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对器件精益求精,对品质追求完美

来源:国际工业激光商情 发布时间:2024-06-13 276
工业激光激光设备零部件 荣格技术创新奖
——专访苏州菲镭泰克激光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海青

在今年的激光加工行业——荣格技术创新奖评审中,菲镭泰克凭借“多激光束3D振镜系统”获得最多的专家票数,在获得创新奖的同时还荣获了年度创新团队的称号。此前,本刊编辑有幸采访了公司总经理杨海青先生,就这款产品诞生的前因后果以及对未来行业的趋势看法,进行了深入交流。

 

杨海青 总经理

 

问:请您介绍一下公司以及获奖产品?


答:公司是从2018年起切入到增材制造这个相对细分的市场,期间,与国内高校的合作做了很多相关研究,也和行业头部企业取得了合作关系。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公司的核心业务,就是以加工工艺为牵引,做振镜系统的产业化落地。目前,公司的业务偏重于动态聚焦系统,包含控制软件、光学元件、传感器,产品直接面向应用行业。


本次获得荣格创新奖的这款产品,最早来源于公司参与的国家重点项目,涉及航空航天领域中火箭的现场快速维修、更换和组装。该项目一方面需要满足加工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求国产化。同时,这里的技术难点在于需要根据火箭壳体材料确定激光光斑,并保证在相对较高的效率下满足打印的质量标准。同时,该项目还对加工表面粗糙度,内部流道的光洁度和尺寸精度,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之后,公司研发团队查阅了欧美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功案例。经过与专家论证后得出的结果是,如何保证在光束质量和光的质量满足的基础上,提升整体系统的良品率。何种的多头组合形式在拼接过程中,能够既能保证良品率又能保证打印效率。


2022年,在科技部面向国内中小企业做项目征集时,公司就把多激光束振镜系统的研发设想报了上去,得到了科技部专家的高度认可。专家们认为,这种技术形式新颖,从控制逻辑和数学模型的角度来看,实际落地的可能性也很大。所以,公司就拿到了当年科技部给的重点研发项目支持。通过了2年多时间,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这款产品。


期间,公司对这款产品进行持续细化,精益求精,并最终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实现了产业化落地。产品的最终落地得益于国家的现实需求牵引,同时在器件水平不是很先进的前提条件下,做到加工的质量和结果是优秀的。借用钱学森的一句话说就是,通过工程控制协调的方法,即使用不太可靠的元件也能够组成一个相对比较可靠的系统。这款产品,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


问:这款产品在其他领域是否也有应用前景?


答:我们在做这款产品的时候就获得了不同行业的需求,有做3C、汽车零部件,也有做新能源汽车流道和民用火箭行业的需求。事实上,这款产品在3C批量加工中已经得到了应用。这款产品的最大特点是,既能保证更大的加工幅面,又能保证局部范围内更高的加工效率。因此,这款产品除了在航空航天这样的高端市场有应用外,在其他民用市场依然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另外,公司现在将这款产品的成本降了下来,并且申请了全球发明专利,得以让国产3D打印技术有很更好的落地空间。

 

实际上,国际上几家头部企业在多头振镜系统中还无法绕开公司的专利限制,这对菲镭泰克来说就是优势,未来市场会有比较不错的落地空间。


问:国内企业在关键器件方面与欧美领先企业还有不小差距,您如何看待?


答:在我看来,中国制造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差距在于没有需求牵引,而欧美这些发达国家的头部企业都经历过需求牵引的阶段,通过对产品的持续打磨,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而国内制造业也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国内对材料加工工艺的重视程度,事实上是从这几年才刚刚开始的,更早的时候实际上是装备企业彰显的时代,那时候很多装备公司的市值很高,也代表了大国重器的典型案例,但随着应用需求和应用落地,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加工工艺、材料工艺变得越来越彰显。


这一次我参加德国汉诺威工业展时,展会现场随处可见“可持续”的宣传字样。只有当行业到了需求最基本出发点的时候,才有可能可持续地精进,可持续地再发展。因此,只有当企业将制造逻辑回归到材料加工工艺本源的时候,才能看到问题的本质。所以,公司就是从材料加工工艺出发,从控制落地,把产业持续地推动做起来。随着产业的需求越来越多,产业越来越成熟,就会有更多的企业像菲镭泰克这样,持续专注于器件、元件和控制系统的研发,整体提升国产器件的水准。


激光加工需要工艺作为抓手,而只有将激光加工和控制工艺相结合,才能说是激光技术的普及化应用,才能说是到了“光加工时代”。因此,国内企业需要围绕产业的需求进行定制化或者中国本土特色化。这个时候,企业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期间,来自应用端的需求会倒逼器件的精益,控制系统的成熟,应用的落地。


问: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在未来制造业扮演的角色?


答:去年,我们团队在参加慕尼黑国际光电展时就参与了当时的讨论。目前来看,工业AI有两种落地方式,一种是制造加工过程的协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统筹层面上的自适应逻辑。另一种方式是加工过程的自适应。这时候,加工过程的自适应就变成一个小模型。以激光焊接为例,因为有了大量数据才有了焊接AI。成熟的工业OCT技术结合传感器的精准数据捕捉,再结合算法模型的快速迭代,让机器控制可以有效地将工艺专家的思想进行标准化。当实现标准化以后,机器基于捕捉数据的反馈过程就变成非常迅速。


我认为,随着业界对大模型的进一步开发,未来自适应的加工工具会逐渐普及起来。如果从智能角度来讲,它应该是智能2.0的时代,因为它是从输入指令到变成自我适应的转换过程,而自适应过程并不是靠视觉适应,而是模型自身深度学习后的结果。

 

-------------------------

 

产品介绍:
本项目“一种多激光束振镜系统”,利用多激光光束腔内集成的方式,使得整个模块的尺寸仅为300×230×150mm。采用独立控制的模块化设计,预先模块尺寸校准,使其具备即插即用、维护、更换和集成的十分便捷特点。这项技术采用光束智能动态分配的方式,实现全覆盖的多激光束分区加工。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单束激光兼顾全幅面系统,提高可靠性概率指数;另一方面,四束光全覆盖则旨在提高加工效率。另外,软件智能分配加工数据,兼顾了效率与可靠性的双重要求。

 

模块化的设计思路让每个模块都可以独立控制,即插即用。同时,预先模块完成尺寸校准,使运营中的维护更换更便捷。


这项新技术利用四激光束组为单元进行无限量阵列,支持模块化叠加,最高可支持100个激光束同时加工。为了提高多光束拼接协同精度以及保障扫描加工过程的可靠性,通过冗余设置的设计,动态地调配激光头来提升加工效率。利用四个激光头进行全覆盖,大大减少了分区间的拼接边界,提高加工精度。在设备工作时,即使其中1个激光头出现故障,其他激光头也会自动切换扫描路径,保障加工效率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无需停机维修。这一创新技术能够显著提升良品率,使整个动态制造过程更高效。这项技术在在超大零部件的增材制造中优势明显,为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新应用带来更多的可能。


开发背景:
随着行业对激光加工效率的要求,需要采用多激光束进行分区扫描和同步加工,因此在同一封闭腔体内需要布置多套激光振镜系统,而常规布局存在以下缺陷:


1.每一束激光,形成一分隔区,一个扫描头,激光束越多,分区越多,因此,分区间的拼接边界越多,影响成形的精度和效率;


2.每分区仅设置一束激光,一旦某激光振镜系统出现故障,只能废弃当前成形过程,停机处理,待排除故障后,再进行激光加工,因此,实用性不足;


3.由于多套激光振镜系统的增设,势必大幅度增加整个系统的体积,不利于整体结构的小型化设计。


因此,“一种多激光束振镜系统”,利用多激光光束腔内集成的设计思路而产生。


苏州菲镭泰克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网址:www.feeltek.cn

 

来源:荣格-《国际工业激光商情》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 荣格激光加工
聚集工业激光加工领域的丰富资讯,涵盖前沿激光技术和工艺在金属、航空航天、3C消费电子、汽车、医疗、新能源等各行各业的解决方案。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