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2025 年伊始,全球医疗健康行业年度盛会 JPM(摩根大通医疗保健大会,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 如约而至。在经历了并购低谷后,强生以 146 亿美元收购 Intra-Cellular Therapies 拉开大会序幕,一改过去一年大型并购匮乏的局面——2024 年全年未见单笔超过 50 亿美元的生物科技并购案例。不错的开局似乎预示着医药行业并购活力正在复苏……
Part 1
重磅并购密集涌现
今年的 JPM 大会开始前的一周,生物技术领域已掀起一波融资热潮。
专注口服 GLP-1 研发的 Verdiva 获得 4.1 亿美元风险投资,神经系统疾病公司 Tenvie 完成 2 亿美元融资,表观遗传沉默药物公司 Tune Therapeutics 获得 1.75 亿美元 B 轮融资。
与此同时,多家生物技术公司也在进行业务重组和精简,包括 Intellia、Galapagos、Cassava、Scribe IGM、Y-mAbs 和 Passage Bio 等。
抗体偶联药物(ADC)领域的技术合作也十分热络。
Lonza 旗下 Synaffix 与勃林格殷格翰达成总额 13 亿美元的 ADC 技术合作,随后罗氏也与中外制药签订了潜在价值 7.8 亿美元的 ADC 协议。此外,赛诺菲与 Alloy 就反义平台达成了 4 亿美元的生物技术合作。
强生 146 亿美元大手笔并购,加码精神疾病领域
在生物科技行业经历低迷期后,JPM25 大会伊始就迎来重磅并购。强生以一笔重磅并购抢占行业头条——146 亿美元收购 Intra-Cellular Therapies 及其获 FDA 批准的药物 Caplyta。值得注意的是,2024 年全年都未出现超过 50 亿美元的生物科技并购案例,这在过去六年中尚属首次。
该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相关抑郁症,2024 年预计销售额将达到 6.65-6.85 亿美元。强生 CEO Joaquin Duato 表示,他们相信 Caplyta 有望成为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和重度抑郁症领域的新标准疗法。
礼来 25 亿美元收购 Scorpion 加码抗癌
礼来(Eli Lilly)以最高 25 亿美元收购肿瘤生物技术公司 Scorpion Therapeutics。这一交易最初由英国《金融时报》在周末率先披露,随后得到礼来官方确认。
葛兰素史克 11.5 亿美元收购胃肠道肿瘤新药,迎战疫苗挑战
葛兰素史克(GSK)以高达 11.5 亿美元的交易金额收购生物技术公司 IDRx,进一步布局胃肠道肿瘤领域。这笔交易在大会开始前就已宣布,显示出公司在此领域的战略决心。
在新一届美国政府可能对疫苗态度转变的背景下,葛兰素史克 CEO Emma Walmsley 呼吁制药行业应该「主动迎向」疫苗有效性的讨论。她强调:「在医疗预算投入中,没有比预防疾病、避免住院更好的回报,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Walmsley 表示,公司欢迎任何关于疫苗有效性和质量的讨论,「我们需要以透明和信任的态度迎向这些对话。」她同时提到,美国市场对葛兰素史克至关重要,占公司业务的 50% 以上。公司刚刚在宾夕法尼亚州投资 8 亿美元用于药品和疫苗生产,目前在美拥有 1.5 万名员工。
Gilead 17 亿美元抢滩炎症药物领域,HIV 管线引领未来增长
在 JPM25 大会开始前,Gilead 便以一笔重磅交易抢占先机。该公司将向 Leo Pharma 支付 2.5 亿美元首付款,交易总额高达 17 亿美元,以获得其临床前炎症药物的开发权。
Gilead CEO Dan O'Day 在会上表示,继 2021-2023 年收入略有下滑后,公司有望在 2024 年扭转这一趋势并保持增长势头。这一信心源自公司在 HIV 领域的强大布局:在其重磅产品 Biktarvy 专利到期(预计 2033 年)之前,公司计划推出 7 款新型 HIV 产品。其中,一年仅需注射两次的 lenacapavir有望于今年获批用于暴露前预防(PrEP)。O'Day 同时提到,公司将继续寻求适当的并购机会,近期 43 亿美元收购 CymaBay 及其肝病药物 Livdelzi 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
对于并购潮,J.P. Morgan 分析师 Chris Schott 指出,面对 2028~2029 年的大规模专利悬崖,以及拜登任期结束后可能出现更友好的监管环境,Big Pharma 在 2025 年具备了相对雄厚的财力与收购动力,「我们看到生物技术创新正在加速,一些创新药物在大药企手中更容易被放大价值。」
Vertex 被认为有可能收购 Crispr Therapeutics。默沙东则被预测可能会在 2025 年出手收购 Moderna,两家大型药企与各自目标公司的技术管线存在高度战略契合。辉瑞也被视为潜在的买家,尤其在肥胖和代谢领域有补强需求,Viking Therapeutics 凭借其在肥胖及 MASH(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上的管线表现,被市场普遍视为辉瑞可能出手收购的优质资产。除此之外,Madrigal、Summit Therapeutics、Sarepta、uniQure、Scholar Rock、Novocure、Structure Therapeutics 、Terns Pharmaceuticals 等也被投行分析师列为潜在的并购标的。
不过也有分析师观点相对保守。花期分析师 Geoff Meacham 指出,「鉴于对美国医药政策走向、尤其是新一届政府上台后可能出台的生物医药政策仍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并不预计在今年的 JPM 大会期间会出现特别重磅的大型并购。」
Part 2
专利悬崖应对成焦点
辉瑞积极应对 170 亿美元专利悬崖挑战
辉瑞 CEO Albert Bourla 坦言公司即将面临涉及 170-180 亿美元年度销售额的专利到期潮。为应对这一挑战,辉瑞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并购行动,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斥资 430 亿美元收购 Seagen。Bourla 预计,通过并购获得的产品组合到 2030 年将贡献 200 亿美元年度销售额,不仅能够抵消专利到期带来的影响,更将推动公司继续增长。除并购外,辉瑞也对自身在研产品充满信心,如用于 HR 阳性、HER2 阴性转移性乳腺癌二线治疗的 CDK4 抑制剂 atirmociclib 正处于后期临床阶段。
默沙东迎战 Keytruda 专利悬崖,20 个增长引擎蓄势待发
默沙东 CEO Rob Davis 在演讲中展示了公司应对王牌产品 Keytruda 专利到期的战略布局。他强调,公司目标是「在 LOE 期间实现增长,而不仅仅是度过 LOE」。自 2021 年以来,默沙东已将三期临床资产数量提升近两倍,同时投入约 400 亿美元用于战略性业务拓展。目前,公司管线中已储备 20 个增长引擎,有望支撑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市场,默沙东疫苗业务 Gardasil 近几个季度销售有所下滑,Davis 将其归因于中国整体「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不过随着最近获得针对男性人群的批准,该疫苗在中国的目标人群已扩大至约 2 亿男性。Davis 提醒,增长将需要更长时间,预计主要增长将出现在 2026 年左右。
拜耳推进帕金森病细胞疗法里程碑进展,两款新药蓄势待发
拜耳旗下 BlueRock 的帕金森病细胞疗法即将进入后期临床阶段,这将是该领域首个进入注册性三期临床试验的同种异体细胞疗法。
拜耳制药部门负责人 Stefan Oelrich 表示,在核心产品 Xarelto 即将面临专利到期之际,公司正积极布局新产品。其中,转甲状腺素淀粉样变性心肌病(ATTR-CM)疗法 acoramidis 已获欧洲药品管理局积极意见;更年期候选药物 elinzanetant 正在接受 FDA 审评。
Oelrich 对 elinzanetant 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称其有望成为重磅产品。但他也坦言,考虑到医生对激素替代疗法的认可度,新药的市场推广「并非易事」,需要在女性患者和医生之间找到合适的定位。
此外,拜耳的制药部门负责人在本周二发表的一篇采访中表示,公司将集中精力偿还债务,在未来两三年内不会进行任何重大收购。
Part 3
创新疗法竞争加剧
百健加速阿尔茨海默症竞争
随着礼来(Eli Lilly)的阿尔茨海默症药物 Kisunla 在 2024 年 7 月获得 FDA 批准,这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数据显示,Kisunla 目前已占据约 30% 的新增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市场份额。
百健(Biogen)CEO Chris Viehbacher 在与摩根大通分析师 Chris Schott 的对话中承认,公司「充分意识到礼来的财务实力」,「绝不会低估竞争对手」。
百健与卫材(Eisai)合作开发的 Leqembi 则在两年前获得 FDA 加速批准,2023 年获得完全批准。为提升市场竞争力,两家公司正致力于简化诊断和治疗流程,包括推出 Leqembi 皮下自动注射器,并支持基于血液的生物标志物检测。
Viehbacher 预计,从现在到 2030 年代初,Leqembi 和 Kisunla 将主导阿尔茨海默症治疗领域。尽管承认百健在规模和实力上不及礼来,但他表示公司有能力在竞争中「坚守阵地」。
而 Chris Viehbacher 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公司对进一步「大手笔」并购并无迫切需求。他对现有产品线和研发布局表现出强烈信心,认为在 2028 年之前,新推出的产品组合所带来的营收将有望超过公司当前整体销售水平。
Denali 布局神经退行性疾病,多个研发项目蓄势待发
Denali Therapeutics CEO Ryan Watts 在现场采访中透露,公司计划于今年初为其先导产品、亨特氏综合征药物 DNL310(tividenofusp alfa)提交监管申请,并已建成临床生产设施。未来三年,公司每年将推进 1-2 个新药进入临床阶段。
这一稳健的临床开发节奏得益于公司成熟的转运载体平台技术。该平台通过将药物与靶向转铁蛋白受体的分子结合,实现药物跨越血脑屏障的目标。Watts 表示,公司已与包括百健、赛诺菲和武田在内的多家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Vaxart 加码口服疫苗创新
在诺如病毒病例激增的背景下,Vaxart 公司正在开发口服疫苗。CEO Steve Lo 通过星巴克咖啡的类比展示了口服疫苗的便利性优势:「就像通过 App 点咖啡比排队更方便一样,从邮购药房获得疫苗药片比预约接种更便捷。」
百济神州力推 Brukinsa 联合用药方案
百济神州(BeiGene)CEO John Oyler 在演讲中就竞争对手阿斯利康的 Calquence 最新固定疗程数据提出质疑。他指出,在一线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治疗中,Calquence 联合 venetoclax 双药方案相比传统化学免疫疗法仅降低 35% 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而加入罗氏 Gazyva 的三药方案才使这一数据提升至 58%。
Oyler 强调,从未检出微小残留病(MRD)的角度来看,这两种方案的表现均不及历史数据中 venetoclax-Gazyva 的固定疗程治疗。他还指出 Calquence 组在研究后期出现疾病进展病例突然增加的现象,认为需要更长期的随访来真正理解其疗效。
相比之下,BeiGene 正在研究的 Brukinsa 与其 BCL-2 候选药物 sonrotoclax 联合用药方案在一期临床中展现出优异疗效:当 sonrotoclax 剂量为 320mg 时,48 周时未检出 MRD 率达到 91%。公司已启动三期临床试验 Celestial TN CLL,评估这一固定疗程方案在一线 CLL 治疗中的效果,据 Oyler 透露,该试验即将完成入组。
Part 4
研发管线成败分化
Vertex 布局非阿片类镇痛药,有望开启新篇章
Vertex CEO Reshma Kewalramani 表示,公司正迎来重要时刻:非阿片类急性疼痛候选药物 suzetrigine 预计将于 1 月 30 日迎来 FDA 审批决定。这款药物采用全新作用机制,有望彻底改变疼痛治疗领域,避免传统阿片类药物带来的成瘾和滥用风险。
在镰状细胞病基因疗法 Casgevy 获批后,公司正致力于扩大适用患者群。结合囊性纤维化治疗领域的标准疗法 Kaftrio 和 Trikafta,Vertex 预计 2025 年收入将达到 108-109 亿美元。公司设定了五年内推出五款新药的目标,到 2028 年有望实现可持续增长。除 suzetrigine 外,其在研的 IgA 肾病治疗药物 povetacicept 也有望成为同类最佳产品,目前正处于三期临床阶段。
Regeneron 眼科重磅药物表现不佳,寻求多管齐下扭转局面
Regeneron 公布的 Eylea HD 初步销售数据令市场失望。该产品 2024 年第四季度在美国实现销售额 3.05 亿美元,较第三季度下降 22%。Evercore ISI 分析师 Cory Kasimov 称这一数据「相对惨淡」,可能引发市场对该产品与罗氏 Vabysmo 竞争力的质疑。
CEO Len Schleifer 承认公司在优化这款眼科疾病治疗药物方面「缺乏必要的工具」。为扭转局势,公司制定了一系列行动计划:预计 2025 年年中获得预充式注射器批准;等待 FDA 于 4 月 20 日就黄斑变性患者延长至 24 周给药间隔做出决定;争取视网膜静脉阻塞适应症批准;增加每四周给药选项以提升给药灵活性。Schleifer 表示:「我们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来强化产品特性,它需要更多的竞争武器。」
Moderna 遭遇寒冬,大举削减成本应对挑战
与其他公司着重展示增长亮点不同,mRNA 专家 Moderna 不得不直面现实困境。公司在大会开始前宣布大幅下调 2025 年销售预期,并计划「加速扩大」成本削减计划。具体而言,Moderna 计划在 2025 年削减 10 亿美元成本,2026 年进一步削减 5 亿美元。这一消息导致公司股价应声下跌约 20%。
Teva 增长战略初见成效,创新药物成果显著
以仿制药起家的 Teva 制药在 CEO Richard Francis 「转向增长」战略的引领下,已实现连续 7 个季度的收入增长。公司创新药物组合表现亮眼:迟发性运动障碍和亨廷顿病治疗药物 Austedo、偏头痛预防药物 Ajovy,以及长效精神分裂症注射剂 Uzedy 的销售额从 2022 年的约 13 亿美元增长至 2024 年预期的 22 亿美元。
Francis 表示,公司有望实现 2027 年战略目标,这将依赖于新创新药物的推出,如长效注射用抗精神病药物 olanzapine,以及生物类似药组合的持续增长。展望未来,CEO 强调要「保持当前的发展势头」。
罗氏帕金森病管线遇挫后继续探索
尽管与 Prothena 合作开发的抗阿尔法突触核蛋白抗体 prasinezumab 在二期 b 临床试验中未达到主要终点,罗氏制药 CEO Teresa Graham 表示公司并未放弃这一项目。罗氏注意到,在接受左旋多巴预处理的患者中,该药表现出更显著的效果。此外,在 TIGIT 抑制剂 tiragolumab 的临床试验失败后,Graham 表示公司将继续在肿瘤免疫领域寻找机会,近期收购的现成 CAR-T 疗法公司 Poseida Therapeutics 就是一个例证。
诺华布局 2032 后增长,29 个新分子实体蓄势待发
诺华 CEO Vas Narasimhan 在大会上表示,投资者最关注的问题是「2031/32 年后如何实现增长」。他介绍说,公司目前拥有「行业最令人兴奋的研发管线」,包括 14 个二期和三期资产,以及 15 个一期药物,涵盖肿瘤、心血管疾病、免疫、罕见病和神经系统等多个领域。
Narasimhan 特别强调了乳腺癌药物 Kisqali 的增长潜力,称其「有望成为公司历史上最大的药物之一」,峰值销售额可能超过 80 亿美元。目前该药在转移性乳腺癌和早期乳腺癌领域的美国市场份额已分别达到约 50% 和 52%。
Part 5
中国企业国际合作提速
在 T 细胞衔接器(T-cell engager)技术持续升温的背景下,AbbVie 选择在 JPM25 大会期间宣布与中国先声制药子公司先声再迈签署合作协议,获得一款处于一期临床阶段的三特异性抗体 SIM0500 的权益。该药物靶向 GPRC5D、BCMA 和 CD3,目前正在中美两国开展多发性骨髓瘤适应症的一期临床试验。虽然首付款金额未披露,但里程碑付款最高可达 10.5 亿美元。
这已是 AbbVie 在 T 细胞衔接器领域的又一重要布局。去年 10 月,公司曾以 6500 万美元首付款获得 EvolveImmune 用于实体瘤和血液肿瘤的多特异性生物制剂许可。早在 2023 年,时任 CEO Richard Gonzalez 就曾向分析师表示,BCMA 双特异性抗体 T 细胞衔接器 ABBV-383 推动了公司对这一领域的「高度兴趣」。
AbbVie 血液学部门负责人 Mariana Cota Stirner 博士表示,此次与先声再迈的合作展现了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努力和合作,推进多发性骨髓瘤等复杂癌症创新疗法」的承诺。
T 细胞衔接器是一种双特异性抗体,能同时结合 T 细胞和靶细胞上的分子,诱导 T 细胞攻击目标。近期这一技术平台频频成为业界焦点,包括 Candid Therapeutics 与药明生物达成 9.25 亿美元合作,GSK 支持的 Ouro Medicines 公司成立,以及 Janux Therapeutics 的一期前列腺癌资产备受关注等。
Part 6
医药行业创新动能持续涌现
Alnylam 瞄准 20 亿美元销售里程碑
RNA 干扰疗法领军企业 Alnylam 公布了 2025 年销售目标:预计全年产品收入将达到 20.5-22.5 亿美元。其中,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ATTR)治疗药物 Onpattro 和 Amvuttra 预计贡献 16-17 亿美元,罕见病药物 Givlaari 和 Oxlumo 预计贡献 4.5-5.25 亿美元。
2024 年,Amvuttra 成为公司最大收入来源,销售额达到 9.7 亿美元。CEO Yvonne Greenstreet 表示,随着该药有望在 ATTR 心肌病适应症获批,2025 年将成为公司 TTR 产品线的重要拐点。
Sarepta 基因疗法突破性增长
Sarepta 2024 年产品收入初步达到 17.9 亿美元,超过此前指引 1 亿多美元。其中,2023 年 6 月获批的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基因疗法 Elevidys 表现抢眼,第四季度销售额达到 3.842 亿美元,全年实现 8.208 亿美元。
「2024 年是 Sarepta 和我们服务的患者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年,」CEO Doug Ingram 表示,「第四季度,我们的总产品收入同比增长 75%,Elevidys 较上一季度强劲增长 112%,超出指引 6000 多万美元。」展望 2025 年,公司预计产品收入将达到 29-31 亿美元。
Madrigal 首款 MASH 创新药增长势头强劲
Madrigal 公布了其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药物 Rezdiffra 的最新进展。该药于 2024 年 3 月获批后迅速打开市场,第四季度收入超过 1 亿美元,全年预计实现 1.77-1.80 亿美元销售额。截至 2024 年底,已有超过 11,800 名患者在使用 Rezdiffra。
CEO Bill Sibold 表示,「如此强劲的市场表现反映了我们出色的执行力,以及这种严重肝病亟需治疗方案的现状。预计 MASH 将成为美国肝移植的首要原因。」公司计划在 2025 年下半年进军欧洲市场,同时等待 MAESTRO-NASH OUTCOMES 代偿期肝硬化试验结果。Evercore ISI 分析师预计 Rezdiffra 2025 年销售额将达到 5.9 亿美元,高于市场普遍预期的 5.55 亿美元。
参考 Mordern Healthcare、FierceBiotech、Endpoint、Reuters 等报道及相关公司新闻稿
来源:荣格医药商情
作者:John X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