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对化妆品与个人护理品来说,香气正从一种附属感官享受,跃升为个性化表达的重要元素。从护肤品到洗护产品,再到日常家居清洁,中国消费者对香气的要求不再停留于“功能”层面,而是转向更深层的情感与体验……
近年来,“香水化”趋势已成为个护行业的新潮流。
香氛不再是某些高端香水品牌的专利,而是逐步渗透至日常化妆品、家居用品等多元领域,从护手霜到沐浴露,从洗发水到面霜,越来越多的产品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基础香型,而是追求更为精致、个性化的香氛体验。IFF 作为全球香精香料与创新科技的引领者,正敏锐捕捉这一市场动向,全面拥抱“香水化”趋势。
近期,IFF 在上海设立了其亚洲最大的创新研发中心,标志着其进一步强化其在亚太市场的布局。
这座横跨东方国信商务广场和 IBP 国际商务花园的创新研发中心,集微生物研究、分子生物学、代谢物分析与多层次的感官评估设施于一体,设有 40 多个尖端评估空间,涵盖从高端香水到家居护理等领域,为推动个护产品的创新和市场应用提供了强大支持。中心的沉浸式“数维芳境”感官创香中心,以 360° 全感官体验,能够为客户和创香团队带来极具前瞻性的技术支持。
《happi China 国际个人护理品生产商情》受邀参加了 IFF 创新研发中心的媒体开放日活动,深度体验了各项创新设施,包括模拟消费者使用场景的测试空间、先进的感官评估设施,以及融合数字技术的创意展示区域。在探访过程中,我们采访了 IFF Scent 事业部大中华区创新研发中心总监王惠宁,深入探讨了当下个护美妆行业的创新趋势与未来发展。
王惠宁
IFF Scent 事业部大中华区创新研发中心总监
Part 1
突破同质化
“创新三角”方法论开辟差异化之路
“香氛创新与产品同质化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联。”面对市场上普遍的同质化现象,IFF Scent 事业部大中华区创新研发中心总监王惠宁开门见山地表示。
在她看来,真正的创新源自 IFF 独到的“创新三角”战略:原料创新、消费者洞察,以及调香师专业技能的融合协作。
在原料创新方面,IFF 凭借合成原料和天然原料的双重优势,构建了独特的原料库。
“回顾 IFF 的发展历程,我们创造了众多影响行业发展的标志性合成原料,如柏木香气、琥珀香气等,这些成分在香氛领域引领了多个创新潮流。”王惠宁补充道,IFF 在天然原料方面依托 LMR Naturals by IFF(简称LMR),以严格的原料质量和可持续性标准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在全球范围内,IFF 的 LMR 早已成为天然原料高品质的象征,无论是在香氛的多样性还是纯度上,LMR 都为我们提供了重要支持。”
她还强调,天然原料在日化产品中虽然受制于成本因素,但其价值往往不可低估。“有时,哪怕是少量的天然原料,就能让整个配方拥有层次感和独特性。”这种对原料细致入微的理解,结合 IFF 的资源优势,不仅让产品在品质上脱颖而出,也为 IFF 带来了避免同质化的核心竞争力。
在 IFF 的“创新三角”中,消费者洞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长期深入的消费者调研,IFF 能够迅速捕捉市场趋势,从而提前布局新产品策略,以响应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与此同时,调香师的创意能力则是创新三角的核心支柱。IFF 的调香师团队融合了多学科背景,将数学、文学和科学等知识带入香氛设计,确保产品的差异化与艺术性。
“我们的调香师在创香过程中不仅仅是追求香氛的独特性,更注重每一种香气背后的文化和情感内涵,也是 IFF 避免产品同质化、保持市场领先的关键所在。”
Part 2
“香水化”
个护美妆的新驱力
近年来的消费者调研显示,中国香氛市场正经历显著变化。
“IFF 在中国市场进行了涵盖 1 万名消费者的调研,消费者对香氛的接受程度较过去有了质的飞跃,”王惠宁介绍道,“如果说过去消费者仅能接受近距离的淡淡香气,现在相当多的消费者已经能够欣赏并享受更丰富的香氛层次。”
这一消费认知的提升直接推动了美妆个护产品的“香水化”趋势。
“美妆领域的香气创新空间远超想象,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功能性香气,而是希望护肤品能够像香水一样提供更丰富的香氛体验。”
在个护领域,产品矩阵正在不断扩张。
“当下,个护和皮肤护理产品的渗透率正在稳步提升,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使用例如护手霜、身体乳等增量品类。这些产品过去可能不是消费者日常护理的必需品,但现在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护理习惯。而香氛的创新正在加速这一渗透过程,为产品注入情感价值和体验感。”
与此同时,中国的高端香水市场也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中国已经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香水市场,”王惠宁指出,“过去香水市场主要被国际大牌占据,消费者购买更多基于社交属性和品牌认可。但在过去三年,市场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者的购买力提升了,对香水的诉求也更加多元,不再局限于社交属性,而是真正关注产品本身带来的体验。这推动了本土香水品牌的蓬勃发展,因为本土品牌更了解中国消费者需要的故事和情感共鸣。”
在香氛创新方面,王惠宁以辛香调这一典型案例展开,分析了香味的差异化策略。
丁香和八角风味的温暖基调原料,能够很好地衬托花香、果香等主香调,为美妆产品带来更为立体的香氛体验。“过去人们在谈论美妆香氛时,往往会想到花香、东方香调或木香,而像辛香调这样的香型往往被忽略。通过这类创新原料的运用,我们可以为产品注入更多独特性。”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香水市场的发展历程充满曲折。
“过去在中国市场,行业曾多次尝试推广香水,但之前都未能取得理想效果。但是现在不同了。”王惠宁表示,“通过消费者调研,我们发现当下消费者对香氛的认知和接受度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为香水市场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个护美妆产品的香氛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Part 3
从设计到应用
香氛成分开发已扎根中国
在今年的世界香水大会(World Perfumery Congress)上,IFF 展示了包括 Ylanganate、Grapefruit、Persian Lime Oils 三大创新香氛成分。
对于这些新原料是否会在中国市场应用的问题,王惠宁给出了明确答复:“这些创新原料‘必然’会落地中国。”
她解释道,IFF 的研发团队在设计这些新成分时,就已将中国消费者的喜好纳入考虑之中。以 Ylanganate 为例,这款白花香调的创新原料与中国市场有着特殊的渊源。
“Ylanganate 的香调是白玉兰香调的构成之一,白玉兰也是上海的市花。在过去几年,白花香调在中国市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出现在香水中,还延伸到个护产品和家居护理领域。”
传统白花香料在应用过程中往往面临着一个普遍性难题——容易变色。“很多白花原料在产品中会因为基底的酸碱性等化学属性发生变色,这给产品开发带来了挑战。”王惠宁指出,Ylanganate 的突出优势在于其出色的稳定性,“它在产品中不会轻易发生变色,这对配方开发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突破。”
作为一款“高冲击性原料”,Ylanganate 能够以较低的添加量实现优异的香气表现。“这一特性恰好契合了当前市场对香精用量的规范性要求。”王惠宁表示,“同时,它的香气比传统白花更加轻盈飘逸,非常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偏好。可以说,Ylanganate 从设计到应用,都充分考虑了中国市场的需求。”
Part 4
消费者洞察
定制化服务的基石
在当今这个消费需求不断细分的市场环境中,精准的消费者洞察已成为产品创新的关键。王惠宁透露,IFF 不仅仅关注消费者的直接反馈,更注重发掘他们未被满足的潜在需求。
“通过深入的消费者洞察,我们可以为品牌勾勒出完整的目标消费群像——他们喜欢什么样的香气?被什么样的故事打动?购买决策的内驱力是什么?这些信息让我们能够提供真正的量身定制方案。”
这种前瞻性的消费者研究也让 IFF 在新品类开发上保持领先。
“IFF 是全球最早推出胶囊香氛的企业之一,”王惠宁自豪地表示,“早在 90 年代末,我们就通过消费者研究发现了衣物持久留香的强烈需求,并提前布局相关技术,这使我们能够在市场需求显现时立即提供成熟的解决方案。”
Part 5
AI 赋能
调香艺术的数字革新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今天,香氛创新领域也在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而 IFF 在 AI 应用方面已进行了多年探索,建立了独特的技术体系。
在IFF的“创新三角”中,AI 与大数据的应用在调香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通过 AI 的数据收集与解码能力,IFF 可以快速分析庞大的消费者香气偏好数据,更精准地预测市场趋势。
“AI 在香氛创新中的应用是多层次的,”王惠宁解释道,“首先是数据收集阶段,我们需要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其次是数据解码,随着 AI 技术的进步,这种能力在不断提升;最后是具体应用,比如‘情绪香氛’,AI 技术能够协助 IFF 团队从消费者情绪出发,解码出对应的香气特征,从而为消费者创造出更多情感化的产品。”
不过,王惠宁同时强调,当下 AI 的应用依然局限于数据分析和基本设计层面,尚无法替代调香师的创意判断。
香气的创造涉及丰富的感官体验,AI 难以完全理解与掌控香氛的复杂性。每一种香气的配方可能包含上百种原料,调香师们需要凭借对香气的深刻理解和创造力来进行微妙的调整。因此,目前 IFF 将 AI 视为调香师的“辅助设计工具”,而非替代者。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AI 在香氛设计中可能会逐步实现更高效的协同,但调香师的独特技能仍然不可或缺。
Part 6
家居护理
香氛升级的新蓝海
家居护理市场同样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洗衣凝珠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全球增速最快的洗衣凝珠市场,”王惠宁介绍道,“我们不仅供应国内市场,产品还销往东南亚、澳大利亚、欧洲和美国等地。这种规模化生产为香精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随着消费升级,家居护理产品也呈现出明显的“香水化”趋势。
“现代消费者在关注清洁效果的同时,越来越重视使用体验,”王惠宁表示,“这推动了衣物留香珠等新品类的诞生,也促使传统品类开始在香氛方面寻求突破。”
消费者的香气选择早已不局限于高端香水,反而渗透至衣物护理、沐浴乳等家居与个护产品。王惠宁分享道,IFF 针对消费者对日常香氛的诉求,设计了包括“胶囊香氛”等创新方案,将香气留存时间和释放效果显著提升。例如在衣物护理领域,IFF 的智能胶囊技术解决了香气过早消散的难题,满足消费者对于“长久留香”的强烈需求。
即便是在厨房、家庭清洁领域,香氛需求同样增长迅速,创新空间同样巨大。
“传统上,中国洗洁精的加香量偏低,主要受价格和行业惯性影响。但我们的研究显示,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香气也有多样化需求。”王惠宁指出,“荔枝、甜味水果等新香型的出现,正是市场突破传统的信号。”
Part 7
区域优势
上海成就创新高地
作为 IFF 在亚洲的最大创新枢纽,上海创新研发中心的选址极具战略意义,也显然有着深思熟虑的考量。
“上海具有独特优势,”王惠宁解释道,“这里不仅有政府的政策支持,还汇聚了大量日化香精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最重要的是,上海消费者对香气的接受度和多样化需求全国领先,对产品的要求更高,这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全国市场的发展趋势,开发具有前瞻性的香氛产品。”
此外,她指出,上海的营商环境和丰富的人才储备,使其成为开展前沿香氛研究的理想基地。IFF 也构建了独特的本土人才发展体系。“我们与法国知名调香学校 ISIPCA 已合作近十年,共同开展调香师培训项目。”王惠宁介绍道,“这个项目每年都会从各个国家选拔优秀人才,在上海接受专业培训。学员在完成培训后,还能获得在 IFF 实习的机会,这为我们储备了大量高素质的本土调香师人才。就在上个月,我们又有一位项目毕业生正式加入上海团队。”
新落成的创新中心占地 7.5 层,配备了先进的实验室和感官评估设施。其中,360°感官创香中心“数维芳境”尤为引人注目,这个融合了视觉、听觉和香氛的沉浸式空间,展现了IFF对未来香氛创新的探索。
“通过这样的创新设施,我们希望为客户提供更直观、更深入的创新体验,”王惠宁表示,“未来,这里还可能承载更多功能,比如产品直播、消费者互动等。”
Part 8
未来可期
启动香氛创新新篇章
站在新的起点上,王惠宁对未来充满信心。
“中国消费者的认知在不断提升,这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她表示,IFF 将继续深化“创新三角”战略,通过原料创新、消费者洞察和专业技能的结合,为客户提供更多引领市场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IFF 正以科技创新为翼,在香氛的海洋中探索无限可能,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更个性化的感官体验。
创新不是简单的跟随,而是要真正理解消费者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和艺术创造,为市场带来真正的价值。
来源:
采访&撰稿:John X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