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敏感肌肤一词最早出现在上世纪70 年代,是一些人群对使用化妆品等个人护理产品后产生不良反应的一种主观描述概念。它的出现促进了对化妆品安全性的进一步规范[1]。头皮是皮肤的一部分,与身体其它皮肤部位相比,头皮中皮脂腺的分布是最多的,亚洲人头皮上的皮脂腺密度大约是144-192个/平方厘米。头皮上汗腺的分布也仅次于手足,位居第二。加之被毛发覆盖等这些生理特性,使得头皮更易成为敏感肌肤,因此也就有了敏感头皮一词的诞生。
敏感头皮如何分类
从肌肤的生理特征来看,敏感头皮是介于正常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头皮状态。综合起来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干燥性头皮、油性头皮和感觉性过敏头皮。干燥性头皮意味着皮脂分泌量少,头屑增多,伴有发质干燥、鳞屑、头皮瘙痒甚至脱皮等症状。油性头皮则是指皮脂分泌量过多,容易产生粉刺、小疙瘩,同干燥性头皮一样也会产生头屑和瘙痒,常令人感觉黏黏的,放任不管的话容易造成一种不够清洁的观感。关于感觉性过敏头皮的概念则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范畴,往往是指还未到要就医的过敏程度,是对环境中的某些物质或是美发产品产生了类似过敏反应的刺激感,从而引发头皮产生泛红、瘙痒、甚至刺痛感等的过敏性症状。一般来说,过敏性敏感头皮的角质层屏障功能是正常的,而干燥性和油性敏感头皮都会使头皮天然的屏障功能降低[2]。
亚洲人敏感头皮的比例
根据《2023国民头皮健康白皮书》的调查,32%的人属于中性头皮;11%的人属于干性头皮;而包括汗湿性头皮在内的油性头皮占到了53%;感觉性过敏头皮的人大约占3%。所以综合来看,大约70%的国人都属于敏感性头皮。除中国外,亚洲其它国家如日本也做过很多相关调查。狮王的头皮健康状态调查结果显示,健康的男女中,90%以上的男性与70%以上的女性有皮肤干燥和红斑症状。花王的调査结果则显示,70% 以上的健康男女在夏季和冬季都有头皮问题(红斑或炎症占70%、头屑占30%、头皮疙瘩占 20%)。有头屑问题的头皮其含水量也减少,呈干燥状态。资生堂对20至59岁的101位日本女性进行的头皮健康状态调查也显示,有头皮发红、干燥、起疙瘩及头屑等问题的人占到66%[3]。根据这些调查结果,可以推测出敏感头皮的亚健康问题在亚洲人中普遍存在。
敏感头皮的测定
有关敏感头皮的测定方法虽有多种,但因敏感头皮的定义本就没有明确的数值界定,仅偏向于主观状态的描述,因此其测定方法多以与正常头皮的比较为主。以下仅就部分与敏感头皮分类相关的测定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头皮角质层水分含量测定——角质层水分含量是测定头皮状态时极为重要的一个指标,可以说水分含量代表着头皮屏障功能的强弱。水分含量越大说明头皮屏障功能越好,越不易成为敏感头皮。但其测量的关键在于与头部接触的仪器直径要小到允许受试者在不剃发的情况下被精准测出。近年,通过改造共焦点拉曼显微镜,使其与一个前端直径约7mm的长管相连,这种方法可以探测到深入头皮表面向内15至20μm深度的水分分布情况[4]。
头皮神经酰胺的定量测定——神经酰胺是组成皮肤角质层的重要成分,主要起到保湿作用,有研究表明神经酰胺的保湿功效是透明质酸的16倍[5]。而角质层中神经酰胺的含量低下就会导致头皮的屏障功能降低,易成为干燥性敏感肌。但因神经酰胺存在于角质层的细胞间脂质中,过去是采用在体外建立受试者头皮细胞模型,即人为割下一块受试者的头皮进行体外培养及鉴定,但这种操作会对受试者产生较大心理和身体上的负担,因此不常被采用。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质谱法因灵敏度较高且利用电场和磁场将样品按质荷比进行分析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皮肤、头发等部位的神经酰胺的微量检测[6]。
头皮的皮脂量测定——敏感头皮与皮脂量的组成有着很大的关系。有研究报告指出皮脂量越少,且皮脂中不饱和脂肪酸越多的人,越容易成为敏感头皮。同时皮脂过度分泌会使得头皮油腻,过氧化脂质含量增多,也容易引起头皮的炎症。皮脂的常用测定方法是采用胶带法,即使用半透明的塑胶膜吸附皮脂后,根据光透过度的变化进行测试。这种方法虽易于操作,但无法取得有关皮脂成分的信息,且因无法完全避免头发影响而很难获得再现性十分良好的数据。近年多采用毛细管法,及将直径约为2mm 的毛细管插在头发之间的头皮表面,然后将溶剂注入其中并溶出头皮表面的皮脂,最后用GC或TLC法等进行分析。
头皮的过氧化脂质测定——过去常用作测定头皮过氧化脂质的方法是用硫代巴比妥酸测定法(TBA法),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仅能测出脂质过氧化反应后,包括过氧化脂质、丙二醛、烷醇、烯醛等在内的综合产物的量,并不能单独测出过氧化脂质的含量。后有人发明出通过使用光化学对过氧化脂质有高敏感度检测手段的CL-HPLC法来测定头皮中过氧化脂质的量。具体方法是,用2.6mm的玻璃毛细管将浸泡过丙酮的脱脂棉插入至受试者头发中取出头皮皮脂,或是将干燥的头屑皮脂浸泡进丙酮溶液中30分钟,然后各自经过氮气减压干燥,再经1-丁醇稀释到恒定的浓度注入CL-HPLC系统进行测定[7]。
油性敏感头皮的护理
如前文所述,中国人群中自认为油性头皮的比例较高。因此关于油性敏感头皮的护理,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头皮皮脂腺每天可分泌出1-2克左右的皮脂。新鲜的皮脂主要由甘油三酯、脂肪酸、蜡酯、角鲨烯、胆固醇等物质组成,通常在头皮表面形成一层皮脂膜,在保护体内水分不被蒸发的同时,防止外界有害物质的入侵,具有增强头皮屏障的功能。根据一项针对7个不同国家人种头皮洗净后皮脂量的变化来看,非洲系美国人的皮脂分泌量最多,能达到260μg/cm2,且洗净后仍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同属亚洲人的日本人皮脂量稍高于中国人;泰国人稍低于中国人;印度人皮脂量最低,最大也只达到50μg/cm2。但不管是欧美人还是亚洲人,基本都在洗净后的5个小时左右即可恢复到最大皮脂量的一半,在24小时左右达到最大[8](图1)。可见中国人的皮脂分泌量并非最高的,其油性头皮比例较高可能也与洗发频率相对较低有关。
图 1. 七种不同国家人种洗发后头皮皮脂量随时间的变化
由下图可知,头皮经洗净之后皮脂即开始持续分泌。当皮脂分泌过多或是未能及时清洗使其得以长久积累之后,也会成为引发头皮炎症的源头。首先,皮脂中的甘油三酯被头皮常在菌尤其是马拉色菌分解,产生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对头皮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易引发头皮产生炎症反应。同时,不饱和脂肪酸本身亦不稳定,容易被继续氧化成过氧化物,这些过氧化物会诱导头皮产生炎症反应。另外,皮脂中的角鲨烯也极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紫外线、雾霾等因素影响后也易产生过氧化脂质,从而进一步引发头皮的炎症反应[9]。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从三个方面做到对油性敏感头皮的充分护理——
1.首先要做到“控油”,即抑制皮脂的过度分泌。笔者先前的研究发现侧柏叶提取物、柠檬果皮油等能够有效地调控皮脂腺细胞的皮脂分泌,达到控油效果[9]。
2.然后还应考虑选用选择性清洗不饱和脂肪酸等风险成分及还有皮脂抗氧化成分的头皮护理产品[9]。
3.笔者接着发现,聚甘油-10月桂酸酯对皮脂的整体清洗效率并不高,但却选择性地对皮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有着强效的清洗力。将聚甘油-10月桂酸酯与椰油酰甲基牛磺酸钠按一定比例复配后,既可以选择性清洗头皮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同时又能保障洗发水的湿发调理性[9]。
近期笔者分别针对这三个层面进行了新的构思和实验验证,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主要表现为通过优化烯烃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与牛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配比实现了选择性清洗功效;发现了微藻提取物可一定程度上抑制皮脂的过度分泌;同时意外地发现了去屑剂吡罗克酮乙醇胺盐(OCT)除了常规的去屑作用外,还具备一定的皮脂抗氧化的功效。具体实验结果如下:
抑制皮脂的过度分泌
将微藻提取物(测试样品)与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加入至永生化人皮脂腺细胞培养基中培养三天,加入10μL/well Cell Counting Kit-8后通过使用酶标仪测定450nm处的吸光度来测定细胞数。然后通过Oil Red O染色法对分泌出的脂质进行染色,在520 nm波长处测量脂质的量,并通过以下公式来比较相对单位细胞的相对脂质量:
吸光度A:测得的相对细胞数(450 nm)
吸光度B:测得的相对脂质含量(520 nm)
图 2. 皮脂量的分泌测定
图 3. Oil Red O 染色法检测皮脂的分泌
根据图2、图3显示,测试样品微藻提取物(商品名SymControl Scalp,来自德之馨香精香料(南通)有限公司)可显著减少皮脂的分泌。因此该成果已被应用于Off & Relax净彻控油系列产品中。
皮脂的选择性清洗
将约1g的皮脂成分分别涂抹于亚洲人健康毛发发束表面,使用Off & Relax净彻控油系列洗发水,利用动态梳理仪进行清洗及干燥,通过称重的方法测定被洗去的皮脂含量并依照下列公式计算出皮脂的清洗率。
根据图4显示,Off & Relax净彻控油洗发水对于头皮皮脂中的有益成分(蜡脂、胆固醇、胆固醇酯)的清洗率较低,但对于皮脂中的风险成分(角鲨烯、油酸)的清洗率较高,表明该洗发水对于易引发头皮炎症的风险成分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清洗功效。
图 4. 皮脂清洗率测试结果
图 5. 油脂的过氧化值测定
皮脂抗氧化
分别将角鲨烯及添加了测试样品的角鲨烯混合物置于UVA下连续照射72小时,然后利用醋酸——异辛烷法测定照射前后油脂的过氧化值。
根据图5显示,角鲨烯(SQ)经紫外线照射后过氧化值大幅上升,加入0.1% OCT后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过氧化值的上升,表明OCT除了常规的去屑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从中国油性敏感头皮的比例来看,未来针对油性敏感头皮的洗护产品颇具市场前景。希望本文的内容能为油性敏感头皮护理提供参考方向和思路。当然,敏感头皮不只是有油性一种,需从敏感类别出发,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敏感头皮开发出更多更具针对性的洗护产品来。
作者:王放放1,林娴婷1,杨建中1,2
1美研创新株式会社,2株式会社O and R
参考文献:
[1] 柴垣奈佳子,‘敏感肌肤的常在菌群’, Jpn. Oil Chem., 2023, 23(11), 23-28.
[2] 王放放, 林娴婷, 杨建中,‘亚洲人头皮健康白皮书之屏障及护理’, Off&Relax品牌研发中心, 2024,8.
[3] 江浜律子, 岛田有纪, 仲西城太郎, 萩原基文, 岩渕德郞, ‘头皮问题对头发物理特性的影响及植物提取物对其的预防’, J Soc Cosmet Chem Jpn, 2017, 52(1), 16–23.
[4] 高橋元次,‘用于皮肤状况调研和效果评估的非侵入性皮肤测量技术’, J Soc Cosmet Chem Jpn, 2017, 51(2), 105–116.
[5] Wei J et al., ‘Physiological effect of ceramide on ski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osmetics’, Cereals Oils, 2007, 1, 21–24.
[6] Wang H et 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ceramide in skin’, China Surfactant Deterg. Cosmet., 2019, 49(1), 51-57.
[7] 河野善行, ‘人表皮中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J Soc Cosmet Chem Jpn, 1993,27(1), 33-40.
[8] 横山恵美理, Florence P, Genevieve L, ‘七种不同遗传和文化背景人群头皮皮脂分泌的差异’, FRAGRANCE JOURNAL, 2018, 46(11), 61-67.
[9] 林娴婷, 中村美佐, 王亚琳, 杨建中, ‘头皮“控油”技术的三大组成部分’, HAPPI CHINA, 2020, 9, 21-23.
来源:荣格-《 国际个人护理品生产商情》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