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解析GSK豪掷200亿的这个赛道的背后

来源:国际医药商情 发布时间:2025-04-15 142
医药原料药辅料与剂型给药系统其他 应用及案例市场趋势特别报道生物医药并购投资药物制剂
GSK与韩国ABL Bio联手布局神经退行性疾病创新治疗

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近日宣布与韩国生物技术公司 ABL Bio 达成全球授权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发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创新药物。

 

据悉,GSK 将支付高达 20.75 亿英镑(约合 200 亿人民币)的合作费用,借助 ABL Bio 的 Grabody-B 血脑屏障递送平台,研发多个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创新药物。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领域历来被视为药物研发的「硬骨头」,其中血脑屏障作为保护大脑的天然屏障,长期阻碍着药物递送,成为治疗瓶颈,此次葛兰素史克和 ABL Bio 的合作正是瞄准这一技术难点,试图攻克这一制药行业的「堡垒」。

 

 

Part 1

血脑屏障递送技术

打开通往大脑的「任意门」

 

血脑屏障作为保护大脑的屏障,限制了许多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ABL Bio 的 Grabody-B 平台通过靶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受体(IGF-1R),实现药物跨越血脑屏障并高效递送至大脑。

 

GSK 研究技术高级副总裁 Christopher Austin 表示:「神经退行性脑部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法需求极为迫切,尤其随着人口老龄化,这类疾病发病率正迅速攀升。许多最有前景的新疗法是抗体,但没有递送系统,它们无法有效到达大脑。这项协议彰显了我们对创新平台技术的承诺,旨在克服血脑屏障,为治疗这些严重疾病开辟全新机会,这也是我们新兴管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协议条款,ABL Bio 将获得高达 7710 万英镑(约合 7.5 亿人民币)的首付款和近期付款,包括 3850 万英镑(约合 3.7 亿人民币)的即时首付款、研究里程碑付款以及潜在的项目扩展费用。如果产品成功商业化,ABL Bio 还将获得分级特许权使用费。同时,ABL Bio 将向 GSK 转让 Grabody-B 相关技术和知识,而 GSK 将负责临床前和临床开发、生产和商业化。

 

 

Part 2

GSK 神经退行性疾病战略布局浮出水面

 

国际医药商情了解到,此次合作并非 GSK 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的首次尝试,而是该公司近年来在该领域最为昂贵的一笔交易,进一步完善了其多模式、技术导向的疾病治疗策略布局。

 

GSK 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的首次布局可追溯至 2021 年,当时该公司与 Alector 合作开发两种单克隆抗体,用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该笔高达 22 亿美元(约合 160 亿人民币)的交易包括 PGRN 升高候选药物 latozinemab(前身为 AL001)和 AL101/GK4527226。

 

 

Latozinemab 在携带粒线蛋白基因突变的额颞叶痴呆 III 期 INFRONT-3 研究的顶线数据预计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公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授予其孤儿药、突破性疗法和快速通道资格。而用于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 AL101/GK4527226 的 II 期 PROGRESS-AD 试验预计将于年中完成入组。

 

2024 年,GSK 又在神经领域达成了两项交易——

 

首先是在 11 月与 Vesalius Therapeutics 达成多靶点合作,交易总额可能达到约 5 亿美元(约合 37 亿人民币)。该协议赋予 GSK 一个初步聚焦于帕金森病的临床前小分子项目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利,同时还将研究第二种未指明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接着,12 月,GSK 支付了 3500 万美元(约合 2.6 亿人民币)首付款,并同意每个靶点可能支付 1.48 亿美元(约合 11 亿人民币)的里程碑付款,与 Muna Therapeutics 合作开发其 MiND-MAP 平台,以确定某些大脑如何能够避免认知能力下降,并为阿尔茨海默病识别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途径。

 

 

 

Part 3

市场、技术考量下的战略布局

 

GSK 以往专注于疫苗、艾滋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如今向神经退行性疾病方向发力,除了疾病本身的巨大市场潜力外,也有分散投资组合风险的战略考量。

 

据了解,GSK 的艾滋病业务可能面临美国监管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近期美国新政府对艾滋病研究资金的削减、未能重新授权美国总统艾滋病紧急救援计划(PEPFAR)以及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艾滋病预防办公室的大规模裁员,都可能对 GSK 的艾滋病产品组合产生连锁反应。

 

虽然 GSK 控股的艾滋病部门 ViiV Healthcare 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商业市场,但其长效注射疗法如畅销的艾滋病治疗药物 Cabenuva 和暴露前预防药物(PrEP)Apretude 原本有望通过公共卫生项目增加使用。削减研究经费和取消联邦预防工作将威胁患者获取这些药物的机会,进而影响 GSK 在该领域的增长。

 

 

同时,GSK 的疫苗业务也面临不确定性。

 

在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新的领导下,GSK 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 Arexvy 在经历强劲发布后销售额下滑,这被归因于疫苗疲劳和 CDC 建议范围缩小。带状疱疹疫苗 Shingrix 的销售也有所下降。

 

 

GSK 此前表示将减少对疫苗的关注,转向专科药物,这为关注美国监管变化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些保证。而神经退行性疾病管线的组建可能进一步缓解了一些担忧。

 

 

Part 4

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挑战不小

 

不可否认,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布满了高调失败的案例,如日本卫材和百健的 Aduhelm。GSK 加入这一领域的活动,是带着开放的眼光和技术驱动的计划进行的。

 

 

Austin 表示:「我们在这一领域的方法代表了我们对先进技术的战略应用,以解决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基本驱动因素的新型生物学。」

 

而 ABL Bio 的首席执行官 Sang Hoon Lee 则表示:「这项协议突显了 ABL Bio 在血脑屏障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以及我们通过与 GSK 等全球制药领导者的战略合作,推进神经退行性疾病转化治疗的承诺。此外,这项协议将成为加强 ABL Bio 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市场地位的绝佳机会,通过 Grabody-B 的潜在商业化以及扩大 Grabody-B 的应用领域。鉴于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者人数不断增加,我们希望这一合作伙伴关系将加速创新治疗的开发,为全球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神经退行性疾病逐渐成为全球健康关注的焦点。

 

GSK 的 Austin 指出:「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个具有高度未满足需求的领域,预计到 2040 年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

 

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健康危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患者数量持续攀升。全球范围内,超过 5500 万人患有痴呆症,其中阿尔茨海默病约占 60-70%,而帕金森病患者超过 1000 万。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老龄化社会之一,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数量尤为庞大,且增长迅速。

 

赛道虽然充满挑战,但突破性的技术进展和市场需求吸引了众多国际药企涌入。

 

除 GSK 外,阿斯利康、渤健、强生等制药巨头也在持续加码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的研发投入。

 

 

Part 5

那么,ABL Bio 有实力吗?

 

据了解,ABL Bio 是一家专注于基于双特异性抗体平台 Grabody 开发各种临床和非临床资产的韩国生物技术公司。目前,该公司在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和韩国等不同国家有 7 个管线的临床项目正在进行。

 

 

其中,ABL001(tovecimig)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资格,以支持这一新药候选物的快速开发。

 

此外,与 I-Mab 共同开发的 ABL111(givastomig)预计将在 2025 年公布 1b 期临床试验的顶线数据,评估与 nivolumab 和化疗的三联组合疗法。

 

 

ABL Bio 的 Grabody-B 平台能够递送抗体,适用于多种治疗模态,包括多核苷酸或寡核苷酸,如 siRNA 和 ASOs,这为未来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Part 6

结语

 

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相关治疗需求的迫切性提高的背景下,GSK 与 ABL Bio 的合作无疑为这一领域注入了新的希望。通过 Grabody-B 平台技术,两家公司有望开发出能够有效穿越血脑屏障的创新药物,为全球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对于中国市场而言,中国也在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攀升,相关治疗药物需求巨大。GSK 在中国市场耕耘多年,拥有成熟的营销网络和丰富的市场经验,与 ABL Bio 的合作成果一旦取得突破,有望为中国患者带来创新的治疗选择。

 

此外,中国本土企业也在积极布局相关领域的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案研发。

 

据统计,我国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数量庞大且呈现增长趋势。仅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我国就有约 1000 万名,而国内已经进入临床阶段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共有 34 款,覆盖多种作用机制和靶点,从抗 β 淀粉样蛋白抗体到小分子调节剂不一而足。目前在中国正在开展临床研究的阿尔茨海默病在研新药就有 12 款,分别来自礼来、强生、恒瑞医药等国内外药企。多家国内领先医药企业已在这一赛道取得显著进展,展现出中国创新力量在攻克全球医学难题方面的潜力。

 

霍德生物的人前脑神经前体细胞注射液 hNPC01 产品已进入 I 期注册临床,并获得美国 FDA 临床默许,是全球首个获得注册临床默许的前脑神经前体类产品,也是中国首个进入注册临床的神经类细胞产品和国内首个获得 FDA IND 默许的多能干细胞衍生细胞治疗产品。该产品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有望拓展至脑出血、颅脑损伤后遗症等多个适应症。

 

 

同样位于上海的瑞吉康生物医药在渐冻症领域也实现重大突破,其 RJK002 注射液是中国首款获批临床的渐冻症 AAV 基因治疗药物,也是全球首款靶向蛋白质异常聚集的渐冻症 AAV 基因治疗药物。该公司揭示,渐冻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实质上都是由蛋白质异常聚集导致的,为其创新疗法开发提供了共同思路。

 

 

绿叶制药凭借全球领先的微球技术平台开发的金悠平(注射用罗替高汀微球)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这是全球首个治疗帕金森病的长效缓释微球制剂,每周给药一次,符合持续多巴胺能刺激(CDS)理念,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并提高用药依从性。

 

 

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抗β淀粉样蛋白 (Aβ) 单克隆抗体 SHR-1707 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阶段,该产品有望成为国内首款自研抗 Aβ 单抗。

 

通化金马的琥珀八氢氨吖啶片作为一款新型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并提交上市申请,用于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

 

先声药业近期宣布的先声全重求索计划将在未来五年投入 20 亿元,聚焦神经与肿瘤领域十大科学难题,其中包括精准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靶点发现、验证和药物研发。该计划得到江北新区 5 年 20 亿元资金的全程匹配,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同时,区域创新集群也在加速形成。奉贤东方美谷已经聚集起以瑞吉康为代表的创新医药企业,联合打造凝聚态蛋白靶向药物产业基地,依托奉贤区全方位优势积极推动蛋白质分子异常聚集导致的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的产业化。

 

……

 

综上所述,中国医药企业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的创新研发已从跟跑转向并跑甚至领跑阶段,产业化进程也日益加快。创新技术的不断突破和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之下,相信中国本土企业有望在全球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领域贡献更多「中国方案」。

 

 

参考相关企业新闻稿

 

作者:John Xie

来源:国际医药商情

关注微信公众号 - 荣格医药商情
聚焦国内外医药、制药领域的最新讯息,涵盖药用原辅料、制药加工技术、药物传递与制剂、药品包装、自动化等整个产业链,是上游制药供应商与药企的链接纽带。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