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科学研究表明:睡前摄入贝利优帕拉金糖,可从多方面改善睡眠质量

来源:贝利优 发布时间:2025-02-26 172
食品与饮料 功能性配料营养研究
由Gaylor及其团队最新开展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贝利优的缓释型碳水化合物帕拉金糖(Palatinose™)作为睡前饮品摄入时,能够从多个方面改善睡眠质量。

由Gaylor及其团队最新开展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i]表明,贝利优的缓释型碳水化合物帕拉金糖(Palatinose™)作为睡前饮品摄入时,能够从多个方面改善睡眠质量。帕拉金糖通过在夜间,尤其是上半夜维持更加平衡的血糖水平,从而有助于延长深度睡眠阶段,带来更安稳的睡眠体验[1]。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坚实的证据,证明帕拉金糖的益处不仅限于代谢健康。

 

(图片来源:贝利优)

 

全球范围的多项研究显示,失眠的患病率介于10%30%之间,某些地区甚至高达50%60%[ii]。由于睡眠质量差是肥胖、糖代谢异常和痴呆症的风险因素,失眠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因此,Gaylor团队的研究结果显得尤为重要,他们证明了正确选择碳水化合物可以对个人的睡眠和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这项研究旨在探索与葡萄糖相比,帕拉金糖(异麦芽酮糖)对个人睡眠的影响。实验采用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交叉设计,受试者为20名平均年龄为24岁的健康年轻男性。在实验室环境中,研究人员持续监测受试者的血糖,并使用多导睡眠图和体动记录仪监测他们的睡眠特征指标[2]。经过一周的适应期后,一半的受试者摄入50克异麦芽酮糖,另一半摄入50克葡萄糖,均溶于300毫升的水饮用。再过一周,之前摄入葡萄糖的受试者改摄入帕拉金糖,反之亦然。三次实验室测试采取相同的方式:所有受试者先吃一顿标准化的晚餐,再观看一系列中性、积极和消极的故事,然后在睡前15分钟(大约晚上11点)饮用饮品,次日早上测试他们对前一晚观看的故事的回忆能力。

 

结果显示,睡前饮用帕拉金糖的受试者,其血液中的葡萄糖释放更慢、更持久,有效防止了血糖水平的骤降,尤其是在上半夜。此外,在第二次干预期间摄入帕拉金糖的受试者,其深度睡眠阶段平均延长了22分钟。这是因为较为平衡的血糖水平可以加深睡眠和减少清醒时间。另外还观察到,第二次干预期间摄入帕拉金糖的受试者对中性故事内容的记忆力也更好。[iii]


贝利优营养科学与传播负责人Stephan Theis博士在评价这些研究成果时表示:“此次研究成果意义重大,因为深度睡眠或慢波睡眠对于身体恢复和认知健康至关重要。通过支持均衡的血糖水平和延长深度睡眠阶段,帕拉金糖可以改善睡眠状态和总体健康。它还能够维持夜间的血糖水平,这一点也会对饮食干预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解决睡眠障碍和认知能力下降的问题。”

 

贝利优的帕拉金糖(异麦芽酮糖)是一种纯天然“智能”碳水化合物,它具备低升糖特性,能够以更加平衡的方式提供全部的碳水化合物能量(4千卡/克)。作为一种糖,帕拉金糖具有复杂碳水化合物的生理机能,因为它吸收缓慢。帕拉金糖虽然属于糖类,却引起缓慢的吸收过程展现出复杂碳水化合物的特性。帕拉金糖通过酶促重排蔗糖中葡萄糖和果糖之间的糖苷键进行商业化生产,因此具有缓释特性且不致龋。此外,它还属于100%纯素、犹太洁食、清真和非转基因原料。

 

说明:

[1] 帕拉金糖有助于预防干扰睡眠的逆反应。这是因为夜间血糖水平保持平衡可以使促进肾上腺素或皮质醇等激素释放的神经元失活。

[2] 多导睡眠图(PSG)是一种多参数的睡眠研究手段,也是一种有效的睡眠医学诊断工具。而体动记录仪是一种监测人体休息/活动周期的非侵入性方法。


参考来源:

[i] Gaylor C. M.等人(2024年),低/高升糖指数饮料对多导睡眠图和记忆巩固有着不同的影响:随机对照试验,《营养研究》。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7153172400157X?via%3Dihub(2024年12月4日起上线)

[ii] Bhaskar S、Hemavathy D和Prasad S,成年患者慢性失眠的患病率及其与医学合并症的相关性,《家庭医学与初级保健杂志》2016 Oct-Dec;5(4):780-784. doi: 10.4103/2249-4863.201153. PMID: 28348990; PMCID: PMC5353813。

[iii] 数据表明,科学研究环境需要一段时间进行适应。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