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在今年的慕尼黑上海光博会上,杰普特光电围绕激光光源和核心模块推出了多款新品,以“创新驱动、智造未来”为核心,全方位展示了公司在精密制造、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硬核实力。期间,我们有幸与公司董事长黄治家先生进行了一次专访,涉及公司推出的新产品和行业面临的挑战等多个话题。
杰普特光电董事长黄治家
多款新品上市,面向多元场景
在本届展会上,公司携多款前沿激光产品及解决方案亮相。首先是公司针对激光清洗领域推出的500W MOPA脉冲光纤激光器,该产品采用了风冷散热形式,更方便集成并提供了多种光束模式选择,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为了解决金属材料毛化问题,新推出的CL-1000/2000W脉冲光纤激光器,提供了更均匀的加工效果,提升表面处理质量。
同时,公司新升级的QCW光纤激光器也一并展出。新产品的性能得到了全面提升,功率更高、稳定性更强,可以适应多种复杂加工环境,适用于切割、焊接、打标等工业应用,满足客户对高效率、高精度的要求。另外,公司还展出了包括超快、固体、半导体激光器系列在内的产品,涵盖多种激光技术,具备高功率、高精度、高可靠性等特点。这些产品均适用于精密加工、医疗设备、科研试验等领域,满足高端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自成立以来,杰普特光电始终坚持以激光光源为核心。对此,公司重点展示了“激光光源+核心模块”的解决方案,其中,WPD焊接过程监测系统与OCT熔深检测系统吸引了不少现场观众驻足观看。该系统集成了焊前、焊中、焊后的全流程检测功能,全程保障焊接质量,可广泛应用于船舶、消费电子、新能源等多个行业。
黄总表示,公司之所以推出这类新产品,主要是为了解决大客户在实际加工中遇到的难点和痛点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对产品有高质量的要求。比如,新能源行业特别是锂电池的激光焊接,电池的焊接质量直接影响了最终的成品质量。在焊接系统中配备WPD焊接过程监测系统,可以有效避免焊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脱焊和漏焊。
而OCT熔深检测系统的技术,则来源于医学对人体做检查时的断层扫描。将该技术引入工业领域,实际上是一种降维打击。通过该熔深检测系统,可以对每个焊点的熔池深度做到实时检测,防止漏焊。
走差异化路线,突破内卷之道
针对行业内卷,黄总认为,其根源是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以及产能的相对过剩。如果国内企业将目光投向全球而不是局限在国内,产能并没有过剩,只能说是相对过剩。企业的低层次价格竞争,也是导致行业内卷的一个重要原因。行业要想不内卷,需要的是做差异化创新,不做同质化产品和服务。另外,企业还要跳出现有的思维框架,站在更高的全球角度思考问题,谁是公司的竞争对手,公司的客户又是谁。
近年来,杰普特光电始终在走差异化路线。黄总表示,客观地来说,经过近20年发展,中国的激光产品已经全面地替代进口,在光源方面基本上达到了95%的覆盖率。接下来,激光技术的创新将向纵深领域发展,把激光光源做的亮度更亮,功率更高,线宽更窄,持续提升激光光源的质量、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无论是“从0到1”还是“从1到10”“10到100”的创新,都需要企业具备长线思维,久久为功,而不要追求短期利益,以低成本、低质量、低服务进行低层次竞争。
开拓高端应用市场,智能数字深度融合
谈及未来蓝海市场,黄总谈到,这主要取决于看问题的角度,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蓝海市场。比如说到激光打标,大家的直观印象是成熟的产品和技术。其实不然,某些特殊的应用场景,例如半导体产品的打标就需要用高质量、高标准和高精度的打标设备。再比如,在其他精密切割方面,市场对技术的要求还是很高的,特别是涉及半导体衬底诸如碳化硅这样的材料切割方面,到现在还是行业的技术瓶颈。
像激光清洗、激光焊接的高端应用场景,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让企业深入挖掘和开拓。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一定要对标国外的标杆企业,无论是技术储备还是市场占有率,他们都领先于国内企业,这是未来中国企业的努力方向。
另一方面,未来的激光技术与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也是大势所趋。这些年,公司经过不断创新,其产品设备实现了远程软件调控能力,包括激光器功能参数、工艺选型的自动调试功能。今年,随着DeepSeek的出现,在降低企业使用人工智能的门槛的同时,也改变了国外普遍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落后3-5年的认知。
针对人工智能的推广,此前公司做了全体总动员,并将其上升到公司战略层面。今年,公司将重点打造“激光器+模块+AI”模式,一方面号召全员把DeepSeek当做一台计算机和工具,要学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公司成立了AI应用开发中心,增加AI人员的编制,并将其纳入研发、供应链、财务等多部门,为公司持续赋能。
最后,公司将继续打造好数字化底座,搭建的私域服务器为之后的产品设计和研发提供相关的算力和算法支持。黄总表示,公司将一如既往地秉持“推动智造进步,共创美好未来”的使命,以技术自主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深度融入全球智能制造浪潮,持续探索光电科技与产业升级的融合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