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IFSCC 2024速报:化妆品技术潮流在何方?中国力量强势领跑

来源:荣格个人护理 发布时间:2024-10-21 2011
个人护理品原料配料加工生产设备包装设备及材料检测及测试技术其他 研讨会报道展会报道市场趋势技术前沿应用及案例产业动态化妆品与个人护理品抗衰老/抗老化/健康老化原料与添加剂

全球化妆品行业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盛会之一——第 34 届国际化妆品科学大会(IFSCC)于 2024 年 10 月 14 日至 17 日在巴西伊瓜苏隆重举行。

 

被誉为“化妆品技术领域的诺贝尔奖”的 IFSCC 自 1959 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全球化妆品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际合作。今年的大会以“生物多样性与化妆品:迈向可持续技术”(Biodiversity and Cosmetics: Reaching Sustainable Technologies)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科学家、行业领袖及创新先锋……

 

 

会议期间,全球成分供应商、测试、监管、数字平台和其他服务提供商以及成品化妆品制造商、领先科研机构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化妆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产品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为全球化妆品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而今年的大会上,中国企业的表现尤为亮眼,有不少成分、配方、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赢得瞩目。

 

本文将深入介绍本次大会的精彩亮点,涵盖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前沿动态、创新成分的应用进展以及国际化妆品巨头们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推动行业未来发展。

 

 

Part 1

皮肤屏障、炎症、敏感性护理等

 

来自欧莱雅(L'Oreal)的 Mitsuru Shimatani 介绍了一种基于核壳离子复合物(core-shell ion complex)的自然解决方案,用于实现持久的皮肤保湿和丰盈效果。其研究通过将透明质酸(HA)与新型多离子复合物结合,增强了 HA 与皮肤的亲和力。该核壳离子复合物包含 HAε-聚赖氨酸(epsilon¬polylysine)植酸(phytic acid),以及聚甘油脂肪酸酯(polyglyceryl fatty acid esters)。该配方能够形成高粘附性、持久保湿的薄膜,并产生良好的丰盈效果。

 

今年的 IFSCC 应用研究奖授予了来自欧莱雅的 Fumiyoshi Ikkai,以表彰其在化妆品应用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他的研究题目为“群青蓝的红光反射:在化妆品中使用时对皮肤增强效果的影响”。该研究聚焦于无机色素群青蓝(Ultramarine Blue, UB),这一蓝色颜料广泛用于化妆品中。无机色素在化妆品中有诸多优点,如遮盖力强、抗气候和化学性好、成本较低等。以往化妆品主要使用的是铁氧化物(红、黄、黑)和二氧化钛作为颜料,而群青蓝和氧化铬绿则较少应用。此次研究重新审视了群青蓝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潜力,探讨其作为黑色颜料替代品的可能性,以及它在美容光学效果方面的贡献。

 

法国绿科(Greentech)的 Lauriane Imbert-Roux 讨论了与皮肤屏障缺陷炎症相关的“渗漏皮肤”(leaky skin)现象,以及如何通过天然活性化合物预防这种情况。渗漏皮肤类似于渗漏肠,屏障功能下降时,有害物质可能穿透皮肤上皮屏障并触发免疫反应,导致鱼鳞病、痤疮、银屑病或特应性皮炎。为此,法国绿科开发了一种外植体模型,以模拟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酶的有害影响,并筛选出天然解决方案。

 

巴西圣保罗大学的 Patricia Maia Campos 教授通过一项包容性的临床研究,解码了巴西不同皮肤光型的皮肤油脂分泌和形态特征。

 

来自巴斯夫(BASF)的 El Baraka Oussama 利用高分辨率透明组织学方法,深入研究了皮肤结构。通过高分辨率清除组织学方法,研究者能够深入观察整个皮肤组织的结构,以支持皮肤化妆品的研发。

 

法国勒阿弗尔-诺曼底大学(Université Le Havre Normandie)的 Adeline Delaporte 重点介绍了一种新型天然聚合物共聚物,用于视黄醇包封技术的创新设计。

 

广州中通生化展示了一种植物来源的粉防己碱(tetrandrine),作为多靶点抗痤疮新剂。

 

 

巴西功效评估服务供应商 Kosmoscience 的 Samara Eberlin 展示了一种皮肤护理配方的临床评估,该配方能够调节与皮肤屏障完整性相关的生物机制。

 

科丝美诗的刘凡探讨了在生物表面活性剂糖脂融合的脂质体中,如何改变液滴表面特性以影响皮肤的吸收。团队实验证实,加入糖脂的脂质体能减小接触角,并能在皮肤表面很好地铺展、流入皮肤沟,增加接触面积,促进皮肤吸收、提升产品功效。

 

 

此外,科丝美诗的郑祖选也描述了如何通过减少皮肤渗透,开发适合敏感皮肤使用的无乳化剂防晒配方

 

深圳维琪科技阐述了一种小寡肽对 UVB 诱导的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

 

巴西体外安全性和功效测试供应商 Nucleo Vitro 的 Bibiana Franzen Matte 介绍了一种具有炎症诱导特性的仿生皮肤模型。

 

法国生物技术活性成分供应商 Solabia 的 Caroline Malhaire Delefosse 展示了一种新型的仿生糖脂,该糖脂来自植物全体共生体,旨在针对易患特应性皮肤的疾病。

 

巴西知名的化妆品集团 Grupo Boticário 的 Higor Yudi Duenha Sigaki 展示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作为预测化妆品保湿性能的工具

 

此外,Grupo Boticário 的 Cristhianne Miranda Coutinho 介绍了一种液体粉底乳液(油包水/硅油)配方的发展,并展示了其与活性成分的结合,具有可用于夜间护肤的治疗效果。

 

巴西功效和安全性测试公司 Medcin 的 Michelle Sabrina da Silva 介绍了一种聚谷氨酸溶液在调节玫瑰痤疮生物参数方面的作用,例如炎症、血管增生和敏感皮肤。

 

韩国 OEM/ODM 公司 Cosmecca 的 Ji Soo Ryu 提出了一种融合绣球叶外泌体的外泌体抗炎治疗方法,用于有效传输活性成分。

 

佩莱集团的由冰发表了关于酵油养肤微态脂最新科研成果的主题演讲。

 

此外,佩莱也展示了 3 项学术海报,分别为皮脂调控技术“清肌茶素”、皮肤适应原技术“适肤原”和“以敷代撕黑头导出技术”。

 

爱茉莉太平洋(Amorepacific)研发中心研究员 Kim Hyuk 的海报“从微藻中提纯的可持续和纯素 BluePDRN(PolyDeoxyRiboNucleotide)”介绍了从微藻中提取高纯度植物性 PDRN 的研究。PDRN 的伤口愈合和消炎功效已被大量研究证实,并被广泛应用于美容程序和护肤产品中。通过对提取高纯度植物性 PDRN 的研究,爱茉莉太平洋证实了这种可持续纯素化妆品原料的潜力。

 

 

Part 2

抗衰老相关的技术进展

 

逸仙电商旗下法国高端护肤品牌 Galénic 的 Sophia Yi Zhang 展示了混合视黄醇的强效作用和降低刺激的潜力。她评估了三种视黄醇的形式:包封型、混合型和非包封型。三种形式的视黄醇均能上调 I 型胶原蛋白含量,降低 MMP-1 和 MMP-3 的水平,尤其是混合视黄醇效果更为显著。这些效果在体外 UV 辐射实验中得到了进一步确认。混合视黄醇促进了细胞迁移,改变了线粒体功能。拉曼光谱分析显示,混合视黄醇具有良好的皮肤渗透性,尤其是更好地渗透到真皮层。混合视黄醇还抑制了与衰老相关的细菌生长,降低了 IL-8 水平,改善了皮肤组织结构,并表现出比其他两种形式更好的抗光老化效果,同时促进伤口愈合。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结果表明混合视黄醇具有抗衰老和深层皮肤渗透的效果,且刺激性较低,可用于临床应用并纳入抗衰老产品中。

 

 

帝斯曼-芬美意(dsm-firmenich)的 Dominik Imfeld 介绍了对绝经前(PreM)和绝经后(PoM)面部皮肤进行的代谢组学、脂质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综合分析,并探讨了烟酰胺(NA)的治疗效果。绝经前后皮肤在使用安慰剂前后显示出相似的水合作用和经皮水分流失(TEWL),但经过四周的烟酰胺处理后,绝经后受试者的 TEWL 减少了19%(p < 0.001),水合度增加了23%(p < 0.001)。代谢组分析确认了烟酰胺的吸收。研究指出,绝经后皮肤与绝经前皮肤相比,最显著的下降发生在胞嘧啶水平,但通过烟酰胺处理后有所恢复。烟酰胺治疗似乎还减少了 UV 诱导的 DNA 损伤,并有助于维持皮肤的稳态,增加了不同种类的神经酰胺含量。烟酰胺治疗对皮肤微生物群也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

 

奇华顿(Givaudan)的 Amandine Scandolera 探讨了卟啉老化这一与皮肤老化相关的新现象。根据研究摘要,皮肤微生物群会产生一些对皮肤有正面或负面影响的代谢物,其中卟啉是由痤疮丙酸杆菌(Cutibacterium acnes)及其他皮肤细菌分泌的高水平代谢物。研究表明,卟啉与色斑和皱纹有相关性,降低皮肤中的卟啉水平可能延缓老化的迹象。

 

路威酩轩(LVMH)研究中心的 Laure Crabbe Vert 介绍了一个具有免疫功能和微血管化的 3D 人类全厚皮肤模型,用于评估针对皮肤老化的化妆品活性成分的效果。

 

资生堂的 Daigo Inoue 则探讨了“黑素老化”现象,及由过度黑素沉积引起的老年斑特定代谢变化和细胞衰老问题的解决方案。他的研究揭示了线粒体氧化磷酸化(OXPHOS)活性在老年斑中的下调是由过度黑素沉积导致的,且这一现象进一步引发了细胞衰老。这一发现提供了关于“黑素老化”的新证据,即黑素沉积导致的细胞代谢变化加速了老年斑特有的衰老过程。他的团队还开发了一种亮肤成分组合,对黑素老化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Daigo Inoue 也获得了今年 IFSCC 的基础研究类别最佳口头演讲奖

 

此外,资生堂的 Tomonobu Ezure 在海报展示区现场讲解了针对皮肤下垂的全新逆转方法:通过靶向新发现的“维持皮肤形态的巨大‘真皮骨架’结构”

 

来自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UNICAMP)的 Mariane Massufero Vergilio 发表了一场题为“面部老化评估的进展:利用机器学习进行光老化预测”的演讲。

 

西班牙奢侈护肤品公司 Natura Bissé 的 Gina Puig 介绍了一种通过结合紧致成分的前胶原解决方案,该方案既增强了效果,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皮肤耐受性。

 

巴西知名的化妆品集团 Natura 的 Pedro Paulo Soldati 则从皮肤生物物理学、宏基因组学和脂质组学的角度,对 80 岁以上女性的长寿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使用巴西生物多样性成分进行化妆品干预前后的效果。

 

欧莱雅的 Frederic Flament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色素沉着控制剂组合,可根据不同肤色和相关疾病进行个性化治疗。

 

香奈儿(Chanel)的 Kamilia Kemel 描述了通过 LC-OCT 进行的真皮纤维体内评估,首次展示了其在不同年龄和种族中的变化,以及应用护肤品后纤维结构的变化

 

 

珀莱雅的演讲深入探讨了 W335(3,3,5-三甲基环己醇琥珀酸酯二甲基酰胺)和氨甲环酸组合的美白机制,研究了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自噬在黑色素生成中的作用

 

科丝美诗的 Ima Multazimah 展示了印尼茶树(Camellia sinensis)叶提取物作为天然美白和抗痤疮剂的功效。

 

欧莱雅拉丁美洲(L´Oreal LATAM)的 Cristina Garcia 发表了关于在肤色多样性背景下管理色素沉着问题的主题演讲,分析了色素沉着的机制和解决方案。

 

科莱恩(Clariant)的 Laetitia Cattuzzato 则探索了一种天然环状肽,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双重抗衰老成分,超越了传统的类维生素 A 产品。

 

巴西生物技术公司 Chemyunion 的 Edson Katekawa 探讨了 四肽-111 对延缓衰老迹象的作用。

 

禾美生物的李钧翔则通过计算设计了一种新型环状肽,并研究其通过阻断与损伤相关的 HMGB1 蛋白来减缓皮肤炎症性老化的效果。

 

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的 Usha Sundralingam 研究了 Geraniin 抗衰老纳米植物体的作用机制。

 

栢特薇旗下的蜜丝婷展示了从泰国红茉莉香米中提取的多肽,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功效。

 

科蒂(Coty)的 Florante Ricarte 研究了皮肤氧气水平的衰老相关下降,以及植物衍生氧传输技术在皮肤再生中的应用效果。

 

 

 

Part 3

防晒与光保护科技的突破

 

澳思美展示了一项基于多肽改性聚硅氧烷-14(polysilicon-14)的防晒技术,该技术通过微胶囊化处理 UVB 吸收剂辛氧基水杨酸酯和 UVA 吸收剂甲氧基二苯甲酰甲烷。根据体外和体内实验,该技术能够在 4 小时内有效防止 UV 过滤剂渗透到皮肤表层,且仅在角质层中有少量渗透;在 8 小时内,UV 过滤剂未能渗透到表皮层。此外,这项技术不会改变配方的 SPF 和 PFA 值,也不会影响其安全性或肤感,且所使用的材料是可生物降解的。

 

 

巴斯夫介绍了与美妆集团科赴(Kenvue)合作推出的 EcoSun Pass 技术,用于评估防晒配方中的成分对环境的影响,确保其安全性,尤其是对珊瑚的安全性。科赴的高级产品开发科学家 Andressa Peyrot 展示了如何使用该工具优化防晒产品的功效与环保性能。

 

路博润(Lubrizol Life Science)的 Laura Molina Perez 则讲解了在含有卡波树脂或丙烯酸聚合物的氧化锌基防晒霜中克服配方挑战的经验。此外,路博润的 Claudio Ribeiro 介绍了防晒粉产品的自动化体外紫外线防护性能分析。

 

日光化学(Nikko Chemicals)的 Junya Nakano 展示了一种具有耐水性的金属氧化物水分散液的开发,该分散液通过自组装结构形成,并应用于防晒产品中。

 

先进美妆(Sunjin)的 Kyounghee Shin 探讨了一种透明的矿物防晒霜,采用非纳米棒状氧化锌作为主要成分。

 

科蒂的 Marc Pissavini 对过去二十年间 SPF 测定的进展进行了全面回顾。

 

巴西巴伊亚州立大学的 Keila Almeida Santana 通过替代动物测试的方法,研究了海藻的光保护潜力。

 

巴西圣保罗大学的 Mauricio da Silva Baptista 探讨了以核壳结构为特征的黑素/纳米硅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防晒方面的创新应用。

 

美国功效测试机构 TRI Princeton 的Marcella Gabarra Almeida Leite 展示了一种评估日晒伤害和未来防晒产品的更高效、安全、环保的方法。

 

高丝(Kose)的 Ikuya Ohshima 探讨了一种用于护肤型化妆品的创新粉末分散系统,具体来说,这是一种聚合物凝胶网络,能够在不使用 UV 吸收剂或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增强并维持紫外线防护。该硅酮/聚氨酯混合薄膜形成剂(silicone/polyurethane hybrid film former,SIPU)能够生成柔韧的非刚性薄膜,不对皮肤造成压力。据称,这不仅仅是一种薄膜形成剂,更是一种新型分散剂,可广泛应用于彩妆等领域。

 

 

Part 4

头皮与头发护理的新技术

 

来自乐敦制药的 Yuji Mochizuki 介绍了一种使用真黑素前体(eumelanin precursor)DHI(5,6-二羟基吲哚)的新型染发系统。Mochizuki 指出,传统使用氧化染料的染发剂尽管效果好且颜色范围广,但会因含有过氧化氢和碱性剂而导致头发损伤和过敏反应。研究人员发现,当亲水性 DHI 在靠近头发的环境中通过自动氧化聚合后,它能够渗透到头发内部,转变为疏水性的真黑素并留存在发丝中。通过控制头发表面电荷,研究人员还提高了 DHI 对灰白发的染色效果,并计划通过与其他染料混合来增加颜色变化的可能性。

 

来自禾大(Croda)的 Guojin Zhang 深入研究了发纤维结构,使用 PeakForce 定量纳米力学(Quantitative NanoMechanics ,QNM)映射技术进行了超微结构分析。禾大旗下 Sederma 的 Alba Cico 探讨了通过刺激头发色素生成来应对头发变白的问题。

 

宝洁(P&G)的 Jennifer Marsh 介绍了一种确定植物油成分以提供最佳护发效果的方法。

 

欧莱雅的 Deborah Netto de Barros 发表了题为“拥抱多样性:通过体外和机器学习性能预测,填补卷发和超卷发配方的差距”的演讲。

 

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UNESP)的 Érica Savassa Pinto Cacoci 重点介绍了牛磺酸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研究,目前已进入一期和二期试验阶段。

 

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大学的 Diana Dashi 提出了一种天然沸石(natural zeolite),作为传统螯合剂在头发漂白中的可持续替代品。

 

陶氏化学(Dow)的 Fernanda Trombetta 介绍了使用浓缩护发素处理的发丝,在自然晾干后比未处理的发丝更加顺滑整齐。此护发素即使使用传统剂量的三分之一,也能达到同等的效果。Fernanda Trombetta 也展示了一款适用于直发和卷发的浓缩型多功能冲洗型和免洗护发素,具有节水节能的可持续性优势。根据Trombetta的说法,使用该护发素处理过的头发自然晾干后更为顺滑整齐。此外,该护发素在使用三分之一的传统剂量时,依然能够提供:与不含蜡的产品相当的质感;良好的涂抹性;有效的护发效果、顺滑度及冲洗配方中的滑感;更好的卷发定义,以及对毛躁和发量的控制。同时,这种配方还能减少传统包装的三分之二的使用量,从而实现更可持续的包装设计。

 

 

意大利帕维亚大学的 Paola Perugini 致力于通过先进技术“多参数体内评估”来革新护发宣称的验证方式。

 

巴斯夫发布了通过人工智能(AI)选材的研究成果,包括一项名为“AI如何改善纹理发质敏感头皮问题”的海报展示,研究展示了 AI 生成的天然抗炎肽,能够自然舒缓头皮、滋润头发。此外,巴斯夫还展示了另一项关于 Lamesoft PO 65 成分的研究,证明其在恢复头发健康方面的有效性。

 

 

Part 5

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Grupo Boticário 的 Gustavo Dieamant 重点讨论了如何通过将可持续性、包容性和多样性融入到研发中,推动战略创新。而 Grupo Boticário 的 Natália de Albuquerque Vita 则展示了基于 RGB 的方法,用于准确验证防礁安全宣称。她解释了海水温度上升对珊瑚礁的影响,并强调珊瑚礁的死亡将对人类产生深远影响。她指出,由于缺乏明确的定义或测量标准,宣称“防礁安全”的产品面临诉讼风险。她的工作通过将商用珊瑚与各种防晒样品一起孵化,来识别这些产品对珊瑚的影响。研究发现,某些防晒霜的确对珊瑚产生了个别不良影响。此外,Grupo Boticário 的 Desiree Schuck 发表了关于化妆品创新中高影响力的替代方法的主题演讲。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 Heather Benson,深入探讨了从概念到消费者的可持续化妆品开发之路。

 

禾大的 Cara Eaton 讲述了生命周期评估及相关可持续解决方案技术。

 

欧莱雅的 David Morizet发表了主题演讲,题为“从配方到包装,利用认知科学推动可持续美容体验”。此外,欧莱雅的 Delphine Bouvier 提出了一种“田间耕作指数”(Field Cultivation Index),用于评估农业实践的可持续性,并推动化妆品供应链向再生农业转型。

 

路博润的 Sylesh Venkataraman 在发表的演讲中强调了如何协同“植物代谢的绿色交响曲”。

 

来自英国邱园的 Alexandre Antonelli 和 Monique Simmons 共同探讨了如何通过利用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来实现可持续保护。Antonelli引用查尔斯·狄更斯的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强调了科学进步与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巨大影响。他指出:“我们过于依赖少数物种。” Simmons 教授则强调了邱园的工作,包括收集了大约 50000 个 DNA 和组织样本,并在“千年种子库”中存储了约 46000 种植物的种子。她还解释了邱园是少数对收集样本进行分析的机构之一,并通过分析化学方法验证其真实性。她分享了几个常见问题的例子,例如芦荟中的乙酰化甘露聚糖(acemannan),存在细菌发酵、化学降解和用麦芽糊精掺假的情况。此外,在关于人参的案例中,12 个国家销售的 507 种含有人参的产品中,有 24% 被报告为掺假。

 

 

亚什兰(Ashland)的 Tatiana M. Kumayama 揭示了一种富含肽的可可提取物,该提取物在尊重南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提下获得。

 

巴斯夫展示了多个可持续发展工具,如 Surfactant Navigator 和 Emollient Maestro,用于帮助行业替代合成和不可降解的成分,还介绍了其数字工具如何支持原料的可追溯性,例如监控摩洛哥阿甘油的供应链,确保生产者获得公平报酬。巴斯夫还展示了其在越南推动的可持续种植项目,帮助当地农民通过使用原本会被丢弃的部分生产新成分。

 

 

Part 6

聚焦微生物组

 

科丝美诗的 Hye-Been Kim 重点介绍了基于皮肤微生物组的个性化化妆品。这项研究首次结合皮肤来源的微生物培养技术和物质化技术,开发并确认了针对不同皮肤类型的个性化化妆品。研究人员通过调查、临床评估(如年龄、水分流失、皮脂、毛孔、肤色、弹性和鼻唇沟褶皱),以及AI分析,识别出基于微生物组的皮肤分类,并创建了基于益生元的个性化配方,以平衡微生物组,从而实现所期望的皮肤效果,如改善弹性、减少经皮水分流失(TEWL)、缩小毛孔、增加水分含量等。该研究的摘要指出:“这是首个通过结合皮肤来源的微生物组培养和物质化技术,开发并确认了针对不同皮肤类型的个性化化妆品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组的分布状态与皮肤健康的维持密切相关。

 

 

麦吉丽的杨帆介绍了通过全面的湿法和干法实验,酵母发酵提取物可以通过影响皮肤微生物组来赋予抗衰老功效。

 

专注于天然活性成分的西班牙化妆品原料公司璞未(Provital)在本届大会上推出了三项重大创新,展示了他们对天然原料的前瞻性研究。第一个创新是松树皮提取物(PTBE),是一种保护头发分子结构免受漂白和高温造成的氧化损伤的活性成分,尤其针对漂染、烫发和染发等化学处理以及城市污染引发的头发损伤,这一创新通过防止角蛋白的氧化碳基化作用,从而预防不可逆的头发损伤。第二个创新是抗污染与“健康衰老”活性成分 Shiloxome,该成分是从软木橡树皮中的内生酵母菌 Kwoniella mangroviensis 提取的成分,具备抗污染和维持皮肤微生物群的功能,能够提升皮肤的抵抗力并激活其自然功能,已通过多组学研究验证了其对抗衰老的效果,进一步推动了植物内生菌在化妆品原料中的应用。第三个创新是苹果花提取物(PME)减少橘皮组织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展示了如何通过模拟热量限制来减少脂肪生成和促进脂肪分解,随着身体护理市场的兴起,这一创新适时地填补了市场空白。

 

百雀羚的于文佳展示了一种基于纳米技术的抗衰老配方,该配方能够平衡皮肤微生物组

 

 

欧舒丹(L`Occitane)的Valerie Cenizo介绍了一种新发现的皮肤共生菌——Corynebacterium cassirii,具有抗衰老功效。

 

华熙生物展示了应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发酵的糙米滤液对皮肤或头皮油性微生物群多样性的影响。

 

 

Part 7

创新技术平台的应用

 

Natura 的 Lucas Pedersen Parizzi 介绍了一种基于组学、生物信息学和 AI 技术的数据驱动流程,用于高效开发生物成分。

 

美国生物技术公司 Outer Biosciences 的Kyung-Jin Jang重点介绍了用于发现活性物质的下一代人类皮肤平台。值得注意的是,AI 和机器学习在多个演讲中被提及,其中一项海报展示了如何通过聚类(clustering)化妆品产品的功效宣称来发现市场空白

 

百雀羚的孔洁介绍了光敏载体与天然成分的结合如何提升化妆品技术,为消费者提供全新、安全且有效的护肤体验。她提出了一种将咖啡酸苯乙酯(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 ,CAPE)作为膜结构的光敏脂质体,用于化妆品应用。具体来说,她的研究描述了 CAPE 和 CAPE-SH-CHOL(CAPE +巯基+胆固醇)脂质体的开发过程,这些脂质体被制备并封装了 GHK-Cu,然后在自然光和紫外光下进行照射。根据介绍,照射后,脂质体的粒径减小,分布均匀,具有较高的封装效率和光控释放功能。“自然光比紫外线温和,但仍然能够触发脂质体性质的变化。此外,释放量与脂质体粒径的变化呈正相关。这是由于肉桂酸酯基团的特性。我们将继续探索光敏释放的潜在应用,尤其是在防晒和护肤领域。”

 

土耳其的化妆品技术服务商 Pim Grup Consultancy 的 Tugba Sagir 讲解了通过绿色化学和 AI 建模技术,从回收的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废料中开发外泌体原料的过程。她指出:“外泌体是化妆品领域最新的创新之一”,并列举了多种植物外泌体的有益特性。该研究表明,马齿苋衍生的外泌体对人类间充质干细胞(hMSCs)具有显著的增殖效果。Sagir 解释道,考虑到这些外泌体的组织再生能力,利用植物外泌体来补充干细胞可为长寿和抗衰老带来实际的好处。

 

 

今年的 IFSCC Johann Wiechers 海报奖授予了 POLA Chemicals 的 Tomoyuki Iwanaga,研究名为“利用自身尿液中的细胞生成‘镜面皮肤’:为终极个性化化妆品打造完美皮肤复制品”。研究通过从无创收集的尿液样本中分离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这些细胞表现出与供体皮肤相似的特性,例如对 UVB 的炎症反应,这项技术可以用于开发针对个体特定皮肤特性的个性化产品。

 

 

Part 8

感官体验与情绪护肤

 

爱茉莉太平洋的 Jeong Yu Lee 描述了一种人工触觉感官系统和用于化妆品的高精度 AI 模拟技术 Sensornoid。通过 Sensornoid 的数字感官数据,可以根据成分配方数据预测最终化妆品的使用体验。这项模拟技术大大减少了传统感官研究依赖人体感知所需的时间和成本,从而实现了更快速、更有效的产品开发。通过精心设计配方模拟,该系统可以预测化妆品的感官体验,其准确率比人体应用测试高出 90% 以上。

 

 

此外,爱茉莉太平洋研发与创新中心的 Park Hyeokgon 在题为“创新的人工智能视觉洞察,了解面部皮肤老化”的海报中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皮肤诊断系统 Dr. AMORE 的全新视觉分析技术。该技术可精确分析面部皮肤老化的各种迹象并将其可视化,从而跟踪和分析综合动态的皮肤老化过程,研究成果有望为提供先进的抗衰老解决方案做出贡献。

 

印尼布劳爪哇大学的 Dian Widya Ningtyas 使用暂时性感官评价法(Temporal Dominance of Sensation ,TDS)评估了皮肤霜在应用过程中的动态感官体验。

 

日本 POLA Chemicals 的 Takaya Oishi 提出了一个问题:“化妆品对多感官相关的大脑区域的刺激是否会增强多感官感知?”他指出,化妆品除了传统的功效外,还可能充当潜在的感官转化工具。

 

Lucas Meyer Cosmetics 的 Audrey Maniere 则结合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对乳霜提供的触觉刺激进行了独特的多层次神经感官研究。

 

合之美的 Murat Kadir 重点介绍了人参皂苷与谷胱甘肽之间的复合形成作用,据称能够掩盖化妆品中谷胱甘肽的不良气味。

 

法国茜莱博 Silab 的 Romain Juge 则解码了导致腋下不愉快气味的生物机制。

 

日本武库川女子大学的 Fujihiro Kanda 在大会的第三天开幕中发表了主题为“闻或不闻:体味应对的智慧”的演讲,探讨了行业中如何应对体味问题,呼应了当前市场对身体除臭剂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

 

资生堂的 Kan Arai 展示了皮肤如何成为“心灵的镜子”,并探讨了多感官护肤方案如何提高自我意识,促进健康感受。

 

法国特种原料开发商 SEQENS Personal Care 的 Richard Leroux 则提出了一种海洋生物活性大分子糖,能够激活“幸福”信号通路,从而改善皮肤外观。

 

科蒂在演讲中介绍了其最近对神经科学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进行的研究。科蒂最近利用这一新的科学发展成果创造了最新的创新产品:Paixão Feminino Ancestral,一款特别版身体护理产品,包括身体乳液和身体油,以及全新的 adidas Vibes 香水,展示了感官和情绪刺激如何影响大脑和情绪

 

Grupo Boticário 的 Luana de Oliveira Hoffmann 的演讲中,讨论了利用动物的合成“臭味”和狗毛丝对宠物产品(狗和猫)的性能进行感官评估的问题。

 

 

Part 9

现场有何亮点活动?明年在哪办?

 

今年 IFSCC 大会的现场充满了创新与互动氛围。

 

巴西化妆品协会(ABC)和欧莱雅研发创新部在大会首日主办了“可持续发展室”(Sustainability Room)与“可持续发展挑战赛”(Sustainability Challenge),六家初创公司参与了“路演环节”(pitch session),争取赢得参加明年 IFSCC 大会的机会——CE LAB 使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开发了一种工具,评估化妆品行业的范围三排放(如包装生产和处置)的脱碳潜力,通过实施循环经济策略应对气候变化;TOCAAR 专注于将剑麻叶纤维废料转化为提取物,最终生产出一种具有抗氧化、抗色素沉着和保湿特性的高性能纳米精华;NUN 通过结合回收农工副产品和清洁纳米技术,创造可持续的化妆品原料,其核心技术是一种天然纳米载体平台,利用纳米技术的优势而不牺牲化妆品配方的天然指数;BIOAROMA 开发了一种利用脂肪酶生物转化的 Licuri 油,作为天然化妆品成分,用于改善气味和抗菌效果;OBYKAA 专注于巴西圣保罗州Tietê河地区因橡胶乳胶行业引发的表面活性剂污染问题;APOENA 是最终获胜的公司,专注于通过最小侵入性手段从各种生态系统中采集微生物样本,创建一个潜在的化妆品和其他用途的微生物目录,尤其在物种灭绝之前采集。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对环境的进一步干扰。

 

此外, “现场实验室”(Live Lab)区域让供应商公司有机会在实际配方操作中展示其原料,例如 Aquia 公司演示了如何使用 Soft Care MLMG(INCI 名称:麦芽糖醇月桂酸酯(和)麦芽寡糖葡萄糖苷(和)水)配制无硫酸盐的凝胶皂,给参会者带来了直观的产品开发体验。

 

 

大会现场还引入了创新的 VR 感官体验,参与者不仅能够手把手体验原料与产品的互动,还能通过现场海报展示深入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市场趋势。多维度的互动形式,带给了与会者沉浸式的体验,充分展示了化妆品行业创新的无限活力。

 

明年,2025 年第 35 届国际化妆品科学大会(IFSCC)将在法国戛纳举办,时间已经定为 2025 年 9 月 15 日至 18 日,又将是一场全球化妆品行业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盛会之一,相信将有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化妆品科学家和行业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最新的技术发展和行业趋势。论文提交的相关截止日期也已确定,上周五 2024 年 10 月 18 日已经开放摘要提交平台,2025年 1 月 15 日为摘要提交截止日,最终入选通知将在明年 3 月发出,全文提交阶段将于 2025 年 4 月 3 日开启,并于 2025 年 4 月 29 日关闭。

 

 

另外,中国是否有机会未来举办 IFSCC 大会呢?其实根据 IFSCC 的规章,任何符合条件的会员协会都有资格申请举办未来的大会。虽然目前中国未列入已确认的未来主办地名单,但排名靠前的会员协会通常在申请主办大会时具备更高的优势。目前,中国作为全球化妆品行业的重要市场之一,在 IFSCC 2023 大会后计算得出的排名中位列第九,或许未来也有机会申请并成功主办 IFSCC 大会,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化妆品行业在全球舞台上展现更多的创新与突破。

 

参考 IFSCC 官网、相关企业新闻稿、Cosmetics & Toiletries 报道等公开材料

 

来源:

作者:John Xie

关注微信公众号 - 荣格个人护理
个人护理、美容、化妆品、香水、包装等行业专业人士必读。美国《happi》与《Beauty Packaging》杂志在中国唯一合作伙伴。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