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2025慕尼黑上海光博会回顾(二)

来源:国际工业激光商情 发布时间:2025-04-02 126
工业激光激光焊接激光切割激光打孔激光打标/喷码激光增材制造激光测量与检测激光微加工激光清洗激光设备零部件光学材料与元件 特别报道展会报道慕尼黑上海光博会
宾采尔全球首发激光电弧复合焊,焊接速度达传统5-8倍,兼容2mm超大组对间隙,抗跌落性能提升300%;菲镭泰克开放NCL2协议,23位光栅振镜实现±10mm离焦精度92%圆度

在今年举行的2025慕尼黑上海光博会上,我们除了视频采访外,还与其他部分企业进行了邀约采访。这些企业也都是行业内的知名企业。他们借助上海光博会的机会,纷纷推陈出新,同时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行业内卷等热点话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宾采尔

 

在本届展会上,贵公司有哪些新产品和技术亮相,请介绍一下应用场景和产品特点?


答:在展会上,宾采尔首次亮相了全新的激光电弧复合焊。这款产品是公司向市场推出的一项全新技术。新产品可以进行可视化参数输入,焊接速度可以是传统冷金属过渡的5-8倍,兼容2mm超大组对间隙,无需精密打磨,节省50%前期准备时间,颠覆性的效率。


另外,激光能量精准控制结合电弧柔性填充,得以让新产品能够实现低热输入量,有效减少变形。这款新产品适用于汽车电池托盘密封焊接,并对不锈钢、铝合金、钛合金,高强钢等焊接材料全适用。与电弧焊相比,改善了焊接件的力学性能,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公司希望通过推出激光电弧复合焊,为行业重新定义高效焊接的边界。


除了新品外,公司还一并展示了其他产品和技术,比如针对焊中质量检测推出的4D Weldwatch产品。尽管有些产品看上去是“老面孔”,但背后却包含了一些新元素。以MPH-T新一代接触式激光填丝焊接头为例,公司推出这款产品已经多年了,但是基于此前的用户反馈,我们在这款产品里面又增加了很多新功能,还包括软件方面的升级。

 

宾采尔亚太系统业务负责人王牌


以前,这款焊接头可能只能做一件事情,但现在升级后的产品可以应对不同的场景所需。“一机多用”,大大降低了工厂备件系统的库存成本。同时,我们还结合人性化的维护、维修概念,可以说,新一代MPH-T制定了接触式激光焊接的新标准。


在我看来,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出或是产品升级,往往是两个方向,一是市场推动我们做;二是我们主动引领市场做。宾采尔作为一家具有80年历史积淀的公司,始终是焊接行业的领导者,也知道下一步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技术。


比如,国内电池行业的头部品牌会倒逼我们不断研发或者提升产品性能,这是客户推着我们向前走;另一方面,公司也在不断地积极收集市场信息,开发适用于行业发展需求的产品。而本次推出的激光电弧复合焊就是这样的产品,我相信这款产品在未来将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宾采尔智能飞行焊接产品

宾采尔MPH-T新一代接触式填丝焊接产品

 

您如何看待国内激光行业的内卷现象,公司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答:我觉得,内卷是一件好事,从短期看,说明我国制造业有许多企业同台竞争,说明行业处于蒸蒸日上的阶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长期看,内卷后的企业数量会越来越少,最终存活下来的企业都拥有非常高的技术水平。


如果只是价格的内卷,往往意味着低价格,而低价格一般不会有高质量。因此,以后的内卷不再是卷价格,而是卷新技术和新质量。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应的就是新产品、新技术和高质量,以及更高的生产力。所以,对于像宾采尔这样的外资品牌来说,我们坚信有一天市场最终会回归到看重产品质量。


在75年的时间里,宾采尔经历过金融风暴,经历过战后危机,经历过技术萧条,但依旧能一次又一次地走出困境。并且,公司有足够的经验应对不同的市场卷态。对此,公司可以分享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以质取胜。

 

在您看来,激光工艺的未来技术趋势是怎样的?有哪些行业将成为新的蓝海市场?


答:实际上,宾采尔已经开始为一些新的蓝海市场做规划布局。我们希望走在行业的前面。在我看来,未来激光工艺的发展趋势,还是回归重质量控制的激光焊接或激光切割技术。另一个重要趋势是AI的加入,目前公司已经着眼研发与AI相关的模块,比如输入需要焊接什么材质,数据库会自动生成所需的技术参数,直接控制机器完成。


说到新的蓝海市场,10年前激光复合焊没有太多的市场,原因是操作难度大,设备集成复杂,控制复杂。但现在,操作难度可以通过培训获得,复杂设备可以通过更先进的激光头和技术弥补。所以,未来激光复合焊和电弧复合焊,可能是比较看好的市场。另外,我们也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倒逼国内设备厂商加快了工艺迭代速度。从这个角度来看,在线质量检测或是焊后质量检测,也将是非常重要的市场,尤其是智能化的质量控制。

 

您如何看待激光工艺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行业用户对于智能制造有哪些新的需求?


答:激光的数字化应该是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要求设备使用简单智能。二是数据的可追溯和分析,这是工业和数字化之间衔接的两个主要驱动力。以操作简单来讲,尽管现在可以通过机器人做很多事情,但在作业前需要人工调试机器人,设置程序,在这方面需要花大量时间。甚至有的公司买了几百、上千万的昂贵设备,却没有完全发挥其功效。


让设备成为“傻瓜式”设备,这是未来数字化时代所需的产品。而数据的可追溯,对应的是质量控制。只有当数据可以追溯后,才能让企业更快、更准确地查找到问题的产生点,从而尽快优化工艺,提高产品质量,规避风险。

 

•菲镭泰克

 

在本届展会上,贵公司有哪些新产品和技术亮相,请介绍一下应用场景和产品特点?


答:公司在展会上展示了近年来在3D打印领域的技术沉淀,包括增材王子和23位光栅振镜在内的多款产品。经过多年打磨,目前,增材王子这款产品无论是振镜状态、激光器的输出状态,还是激光器作用到粉床时的光斑变化,都可以通过传感器数据进行实时回读。公司针对这款产品还优化了打印策略布置,4个工作头全覆盖状态工作时的效率可以超过4倍。另外,公司还对其光学期间做了进一步优化,让聚焦光斑具有更深的穿透力度。


目前,增材王子在SLM领域可以实现80微米的铺粉层高,聚焦焦点在XY方向上的圆度能达到97%,在离焦±10毫米的情况下依然能有92%,从而保证在大小光斑切换的时候,始终能有高光束质量。

 

菲镭泰克总经理杨海青


新推出的23位光栅振镜,是公司基于原有16位产品的基础上做了指数级精度提升,从而满足精细加工领域如多头拼接场景的应用要求。现在,如多激光头SLM 3D打印和单头半导体加工等行业应用,对精度和拼接精度的要求非常高。这款产品的推出,将进一步提升精加工的产品质量。展会期间,增材王子和23位光栅振镜两款产品,都得到了同行和业内专家的点赞和认可。


另外,公司借助展会举办20周年之际,隆重推出了全新NCL2协议。通过加载NCL2协议模块,可实现振镜四大类27项状态的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菲镭泰克在一年多的时间内,通过自主研发突破了振镜协议瓶颈。新协议涵盖了XY2-100和SL2等主流振镜通信协议,并获得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同时,公司面向控制系统开发商和振镜企业开源所有相关专利和源代码。


公司之所以公开协议,是基于推动行业快速发展的考虑。因为像振镜协议这样的共用技术,不应只被一家或是少数几家企业所有。我们在开发过程中,偶然发现这项技术并不是一项原创技术,而是基于高保真音频技术协议的一项成熟方案。其实,这项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索尼和飞利浦推出高保真音响的时期。


当摸清技术原理后,研发团队对其进行了工程化。为了避嫌其他同类产品,公司申请了软件著作权和专利保护。10年来,菲镭泰克始终感恩上下游伙伴的支持,因此认为有必要让大家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中竞争,而不再受技术条款的限制。虽然这是一个临时决定,但得到了全公司的支持。我们相信,随着新协议的开放,将推动行业快速发展,拓宽更多的应用场景。

 

您如何看待国内激光行业的内卷现象,公司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答:目前,内卷是大家都能看到的行业现状。事实上,行业内卷确实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比如产品品质下降,竞争力减弱,对国家的高端应用也没有带来积极帮助,反而拖累了很多行业头部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成本应对低价竞争。


在我看来,大公司往往是行业中的支柱,当这些企业朝下看的时候,事实上很难撑得起行业继续往上发展。但国家的新兴战略,包括半导体、新能源、光伏、3D打印,其实是需要一些高端产品或者解决方案为行业做支撑。所以,低价的内卷对行业带来更多的伤害,而不是进步。菲镭泰克作为一家专注于工业激光3D动态聚焦系统的成长型公司,未来将继续加强与装备集成商的协作,为实现加工工艺的完整落地和关键指标的工艺验证付诸更多的行动,为更多行业集成商提供完善的闭环装备工艺方案。

 

菲镭泰克全新 NCL2 振镜通讯协议

菲镭泰克23位光栅振镜


另一方面,公司之所以开放新协议,也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的同行补全他们的短板,让他们的产品在技术指标层面和技术协议层面上,能够和国际一流企业相抗衡。应该来说,协议开放后,对下游系统集成商是利好。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受制于上游板卡和控制的限制,自由发挥的空间会更大,这也为日后促生出来更多的创新应用,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

 

在您看来,激光工艺的未来技术趋势是怎样的?有哪些行业将成为新的蓝海市场?


答:因为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做应用控制,所以从器件的角度来讲,超快激光实际上有很多应用都已经呼之欲出,对应的配套产品如振镜头和切割头的技术发展趋势是往高精度、高速度、高稳定性的需求不断增加。


从工艺的角度来讲,经过这两年的市场发酵,3D打印的工艺越来越成熟,材料越来越透明,随着控制手段的进一步完善。未来,3D打印设备很有可能会以普通机床的方式出现,在实际生产运营中占据一定比重。当下,公司的很多关键零件都是通过3D打印完成的。打印后的零件经过简单的表面处理后,就可以直接使用。通过综合核算成本,发现和目前机加工的成本差不多,甚至有些地方会更低一些。


再比如远程焊接,随着工业AI的进一步成熟,得以让这项技术实可以运用到一些复杂的户外场景或是恶劣环境中,应用的机会会越来越容易落地,同时结合振镜协议的开放,将来会形成以机器人为抓手的闭环控制,并使应用范围变得更多元化。

 

您如何看待激光工艺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行业用户对于智能制造有哪些新的需求?


答:当下,很多研发工程师已经将数字技术嵌入到传统制造工艺中,并做了很多代技术的迭代研发。数字铸造和数字锻压,其实已经得到了大规模应用。3D打印作为一种新型应用,与众不同的是让制造过程“所见即所得”。我认为,激光工艺和数字技术的结合在增材制造领域可能是最直观的,无论是铺粉还是熔覆,事实上,可以从一开始就能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结果。


这两年,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完善和落实,加工过程中参数的变化倒逼数据需要做实时调整。而这个调整过程就带来新的契机,就是大模型(AI)的引入。当引入大模型后,研发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做模型完善,再加上控制系统完成闭环后,可以快速实现工艺调整,最终实现打印过程的全自动调整。


最后,从用户的角度来讲,智能制造事实上需要解决几个问题。第一,是提升人的工作环境,尤其在恶劣环境中替代人工。第二,降低加工工艺对人的要求,因为毕竟精通工艺的专家始终是稀缺的,但应用场景却可以层出不穷。如果自适应的AI模型一旦取得了突破,那么将极大加速产品开发周期,并催生出更多的应用场景。综合来看,未来的激光工艺和数字技术和的深度融合,需要闭环和自适应的能力,在加工过程中可以得到完全自主可控。

 

•飞博激光


在本届展会上,贵公司有哪些新产品和技术亮相,请介绍一下应用场景和产品特点?


答:在展会上,飞博激光携三大硬核产品矩阵亮相。首先是公司推出的2μm掺铥全系列光纤激光器,凭借精准光谱控制、灵活波形编辑及准连续/连续双模式切换功能,成为医美、医疗与工业领域的多面手。该产品在医疗场景中,可高效完成泌尿外科碎石、前列腺切割及医美焕肤,同时以连续高功率输出赋能非金属材料精密加工。目前,这款产品已经得到了医疗认证。


其次是公司专为高端制造定制的3D打印产品,该系列激光器以“专机定制”为核心优势,通过优化光束质量、毫秒级响应速度及强抗高反等特性,攻克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的增材制造瓶颈,满足航空航天、齿科等领域的严苛需求。该系列激光器的稳定性和精准的功率控制,达到了新的高度。在不同水温和不同水流量的工况下,激光器依旧能保证长期稳定的输出表现。

 

飞博激光副总经理牛志宇


最后,公司同步亮相的风冷系列则以“轻量化”为设计理念,功率覆盖从500W到3000W,在足功率输出的基础上实现纯风冷散热,为焊接、熔覆等工业场景提供高稳定、低维护的解决方案。这款产品满足了国外用户对于冷却模式的特性需求,以及移动场景的特殊需求。

 

您如何看待国内激光行业的内卷现象,公司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答:我认为,内卷的背后是各家企业做同质化的产品。飞博激光应对行业挑战,从激光发生的诱导机理方面入手,倒推工艺,根据工艺和材料反推激光器的特性。公司向客户提供的是打包式解决方案,从而让自己在细分领域占据有利的市场优势,进一步实现了国产替代。

 

在您看来,激光工艺的未来技术趋势是怎样的?有哪些行业将成为新的蓝海市场?


答:目前,行业的发展趋势逐渐明朗,从过去堆功率、打价格战这样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经过渡到注重产品质量和精准控制,而这些才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另外,从技术层面看,行业经过洗牌后留下来的企业都是可以为客户提供整套解决方案,而不是单一产品的销售。


未来,不同的客户群体会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提出更高要求。所以,企业必须拿出整套的光学应用方案,以应对行业挑战。在我看来,未来的蓝海市场可能更多集中在半导体行业,比如脆性材料的加工和有色金属焊接等。

 

飞博激光3D打印系列激光器

飞博激光全系列风冷激光器


同时,公司也注意到低空经济这个新兴产业。公司认为,围绕低空经济的产业发展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新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都比较脆,目前的常规加工方法是二氧化碳激光器,未来发展方向有两种,一种是在材料端加入新材料。公司在这方面,正在和其他公司合作探讨,其结果是提高新材料对于光纤激光器或是2μm激光器的吸收率,从材料端解决加工难题。


二是从工艺设计的角度看,由于无人机需要用到大量轻质材料,因此利用激光3D打印技术的独特优势,将在未来大大显现。综合来看,优化的材料设计和新型加工方式,将会给未来的低空经济行业带来巨量增长。

 

您如何看待激光工艺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行业用户对于智能制造有哪些新的需求?


答:其实无论是解决方案还是工艺数据,所有的模型积累都基于数据归集。AI在这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未来,只有那些将大模型做得更开源、更灵活的公司,才能得到巨量增长和快速发展。AI技术不像5年前甚至10年前那样遥不可及,未来这项技术也将更深入地参与到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可能几十个工程师的头脑,都抵不过一个AI大模型。未来,公司也将与其他公司联合开发嵌入式AI模块产品,以更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广大客户。


•特域机电

 

在本届展会上,贵公司有哪些新产品和技术亮相,请介绍一下应用场景和产品特点?


答:本届展会上,公司带来了全新的手持焊产品——手持激光焊接一体机CWFL-3000ANW,新产品应用场景丰富,适用于焊接、熔覆、切割、增材。该设备从电源启动、参数设置到故障自检功能,都呈现了便捷性和稳定性,模块化的集成设计,让其成为一台高功率的移动工作站。

 

特域机电展台


另外,公司同期展出的还有光纤激光冷水机,最高可冷却240kW激光设备,稳定性获多家激光厂商认可;超快/紫外激光冷水机具有±0.08℃超高精度,满足精密加工与科研实验场景;机架式冷水机凭借机柜式设计,可以高效节省空间;特域机柜空调具有智能控温除湿功能,确保电气机柜内设备稳定运行。

 

特域机电销售经理黄知非

 

您如何看待国内激光行业的内卷现象,公司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答:这几年,激光企业都提升了产能规模,从上下游看整个行业确实是产能过剩。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内卷其实是一件好事,加速了行业洗牌,优币驱使劣币。因为内卷,所以倒逼企业加快产品研发的速度,提升产品的质量,不断迭代更新技术,更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另外,公司和其他同行一样,遇到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回收账期越拉越长,给公司的现金流带来了压力。今年,公司会集中处理一批过往呆坏账,增加现金流,提升抗市场风险能力。


在您看来,激光工艺的未来技术趋势是怎样的?有哪些行业将成为新的蓝海市场?


答:激光工艺对传统工艺具有可取代性,无论是便捷还是效率,激光加工都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未来,很多行业都可以成为蓝海市场。像传统的切割、雕刻领域,其实还是有很大的市场可以挖掘。比如,今年我们在展会上看到超快皮秒玻璃切割,还有3D打印增材和熔覆等细分领域,在未来都可能成为新的蓝海市场。

 

您如何看待激光工艺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行业用户对于智能制造有哪些新的需求?


答:说到激光工艺和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大家就会想到今年很火的DeepSeek。目前来说,激光工艺都是靠传统的数据包和工艺包做基础,而工艺数据又是经过深度分析得出的。未来,行业将会把工艺和AI结合到一起,并且通过AI实现工艺参数的快速调整。


在我看来,行业用户对智能制造的新需求,主要是针对于效率和工艺。而用户对设备智能化的要求,也将从单机智能化上升到对整条产线的互联互通,这是未来的新的发展需求。目前,公司推出的高功率冷水机和超快类冷水机都自带通讯协议,只要接入用户的运动控制平台,就可以和激光器与运动控制系统进行互联互通。

 

特域机电产品

 

未来,公司是否有在海外布局或者是一些规划?


答:其实,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都在大力发展海外市场。目前,我们的直接海外业务占比达到了20%左右。如果算上间接出口的部分,就是配合下游的集成商一起出海,那公司的海外业务占比就达到了60%以上。未来,公司会持续参加海外展会,和代理商合作伙伴一起打开海外市场。


•圣德科

 

在本届展会上,贵公司有哪些新产品和技术亮相,请介绍一下应用场景和产品特点?


答:圣德科在展会上主要展示了三款全新的产品和技术,首先是针对高精度晶圆厚度探测的产品。这款新产品,是基于公司扫频激光技术研发的产品,其晶圆厚度的探测精度可以达到高精度的纳米级别。目前,市面上的同类产品的探测精度还处于微米级别。因为硅光芯片的平整度对于后期的良率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公司希望通过这款新产品,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特殊晶圆的产能。

 

圣德科光学 3D 轮廓仪

 

公司推出的第二款新产品,是利用扫频技术推出的断层扫描系统。这项技术以前大多是用于医疗领域。将该技术用于透明材料或是特殊多透明材料内部的结构分析,可以在非接触的状况下分析材料内部结构,方便科研人员做产品优化设计。最后,公司针对激光加工和科研领域的全息成像,推出了LCOS空间光调制器。

 

圣德科中国总经理柴红芳

 

您如何看待国内激光行业的内卷现象,公司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答:我认为行业内卷其实就是产品的同质化,其本质是企业对于行业痛点和应用的洞察力不够深入。从圣德科的角度看,我们会攻坚行业的痛点应用,以及目前技术上有局限性的地方。通过发现这些痛点,然后研发相应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来帮助客户更好地解决问题。


公司在本届展会上亮相的三套系统都超越了市场上的其他同类产品,无论是精度还是技术层面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也是公司始终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方法,与客户保持紧密连接,并及时响应市场需求。

 

圣德科高精度晶圆厚度测量系统

 

在您看来,激光工艺的未来技术趋势是怎样的?有哪些行业将成为新的蓝海市场?


答:圣德科希望借助过往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开拓国内的医疗行业市场。同时,公司相信激光技术将在无创探测、医疗行业和生物领域会有显著增长。对于工业领域,未来随着激光扫频技术的普及发展,也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从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客户将追求更高精度和更低的成本。所以,我相信激光技术的发展会不断弥补传统技术的缺陷,同时又能匹配到市场的需求。在圣德科看来,未来医疗、精密加工和精密测量领域,都是新的蓝海市场。

 

来源:荣格-《国际工业激光商情》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 荣格激光加工
聚集工业激光加工领域的丰富资讯,涵盖前沿激光技术和工艺在金属、航空航天、3C消费电子、汽车、医疗、新能源等各行各业的解决方案。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