能互补、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可以预见的是,新型电力系统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是能源转型的必然趋势!

 

 

大力推行实践,挑战与机遇并存

 

虽然我国对于源网荷储一体化推行的政策环境日益优化,但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等仍处于探索阶段,部分深层次问题也随着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深入推行逐渐暴露出来。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申报的源网荷储项目数量远超国家规划数量,这也导致了有些项目做得较粗糙,尤其是跨省区源网荷储研究普遍深度不足,送受端的协同内容考虑较浅。

 

同时,目前实施的示范项目均以小型的园区(居民区)级为主,如何打通四个环节横向壁垒、如何均匀分配收益仍需探索,公平公正有效的市场价格机制尚未形成。

 

面对大基地式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巨大的发展空间,资料显示,国内外在综合能源系统、多能互补、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和实践,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但在系统性的规划设计和调度机制上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

 

国网能源院发展综合研究所研究员刘卓然表示,源网荷储的建立推行应合理规划、先立后破、久久为功。应稳步推进完善源一网-荷一储协同互动的实施方案和执行机制,优化储能配置及运行方式。明确电源企业、电力用户、负荷集成商、研发及设备制造商的具体职责,建立并完善评价标准和考核规则,完善市场机制,引导市场收益在各主体间合理分配。

 

根据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源网荷储一体化主要有区域(省)级、市(县)级、园区(居民区)级三种实施路径。

 

目前我国近70%的工业用能集中在工业园区,园区碳排放占全国总碳排放总量的31%,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微电网、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增量配电网、分布式发电交易作为典型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形态,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与内在动力,应明确将工业园区作为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突破口。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王霁议,网荷储一体化的推行,一方面要贯彻系统理念,提升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研究深度;一方面,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应结合典型场景,逐渐打造一批国家级示范项目,典型工业应用和场景应用。此外,企业要加大科研投入,落实科技兴国理念,尤其是大型企业,应加大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科研投入,力争做全球能源转型引领者。

 

总的来说,源网荷储一体化技术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推行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任何新政的推行都是需要坚定的决心与时间验证的,但就目前来看,我们相信,未来通过更多更优的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创新等手段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