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从上个世纪30年代起,经历了初期阶段、发展阶段、高速发展阶段、跨越式发展阶段、战略发展阶段的中国塑料加工业,在2019年之后进入调整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塑料加工行业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行业发展稳中有进。目前,中国塑料加工行业的生产能力、塑料制品产量、出口量、应用量等均保持全球首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塑料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5%,累计利润总额同比增长0.7%。规模以上企业达22946家,数量进一步增加,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不过,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依然乏力,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且国内有效需求不足。
本期行业展望,本刊有幸邀请到了橡塑产业链上的领军企业代表,他们将围绕橡塑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展开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挑战年年有,2024年有何不同?
挑战年年有,但似乎2024年有所不同。例如,在该年的9月,全球领先的特种化工公司赢创公布了全新的创新战略,将围绕三大核心创新增长领域——生物基解决方案、能源转型和循环经济,进行大部分的研发活动,以推动绿色转型并进一步加强对可持续领域的关注;巴斯夫发布全新“制胜有道”企业战略,通过“聚焦”、“加速”、“转型”、“制胜”四大战略杠杆,志在成为客户首选的化工公司,助力其绿色转型。
站在这些化工企业巨头的肩上,我们似乎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市场将迎来发展的转折点。而对于像恩骅力这样的,由两家企业合并而成的“熟悉又陌生”的企业来说,2024年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年。恩骅力亚太区总裁张振宇告诉我们:“在2024年,整个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恩骅力也不例外。在之前的内部会议上,我多次引述一个观点——读书破万卷,创新破万‘卷’。这里的‘卷’如何破解,关键在于创新的力量。恩骅力之所以能够立足不败之地,得益于我们雄厚的研发资源、丰富的改性技术经验积累,以及对客户需求深刻的洞察。我们的目标是将这些优势有机结合,以创新的方式推动发展,而不仅仅是降低成本。”
事实证明了,通过工艺创新、流程优化、产品革新和应用拓展等多维度的创新策略,恩骅力在2024年的中国市场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截至该年11月,公司不仅已经完成了全年的预算目标,而且相较于去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在这个极其“内卷”的时代,鲜活的案例再次验证了:创新才能获得更高的市场价值和竞争力。
更具发展潜力的橡塑应用市场有哪些?需要哪些前沿的解决方案?
巴斯夫:关注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尤其是在电池包和光伏组件的应用上
相较于上一年,2024年巴斯夫特性材料业务部中国区业务前三季度的整体表现保持了良好的态势,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建筑和消费品领域的增长。通过积极调整市场策略,聚焦于这些高增长领域,巴斯夫得以应对行业环境的变化与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巴斯夫副总裁,大中华区特性材料业务管理负责人苏荣源表示:“通过提升产品的性能和可持续性,我们增强了客户黏性,并推动了销售增长。我们关注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尤其是在电池包和光伏组件的应用上。”
据悉,这些领域对于材料的轻量化、耐高温以及良好的电绝缘性能有着特殊要求。为此,巴斯夫特性材料业务部提供了一系列高性能工程塑料、聚氨酯及热塑性聚氨酯解决方案,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市场认可。
例如,在电池包的应用中,Ultramid®聚酰胺材料能够有效提供电气绝缘和热管理,同时降低组件重量,提升整体能效;使用Elastan®材料填充侧梁空腔,可进一步提高电池的侧碰撞保护性能。在光伏组件中,巴斯夫也为提高光伏板的使用寿命和抗风化能力提供了优质的工程塑料及聚氨酯材料支持。
科莱恩: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5G通信等行业保持快速增长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5G通信等行业保持快速增长,由此也带来了高性能工程塑料和高性能聚合物,如尼龙产业链的蓬勃发展,同时对材料性能和加工技术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科莱恩吸附剂和添加剂业务单元聚合物解决方案全球高级副总裁缪志刚介绍,以新能源汽车和电子行业为例,这两个行业对材料的阻燃性和可靠性要求显著提高。科莱恩的创新ExolitTM OP无卤阻燃剂可满足电动汽车和电子电气行业对工程塑料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高要求。以科莱恩本土化开发的ExolitTM OP 1420(TP)为例,这款产品完全采用中国的原材料,且实现了本土化生产,可帮助客户满足不断提高的安全性、可持续性和技术性能要求。此外,科莱恩还与巴斯夫及巴斯巴开展合作,推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功率充电系统的发展。
另外,在尼龙产业,科莱恩不断开发满足行业需求的添加剂产品组合。“比如,我们的AddWorksTM TFB 117 添加剂不仅能够提升尼龙纤维的品质,同时还可通过降低断丝率从而减少生产损失,帮助客户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节约生产成本。”缪志刚补充说。
未来,科莱恩还将通过注重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者和品牌、能源转型和可循环三大领域提升创新能力。到2027年,这三个创新领域预计将为科莱恩贡献约70%的盈利增长,创新率预计将达到约20%。
阿朗新科:针对新能源、新机动化、城市化三大领域,推出高性能、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回望2024,新质生产力的落地开花为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带来了强劲的增长,这与阿朗新科长期以来的发展策略不谋而合——即针对新能源、新机动化、城市化三大领域,推出高性能、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以支持高端电池发展、电气系统和可持续基础设施的建设。
“藉此,我们希望作为合成橡胶行业一员,为强化产业链韧性提供原材料支撑。” 阿朗新科中国董事总经理孙泓介绍说,在新能源领域,阿朗新科提供的EVM(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产品凭借良好的无卤阻燃性、耐扭转性,可用于制作风车电机中的电缆。在新机动化领域,NdBR(钕系顺丁橡胶)可用于高性能轮胎(尤其是胎面区域),提升燃油经济性、抓地力和增加轮胎耐久度,同时还可用于缺气保用轮胎的胎侧支撑胶中,去除备胎轮辋总成,实现近30kg的减重效果。在动力电池领域,阿朗新科的Therban® HNBR(氢化丁腈橡胶)因其对集流体的优越附着力和对活性材料加工性能的改善,能够进一步稳定并提高电池性能。在城市化领域,由于未来建筑需要更低的挥发性有机物 (VOCs)和低气味材料,因而阿朗新科提供的Keltan® EPDM(三元乙丙橡胶)和低VOCs牌号Krynac® NBR(丁腈橡胶)能有效减少封闭环境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结合出色的耐介质性能和机械性能,可制作地板、密封件、管道等建筑材料。
博禄:看好能源、基础设施和医疗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博禄创新解决方案迎合多种领域,包括能源、基础设施和医疗,这些领域对多用途且适应性强的材料的需求与日俱增。博禄的解决方案也处于应对全球挑战的前沿阵地,包括能源转型、水资源管理和食物短缺。
一款关键性产品——Borlink™ LS4201S为高压电缆而设计,支持全球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发展,于2024年早些时候,在中国获得了荣格技术创新奖。该产品确保了大长度电缆在严苛海洋环境中的可靠性,是海上风电能源传输的优选材料,它为电缆绝缘带来卓越的洁净度、降低运行故障风险、确保能源的可靠传输。
“我们还在不断开发电气化产品组合,包括锂离子电池隔膜、软包锂离子电池铝塑复合膜和水面光伏浮体等。通过与行业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新品,我们致力于推进产品创新,助力客户加快实现电气化目标,从而进一步推动博禄实现可持续发展。”博禄北亚区高级副总裁董剑伟表示。
恩骅力: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行业将继续受到政策和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
在恩骅力亚太区总裁张振宇看来,除了飞速发展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国家出台的“设备更新”、“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大大促进了电子电气行业消费上涨。同时,恩骅力还紧跟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的战略方向,积极布局,在太阳能、光伏、5G基站、电池、储能等领域拓展新应用。“未来,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行业将继续受到政策和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继续实现快速增长。我们在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的同时,也将拥抱智能制造技术,加强产品研发,深化场景应用推广,迈向可持续的未来。”张振宇表示。
世索科:低空经济是全球竞逐的新兴产业
世索科(Syensqo)是2023年12月从有着160多年历史的索尔维集团拆分成立的一家特种化学集团公司。谈及公司未来重点看好的市场领域,世索科中国区总经理刘阳分享说,电气化、轻量化、先进互联、更高效的资源利用、更高的生活质量以及更可持续的采购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出国家对于该领域的重视和期待。
相比较之前的通用航空市场,低空经济中的飞行器大量使用新能源作为动力,尤其是电池技术,世索科依靠前期与国内领先电池厂商的合作,在机身结构轻量化之外,积极参与eVOTL和飞行器新能源的市场。“这些年我们走访下游客户,注意到除了我们国内很有实力的大企业,一些外资企业也在中国设立了企业研发中心,在电动飞机的开发和制造方面发力,希望抓住市场机遇。长三角多个城市已经开始在低空经济新赛道上布局这些都释放了积极的信号。”刘阳介绍,世索科还在上海奉贤布局了一座工厂,专门生产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在满足“大飞机”结构轻量化的同时,积极响应低空飞行器制造的需要。
INCOE:模具行业正逐步向高精度化和个性化定制方向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智能化等趋势要求模具行业紧跟技术潮流,提升模具设计制造的技术水平。例如,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支架、电机外壳等零部件对模具的精度和耐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模具制造具备更强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
英柯欧模具 (上海) 有限公司大客户经理房旭介绍,INCOE热流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脱颖而出,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快速融入模具生产制造,高精度、高效率的数控机床、三维标准化程序设计、欧德克金牌模流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模具的制造精度和生产效率。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模具行业也在逐步向高精度和个性化定制方向发展。通过提高模具的精度和稳定性,以及增强产品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
在医用材料、医用包装领域,SBH加热器作为INCOE热流道在医用领域的匠心之作,其卓越的性能与医疗样品的精致呈现相得益彰。这款加热器以其模具开宽小、喷嘴温度精准控制、双感温线优化布局等先进技术,确保了医用塑料件在生产过程中的高精度与高效率。从精密的医疗器械部件到高要求的医用耗材,无一不彰显出INCOE热流道技术在提升产品质量、缩短生产周期及降低能耗方面的卓越成效。HEM迷你油缸以其紧凑的设计和高性能的特点,为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Opti-Flow独有的技术应用也完美解决了多腔模填充平衡的问题。
例如,在2024年的Fakuma中,INCOE热流道展示了其参与 ELTHEPLA项目的丰硕成果——项目团队成功制造出了一款全尺寸应急逃生门。该逃生门采用了连续纤维增强的PAEK层压板和碳填充PEEK肋条,充分展示了 PEEK等高温材料在航空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
进退两难的再生塑料市场
人与塑料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每年要生产超过4亿吨新型塑料,而如果不加以任何干涉,预计到2040年,全球塑料的产量将增长70%。然而,旨在完成制定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即全球塑料条约)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五次会议(INC-5),于2024年12月1日在韩国釜山以失败告终。
虽然挪威、卢旺达等部分国家坚持应减少塑胶生产,以沙特、俄罗斯为首的产油国和中国,则强调以回收处理为主,但毋庸置疑的是,废塑料的高值化应用仍旧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焦点。
“全球各国通过一些法规或是补贴政策,鼓励包装行业、服装纺织行业使用再生塑料,所以从使用端的角度,我们认为它还是在持续增长的状态。但是我们发现,从2023年到现在,民众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清洗线、化纤线客户也遇到了一些销售困境。” 浙江宝绿特环保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欧逸风颇有感慨,“国际上废塑料的价值很难提升。一方面是市场消费的疲软,另一方面是这些品牌商虽然以环保为名,但实际在面临成本的挑战的时候,他们还是会义无反顾地使用原生原料。现在中国的原生PET产能,不仅久居全球第一,而且实际上已经生产过剩,所以原生料价格非常便宜。这对于废旧塑料的高值化应用来说是一个直接的挑战。”
博禄也面临着相似的难题,包括回收材料的复杂性导致的分拣困难、相关法律法规的力度与实施难度,以及民众对于废弃物分类与回收意识亟待提高等。
近几年,博禄不断与回收企业寻求合作,扩大消费后回收材料的应用比例,并借助日益壮大的回收合作网络和产业链协作,先后开发了重型包装袋闭环解决方案、电商物流包装循环经济解决方案和应用于汽车行业内含消费后回收材料的聚丙烯改性解决方案等。
公司在上海市奉贤区的改性工厂通过了全球回收标准(GRS)认证和ISO 14064碳足迹认证,并与汽车行业的合作伙伴携手开发应用于汽车内外饰和引擎舱的可回收改性材料,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而作为亚洲第一家获得食品级PET瓶到瓶工程服务资格的公司,宝绿特意识到,物理法或机械法的PET瓶到瓶再生工艺的发展程度已经达到80%-90%,进步空间有限,因而公司在2023年就开始重点朝着两大领域布局。
第一个是PET/PP托盘的物理回收。由于在物理法塑料回收工艺中,摩擦、脱水、破碎等工序会造成原物料的流失,因此投入产出比相当低。为此,宝绿特针对性地开发了相应的特殊装备,应用于塑料托盘的清洗工艺,以达到更高的得率和更洁净的成品质量。公司目前已经在市场投放了两套PP托盘清洗线,其中一个客户获得了食品级的认证。
第二个是PET化学回收。宝绿特专门组建团队对于糖酵解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用于难回收的涤纶废纺织品、PET薄膜料、PET清洗后被收集的粉末等。公司预计在2025年提供相关成熟的解决方案。
同样重点关注化学回收的还有巴斯夫。通过化学回收,巴斯夫可以将那些由于技术或经济原因不能进行机械回收的消费后废塑料转化为热解油。回收的原料被作为一种可以直接替换的解决方案,投入到巴斯夫的生产流程中。此外,巴斯夫还推出了一种创新的“设计回收”聚氨酯发泡技术,使聚氨酯泡沫的回收变得简化和可规模化。回收材料可被重新引入“设计回收”的聚氨酯发泡配方中。目前,该项技术在巴斯夫上海的中试装置完成测试。
此外,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无废塑料”的生产方式同样十分重要。据悉,天津市恒瑞塑胶机械有限公司在很早之前就采用在线回收,使回收边料保持洁净,提高工业废料再利用的价值。
新质生产力为腾飞的中国市场助力
近年来,“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这句话广为流传。这背后体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和不可替代性。从“量”上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化学品市场,占比达到40%,且这一比例在未来几年还有望继续扩大。从“质”来看,在新能源汽车、5G通信和绿色智造等快速发展的行业中,中国都扮演着全球领先的角色,并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突破,推动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以巴斯夫、陶氏、科思创、SABIC、克劳斯玛菲、阿博格等为代表的外资企业,纷纷持续加码投资中国。以科莱恩为例,仅在2021年至2023年间,公司就在中国累计投资超过3亿瑞士法郎。“对于科莱恩而言,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不会改变。正如我们在中期增长目标中所明确的,到2025年,要进一步将中国地区营收在全球销售总额中的占比从2021年的11%提升至14%。未来,我们将继续扎根中国,与本土伙伴共同推动行业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科莱恩吸附剂和添加剂业务单元聚合物解决方案全球高级副总裁缪志刚肯定地说道。
领跑中的中国,当然也在加快自身发展的步伐。在数字经济成为大趋势、我国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重要战略机遇,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技术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深化高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和融合性的生产力形态。
◆巴斯夫持续创新并实践绿色和低碳技术。巴斯夫特性材料承诺到2030年实现至少20%的循环经济销售额(通过支持至少20%的替代化石燃料的循环原料产品)。目前,巴斯夫特性材料业务部在中国的所有生产设施都使用100%可再生能源。此外,其化学循环计划通过将塑料废料转化为可用的原料,为循环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阿朗新科从自身发展和行业共建两大维度出发,一方面注重“自主拓新”,构建未来橡胶工业价值链,致力实现自身生产的全环节节能减排;另一方面强调“价值链协同”,加速携手行业伙伴开发创新应用,同步强化人才养成,支持橡胶行业乃至下游领域抢抓市场新机。
◆为了充分实现更小的设备占地面积、更低的生产能耗(水、电、清洗药剂等),宝绿特开发了ES制程,可以使用更少的装备,来达到一样甚至更好的产品质量,占地只有其传统制程的2/3。在线过滤系统可以大大延长清洗药剂的使用寿命。在回用水的工艺上,每吨PET瓶片的产品只消耗不到1.4立方的用水。
◆上海润河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甜表示,面对国家提出的低碳、环保、绿色转型的指导意见,公司除了迭代老设备,启用更先进环保的新设备外,还在2024年密集推出多种以“可持续”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如专用于超薄、超透明薄膜的聚烯烃阻燃母粒,不含卤素、不含氟,相较传统卤素阻燃剂总排烟量减少30%以上,且完全可以做到V-0或VTM-0级。此外,将于2025年推出新材料产品——全新自洁材料,采用非接触式杀菌技术,已取得欧盟生物杀灭剂法规BPR认证。
◆伦茨是一家德国自动化企业,拥有近80年运动控制经验,为塑料机械行业朝着精密化、节能化、智能化和多功能集成方面发展提供助力。伦茨(上海)传动系统有限公司区域销售经理任世荣介绍,伦茨一直推崇数字化生产,旨在提高资源效率、能源效率以及流程效率,通过伦茨FAST软件工艺包,可节省80%的软件编程时间,既保证生产的连续高效,又减少人力成本和能源消耗。在产品结构上,伦茨不断创新,以更少资源、更环保方式生产。例如,伦茨Nemo电机采用IE4高效能等级,作为一款连续性平台,它还支持IE3、IE4、IE5、IE5++更高能效等级的升级需求,助力中国制造业低碳转型。此外,智能伺服的轻量化设计可节省约40%重量,让产品本身成为节能、低碳的产品。
◆天津市恒瑞塑胶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魏利国介绍,天津恒瑞在挤出机降低能耗方面作过多次改进以降低每吨塑料的塑化能耗,对于PP的塑化能耗目前可以达到每吨小于300度电。
再不出海,就该出局了?
在百年大变局时代,竞争激烈的市场“内卷”到冒烟。“再不出海,就该出局了” 这一句话在不经意间就成为了业界流行语。带着几分焦虑,几分希望,中国塑企又该将航帆朝向何方呢?
“印度和非洲是我们非常看好的市场。从塑料回收的角度,各种塑料的使用跟人口都是正相关的,人越多,塑料使用量就会越大。” 浙江宝绿特环保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欧逸风告诉我们,“公司计划在2025年的第一季度,在印度注册一家企业,做好当地的维护售后、备件配件供应、低技术装备等,降低运输成本,增加产品竞争力。并聘用印度当地工程师并加以培训。甚至利用当地语言优势从印度公司派遣工程师至东南亚周边国家。未来,我们可能会在土耳其以及墨西哥,以类似的模式,来建立我们的海外分公司。”
致力于为包括塑料、家纺在内的多个领域提供优质的抗菌、防霉、防腐、防污方案与产品的上海润河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则一直在积极地为自研产品进入国际供应链铺平道路,把中国制造带向世界。该公司的副总经理田甜分享说:“我们在2024年着重发力东南亚市场,首先在越南设立了分支并开展实地业务,并在官网提供越南语支持,未来公司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出口东南亚、日韩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国内色母粒市场竞争压力日益激烈,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上海羽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早在前几年就迈出了“出海”步伐,东南亚市场的出口业绩呈现快速增长势头。该公司的研发总监吴杰表示:“我们十分看好东南亚、澳洲、美洲等海外市场。羽迪目前在开拓海外市场的道路上,已经走得愈发平稳,目前已经和东南亚、澳洲、美洲等市场的不少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除了彩色母粒,一些功能性母粒的订购量也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
当然,企业出海,机遇与风险并存。欧逸风认为,最大的机遇是去突破所谓的“贸易保护主义”。以美国市场为例,公司的装备如果要出口到美国市场,其客户就必须被征收高昂的关税。而若公司在印度设置了自己的生产基地,那就可以由此打开企业出海的新格局。当然,欧逸风也坦言,企业出海时在人员的招聘、培训和管理这一块会面临不小的挑战。 “我们希望实施本土化的管理,但从0到1的过程,是相当不容易的。所以一开始,我们会从国内挑选优秀的人才到国外驻地,进行短中期的协助。”
来源:荣格-《国际塑料商情》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