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隆基协鑫人事变动:光伏巨头的海外突围与行业变局

来源:光储焦点 发布时间:2025-02-21 32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 产业动态
近期,原协鑫集成董事长罗鑫出任隆基副总裁,主抓北美市场业务。这体现出隆基业务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创新的迫切需求,也折射出公司在北美市场出海过程中遭遇的政策壁垒与技术竞争压力。

近期,光伏行业巨头隆基绿能迎来关键人事变动,原协鑫集成董事长罗鑫出任隆基副总裁,主抓北美市场业务。

 

现如今,北美市场的政策环境复杂多变,尤其是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高额关税政策和技术认证滞后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2024年,隆基美洲区收入同比下滑至69.5亿元,部分原因正是美国市场的关税压力和技术适配问题。

 

此次人事换血背后,既体现出隆基业务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创新的迫切需求,也折射出公司在北美市场出海过程中遭遇的政策壁垒与技术竞争压力。

 

2024年,光伏行业巨头隆基绿能迎来了关键的人事变动,原协鑫集成董事长罗鑫出任隆基副总裁,主抓北美市场业务。

 

这一变动并非偶然,背后反映出了诸多问题与机遇。

 

近年来,北美市场的政策环境复杂多变,尤其是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高额关税政策和技术认证滞后问题,成为了中国光伏企业出海的巨大阻碍。

 

2024年,隆基美洲区收入同比下滑至69.5亿元,部分原因正是美国市场的关税压力和技术适配问题。

 

24年前三季度,公司在美国市场的出货量也仅为1.6GW左右,与之前相比差距明显。

 

罗鑫的加入,不仅是隆基战略调整的重要信号,也体现了其在业务重心和海外市场布局上的深刻转变。

 

罗鑫曾担任协鑫新能源北美公司总裁,熟悉当地政策与供应链管理,其在尚德、协鑫的工作经验覆盖光伏全产业链,与隆基当前“硅片-组件-储能协同”的垂直一体化战略高度契合。他的到来有望强化隆基北美市场的本地化运营能力,优化全球产能布局。

 

然而,罗鑫面临的挑战同样严峻。

 

美国市场的关税压力和技术适配问题,需要他在政策不确定性中寻找突破口,推动本地化生产以规避关税风险的同时,还要在技术认证和市场教育上投入大量资源,这对隆基的财务和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过去几年,隆基绿能在单晶硅、BC电池、氢能等领域的多次尝试并未取得理想成果,公司也因此失去了“光伏王者”的宝座。到24年前三季度,其光伏组件出货量排名已下滑至全球第四。

 

不仅如此,2024年国内光伏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行业毛利率持续承压,企业普遍陷入“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怪圈,隆基更是“不增收也不增利”。

 

25年1月17日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全年归母净利润净亏损82-88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85.93亿元,同比下降37.73%,全年营收也远不及23年的1294.98亿元。

 

与此同时,协鑫科技也在积极寻求突破。2023年,协鑫集成发布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为5500万元至800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为1000万元至5000万元。

 

公司坚持“绩效与科技双举、降本与增盈双抓”战略,组件业务深耕国内市场,调整接单策略,电池产能及组件产能开工率居行业前列,组件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0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11亿元。

 

通过持续优化资产结构,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长23.8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16亿元,同比增长18.60%。

 

协鑫科技的颗粒硅业务表现亮眼。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收337.01亿元,归母净利润25.1亿元。尽管受市场影响有所下滑,但扣除出售联营公司及资产减值的影响后,归母净利润仍超过75亿元。

 

其核心因素归功于公司颗粒硅量质双双大幅攀升,产量达20.36万吨,同比增长346%,浊度<120NTU产品比例接近95%。公司在研发上持续加码,2023年度研发成本达18.73亿元,同比增加11.1%。

 

在海外布局方面,协鑫科技经过两年的精心规划,其中东地区多晶硅项目有望在2024年开工建设,将以更低碳、更低成本、更高品质的颗粒硅技术为核心,推动中国光伏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北美市场作为全球新能源行业的重要战场,近年来在政策、技术和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下,成为了中国光伏企业出海的“深水区”。

 

2025年,随着特朗普2.0时代的开启,美国能源政策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曾表示,特朗普连任总统,不会停止其扩大在美国销售的计划。

 

公司总裁李振国也提到,过去两三年在美国业务、东南亚产能上的损失高达百亿元,且今年东南亚产能调整造成的负面影响还未在业绩中明确显现。

 

隆基为应对美国的高额关税政策和技术认证滞后问题,采取了本地化生产和多元化市场布局的策略。

 

例如在俄亥俄州的合资工厂已于2024年一季度投产,并计划进一步建设光伏电池工厂。然而,关税压力仍未完全消除,且北美市场对碲化镉薄膜技术的偏好与隆基主推的TOPCon电池技术存在差异,市场教育成本较高。

 

未来,隆基的突围路径需从技术创新和加速深度本地化两方面发力。

 

在技术层面,需加速HPBC二代电池技术和钙钛矿叠层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以技术溢价抵消成本压力。

 

在市场层面,可借鉴特斯拉“超级工厂”模式,深化北美本土化布局,同时拓展欧洲、中东等多元化市场,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当前,中国新能源行业在全球化进程中普遍面临利润空间压缩、产业链内卷加剧、海外市场壁垒高等核心问题。

 

以光伏为例,2024年国内光伏各环节年产能已超1100GW,而全球乐观需求量仅600GW,供需失衡引发价格深度调整。

 

海外市场上,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加征关税、技术认证滞后、本土品牌认知度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出海难度。

 

不过,困局并非不可“破”。

 

部分中国企业积极探索,如阳光电源和华为等通过高压逆变器、智能运维等技术闯入差异化赛道,在欧美以外市场打开局面。

 

近年,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对新能源需求持续增长,政策风险相对较低。2024年中国储能企业签约海外订单超150GWh,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贡献显著。

 

面对美国市场的不确定性,多元化市场布局无疑是重要的策略。

 

隆基与协鑫的人事调整与战略转型,是应对行业“内卷”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新能源企业全球化进程中“阵痛”的缩影。

 

国内深陷价格战、海外市场壁垒重重,这些难题让企业的前行之路充满坎坷。但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新能源企业若想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就必须以技术创新为剑,斩断同质化竞争的枷锁,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