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对激光工艺参数“祛魅”,解决现场痛点成关键

来源:国际工业激光商情 发布时间:2025-02-20 95
工业激光激光焊接激光切割 人物专访/对话
——采访大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小建

大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一站式高端制造服务企业,目前,公司已在全国建立10家加工服务中心和长江沿江制造服务基地(靖江),具备钢铁材料加工、零部件制作和成品制造、专业技术服务的能力,客户覆盖众多行业的头部企业。在本期内容,我们邀请了公司技术总监王小建先生,就金属材料加工的激光应用和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入交流。

 

王小建  技术总监

 

问:请介绍一下公司使用激光加工装备的背景?


答:目前,公司除了做材料贸易和前端的加工配送外,还做材料加工配套服务。从2005年起,公司就开始购入激光加工设备,也是国内最早使用激光切割设备的企业之一。从那时起,我们分批采购了国外不同品牌的激光切割设备。公司承接的材料加工配套服务以激光切割为主,未来也将在激光复合焊接方面有更多的涉及和投入。


目前,公司产线上有200多台激光切割设备,其中大部分设备是交换台面、大台面和龙门跑道式设备。这些设备的激光功率从3kW到50kW不等,适用于切割不同材质、不同厚度的金属材料。在日常经营中,切割的材料以碳钢、不锈钢,铜铝材质为主。


近年来,公司的总产值大约有500多个亿,光碳钢材料的加工配套量就达500多万吨,不锈钢的加工量也有200多万吨,与30多个行业的7万多家客户有业务往来。从商用车、乘用车到压力容器、装备制造,到家电等,几乎涵盖了制造业领域的绝大部分行业。


问:近年来,激光行业的哪些变化让您印象深刻?


答:对于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的答案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国产替代。以大明国际为例,公司自从引入激光加工设备至今已有20年,从最初的国外企业垄断到现在的国产品牌崛起,高功率大台面激光切割设备层出不穷,性能更好,价格更低,得以让更多的企业用得起,降低了使用门槛。


但另一方面,激光设备的国产化进程也给了下游终端企业带来了压力。最早的时候,市场上没有几家企业具备激光切割工艺,那时候当有客户提出高质量切割需求时,公司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吃到了先行者的红利。但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随着激光切割设备门槛降低,拥有更高功率激光切割服务能力的企业就具备了优势。


对于公司而言,基于20年激光切割的行业经验和广大客户群体的积累,公司也向下游工序服务做不断地延伸,包括折弯、坡口、机加、焊接,从材料切割件、焊接件,到机加件以及最终的成套结构件,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配供方案。

 

问:您认为当前的激光技术是否已经满足了行业要求?未来,激光技术还有哪些潜力可以挖掘?


答:从金属材料加工的角度出发,涉及激光工艺的主要有激光切割和激光焊接。许多激光切割后的材料因为需要进行二次加工,所以对激光切割工艺本身并没有太高的质量要求;相对来说,激光焊接对光源的稳定性要求更高,熔池的稳定性,热量的精准投放以及焊接轨迹的定位,都对焊接质量有直接关联。现在,激光切割市场已经十分内卷,而激光焊接将成为下一个企业争夺的重要阵地。


说回满足行业要求的话题,现在国内很多激光设备集成商都在向更大功率、更高切割速度的方向走,但从现实情况看,这条路其实已经快走到头了。因为激光切割只是板材作业工序的一环,单片板材切割速度快几十秒对于生产效率的整体提升,其实没有太大帮助。激光设备功率越大,也意味着可靠性就会降低,从而引发包括能耗转换效率减弱、边际效应下降在内的许多问题。


不要小看激光切割这个看似已经“烂大街”的工艺,其中可以挖掘的潜力或是提升的空间还有不少,比如运动控制、传动机构,以及如何为终端用户提供更大的加工便利性,这些都是国产激光集成商们需要下功夫的地方。产品加工质量的精细化程度,不能简单看加工设备的参数,这也是一个“祛魅”的过程。


比如,在板材变成零部件之前,我们都会根据客户的图纸做排版报价,这时候就需要规划切割路径,而切割路径又和切割成本、切割质量,息息相关。切割工艺有共边问题和大小轮廓的选择,对于只做单一零件的企业来说,可以通过积累做到持续优化。但对于像大明国际这样的大型企业,不可能只做单一品种的材料加工。这时候,我们就希望能在柔性数控设备的基础上实现快速切换,以及设备可以在柔性生产过程中自主做出最优化决策。


面对不同板材,不同轮廓的零部件加工时,如何实现参数的快速切换和最佳工艺匹配,这也是行业面临的挑战。在我看来,激光集成商应该和终端用户有更深入的联接,到作业现场去发现痛点。现在的生产管理系统MES只能提供简单的数据输出,只有切割参数的体现,而没有将系统和不同工艺进行深度绑定。围绕切割作业的核心工艺优化,是目前最欠缺的地方。


因此,缺少核心工艺优化的设备是没有灵魂的,单靠刷参数和数据是没有意义的。而现在大部分激光集成商是以卖整机为主,价格有多低,切割能力有多强,速度有多快。很少有企业能深入现实场景,倾听他们在实际加工中遇到的痛点。


在下一阶段,要想让终端用户埋单,就要比较激光切割设备操作系统的便利性,是否可以提供增值功能,比如大小轮廓的优化识别,一键生成的优化切割程序,在实际切割中该快的快、该慢的慢,让整体效能与质量达到最佳配比。

 

问:您如何解读激光与自动化、激光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未来,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下游终端用户会有哪些新的诉求?


答:未来,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使用激光加工设备的企业将最终受益。从收集数据出发,到深度挖掘数据,再从中找到普遍规律,最终为加工提供工艺决策,打通整个长流程。从接单到订单整合,再到套料编程、分解打磨入库,涉及众多环节。我的核心观点,是接下来的产品设备差异化不是体现在硬件设备和工艺参数上,而是体现在设备内部看不见的地方。


谈到激光智能化,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自动识图功能,当客户提供非标准化图纸时也可以实现快速报价,自动识图的批量化处理帮助企业省去了很多转换成本。另外,激光切割后的下料和分拣同样也很重要。将来,持续的数据收集再配合人工智能的算法,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攻克瓶颈问题。


在激光自动化方面,现在国内的一些头部企业正在实践“黑灯工厂”,但从使用效果和成本收益比来看,距离模式成熟还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在解决加工的细节问题方面,目前的解决方案还没有达到智能工厂的要求。但我相信,随着人工智能和视觉识别技术的导入,未来智能工厂完全可以实现,但这一切的的出发点是要以解决现场具体问题为导向。只有这样,才会给行业带来更大的价值提升,才能体现其真正的意义。

 

问:对于终端用户而言,参加诸如“慕尼黑上海光博会”这类行业展会,您希望获得哪些信息,对于企业的自身发展会有怎样的帮助?


答:接下来,我们将在激光切割业务的基础上,将材料深加工的配套服务延伸至激光复合焊接工艺,这也是公司顺应行业发展需求和市场变化做出的调整,扩充了现有的业务范围,丰富了加工产业链体系。因此,对于公司发展来说,和行业先进技术持续保持接触和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激光加工设备的终端用户,我们关心的重点更多是在应用层面上,尤其是那些已经达到商业化,可以解决行业痛点问题的技术和产品,也非常愿意作为先行者去使用。

 

来源:荣格-《国际工业激光商情》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 荣格激光加工
聚集工业激光加工领域的丰富资讯,涵盖前沿激光技术和工艺在金属、航空航天、3C消费电子、汽车、医疗、新能源等各行各业的解决方案。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