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2025储能产品趋势:系统容量持续升级,AI赋能全生命周期价值提升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29 36
可再生能源储能 产业动态
从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上企业新发布的大储系统来看,2025年储能系统或将围绕"大容量、场景化、智能化"展开角逐。

储能竞争已从“价格”转向“价值”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本届ESIE2025共有近800家参展商,200余场新品发布会,展示的储能新品超过500+种。从企业新发布的大储系统来看,2025年储能系统或将围绕"大容量、场景化、智能化"展开角逐。

 

产品技术趋势:大容量、高密度与一体化设计成核心方向

储能系统容量升级:20尺集装箱普遍实现6MWh+容量,部分企业推出搭载500Ah+电芯的7~9MWh+系统,能量密度显著提升,用地成本降低。

交直流一体系统加速渗透:它将交流(AC)和直流(DC)储能技术相结合,旨在提高系统的效率、性能和安全性。交直流一体化设计,不仅节省了占地空间,还简化了安装调试流程。

 

应用场景细化:从“通用化”到“场景定制化”

场景化应用主导行业转型,储能告别“单一产品”时代,产品与方案从“通用化”转向“场景定制化”。

用户侧场景爆发式创新:展示覆盖工商储、储充、光储充、基站储能、移动储能车、零碳园区、微电网、虚拟电厂等细分领域,差异化需求倒逼产品定制化设计。

场景经济性与规模化博弈:定制化设计需平衡场景需求与市场规模,小众场景面临经济性挑战,光储充、虚拟电厂等规模化潜力场景成为竞争焦点。

 

AI赋能:从运维优化到全生命周期价值提升

AI技术渗透项目规划、运维、安全监控、电力交易等环节,对于提升电站安全性、提升电站收益率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AI应用受限于运行数据获取难与电力系统数据孤岛,企业需依托项目经验与数据沉淀构建竞争壁垒,推动行业向“产品+服务”模式转型。

 

本届展会揭示了储能行业从“规模发展”向“技术深耕+场景赋能”、从“高速增长”向“价值沉淀”的转型趋势,储能产品迭代周期放缓,企业转向技术打磨与商业模式探索,强调全生命周期资产价值管理,为下一阶段竞争蓄力。

 

 

01

系统容量持续升级

6MWh+大容量储能系统集中亮相

7+/8+/9+/10+MWh解决方案密集发布

 

中天科技

ENERGRID NA7 液冷储能系统是全栈自研、专为多场景应用打造的组串式液冷储能解决方案,同时做到了单舱7.58MWh、直流2000V、交直流一体的三融合。

 

海博思创

8MWh交直流一体全液冷储能系统。

 

远景储能

发布全球首款智能体储能系统 EN 8 Pro,基于 AI 大模型,内置 TradeAgent 交易智能体和 Grid Agent 构网智能体,硬件底座是标准 20 尺集装箱8MWh+系统,搭载远景动力700Ah+储能电芯,循环寿命达 15000次,系统能量密度达541kWh/㎡4。

 

南都电源

Center L Max8.338MWh储能系统搭载自研超大容量固态电池,通过空间极致利用设计和箱内功能结构优化,单箱容量突破到 8.338MWh,兼容 4 列或 8 列电池簇配置,可定制化组合,支持4簇 - 2000V 配置,充放电效率高达 96%,能满足多场景需求。

 

力神电池

580Ah新一代2000V高压储能刀片电池产品,搭载的8.3MWh集装箱实现了2000V高电压平台突破,系统效率提升至96%。智能全域温控,顶出风设计,散热效率提升25%。初始投资成本可降20%,土地占用率直降40%。使用模块化设计,打破运输限制,单箱重量<14吨。分舱隔离防火2小时,簇控安全长寿命,可超20年服役。

 

天合储能

新一代Elementa金刚3搭载500Ah+大容量电芯,引领7MWh+能源新时代。同时通过提升能量密度、能效和全生命周期吞吐量,相比上一代产品,度电成本LCOS降低12.5%。同时,系统采用紧凑的肩并肩与背靠背设计,占地面积节省11.3%;一键场站升级和实时监控功能,可提升运维效率90%

 

飞毛腿

7.8MWh直流舱储能系统采用高能量密度设计,配备智能温控与多重安全防护技术,完美适配电网侧、新能源电站等多种应用场景。

 

国轩高科

新一代7MWh储能电池舱,搭载 AI 运行分析模块、智能联动温控系统和立体式智能防护系统,通过模块化设计,具备超高安全、高度集成、高智能化等优势。

 

安诚能科

9WMh向天高储能系统采用LFP 435Ah大电芯(成组方式为1P408S×16),支持0.5P充放电倍率。配备智能液冷温控系统(工作温度-20℃~55℃),采用全氟己酮PACK级消防和水消防。系统整体尺寸7300×2650×400mm,总重75吨,其中单电池柜13.5吨。

 

禾迈电子

作为整体解决方案,5MW/10MWh禾迈HoyPrime全液冷储能系统的能量密度较上一代大幅提升,进一步实现更低建设成本、更高系统收益、更全场景适配、更强安全守护。

 

瑞源电气

最新推出6.XMW级储能集成方案,6.68MW/13.36MWh液冷储能集成系统,能量密度338.7kWh/㎡,转换效率 86%,智能簇级管理,模块化设计,适用于各种场景。

 

宁德时代

天恒储能系统,全球首款5年零衰减且可大规模量产的储能系统——宁德时代天恒。根据介绍,宁德时代天恒储能系统集“5年0衰减,6.25MWh、20-foot,多维真安全”于一体已可大规模量产交付。

 

比亚迪

MC Cube-T Pro ESS(6.432MWh)采用全球领先电芯叠片工艺制造技术和CTS超级集成技术,配置了智能高效的液冷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储能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储能电站的经济效益。

 

海辰储能

∞Power 6.25MWh 2h 储能系统亮相,搭载∞Cell 587Ah 电池。该系统基于∞Pack + 全场景大容量储能平台,具备标准化、便捷维护、高安全、高效布局及高适配五大优势,预计在 2025 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南都电源

Center L Ultra 6.25MWh交直流一体液冷储能系统,搭载南都自研自产的 783Ah 超大储能专用电池,适用于 2 至 8 小时储能场景。系统通过多种核心技术,大幅提升了能效、安全性及智能化管理水平,预计于 2025年第四季度正式开启全球交付。

 

力神电池

6.25MWh集装箱储能系统,基于 392Ah 电芯打造,单位面积装机量达到 424kWh/㎡,能效 > 95%,IP55 防护等级,双重安规守护,实现了兼容性与经济性提升。

 

赣锋锂电

6.25MWh液冷储能系统,以标准化 20 英尺集装箱为载体,系统体积能量密度达146Wh/L,集成效率提升 25%。搭载 587Ah15000 次长循环电芯,系统寿命超20 年。

 

晶科能源

蓝鲸SunTera G3采用20尺标准集装箱设计,额定容量高达6.251MWh,循环寿命超过10000次,循环效率达95%以上,显著提升了全生命周期(20年)内的放电量。

 

此外,中电装储能、南瑞继保、鹏程无限、特变电工也均展出6.25MWh储能系统。

 

瑞浦兰钧

6.26MWh储能系统,配备专用储能电芯,标准循环12000+,使用寿命20 年。电池舱能量密度提升 20%,相比 5MWh 系统,占地面积节约 16%,工作时长缩短 18%,将于 2025 年下半年实现量产交付。

 

欣旺达

展出6720kWh液冷集装箱。  

 

中车株洲所

全新一代6.X储能电池舱(6.9MWh),能量密度提升38%,场站投资成本降低20%,将于 2025 年第四季度实现量产交付。

 

亿纬锂能

新一代6.9MWh储能系统,融合CTP高度集成设计,单位面积能量密度提升 20%。采用顶置液冷机组,提升集装箱空间利用率15%,同时降低占地与噪音。

 

楚能新能源

全新升级第三代直流预制舱解决方案CORNEX M6,含6.28MWh和 6.91MWh两种规格。

 

金风零碳

GoldStack 4.0采用金风与产业链伙伴联合定制开发的储能系统专用电芯,其创新式叠片工艺有效解决行业面临的“电芯本征设计”痛点,锂离子电芯实现单电芯容量650Ah,同时提升储能系统集成度,单舱容量6.9MWh,电站占地面积减少24%。

02

交直流一体储能系统成热点

交直流一体化方案通过电池单元与PCS设备在结构与应用层面的深度耦合,实现了系统性优化。

阳光电源

Power Titian 2.0储能系统是全球首个10MWh全液冷储能系统,首创“交直流一体化”极简结构,全部采用20尺标准柜,占地节省29%,百兆瓦时仅2000㎡,一簇一PCS,故障损失减少92%,采用液冷PACK+液冷PCS“全液冷”散热,可根据电芯、环境温度、运行工况智能切换,辅电能耗降低45%。

 

南都电源

Center L Ultra 6.25MWh 储能系统采用 “交直流一体化” 设计,在标准20尺集装箱内实现了6.25MWh的容量,适用于2至8小时的储能场景。该系统在BCU和PCS高度融合的基础上,首创 “芯片级极简真融合” 技术,深度集成核心控制芯片,通过舱级协同控制器实现 “单脑控制”,并利用CAN总线高效联通内部模块,构建起多维协同管理体系。

 

中天科技

ENERGRID NA7液冷储能系统达成了单舱7.58MWh、直流2000V、交直流一体的三融合。其新研发的3S融合 PCS 具备直流侧2000V高压接入与交流侧无缝并网的能力,集成DC/AC双向变换器,减少能量转换层级,使转换效率提升至 99%以上。嵌入式EMS系统能够支持毫秒级模式切换,切换时间小于 20ms 。

 

思源清能

首创 “簇控式交直流一体” 设计,融合了超级电容、混合超级电容与锂电三大储能介质,突破性地兼容 600+Ah超大电芯与多介质混合储能,支持毫秒级响应、短时频繁充放电以及长时储能。

 

昆宇电源

新品天启系列 EnerGalactic-5015组串式交直流一体储能系统,搭载嵌入式高压PCS,交直流能量直通效率提升至93.5%;实现一簇一 PCS独立运行,放电量提升8%+;配备双循环液冷系统,簇级温差≤2.5℃,即便在极端环境下仍可满功率输出。

 

华锐风电

重点推出的2.5MW/5MWh组串式交直流一体舱储能产品,组串式PCS融合了高压箱、BCU功能,具备更快速的安全保护。采用双通道液冷机组,与 BMS 深度融合,冷量可实现智能调节,可在- 30~50℃宽温范围内运行,防护等级达到 IP66。

 

晶澳太阳能

BlueGalaxy系列5MWh组串式交直流一体大型储能系统,采用314Ah大容量电芯,当单个电池簇出现异常时,可快速隔离故障单元,将故障影响范围缩小91.6%,显著提升了系统的可用率。

 

此外,新源智储的5MWh交直流一体舱、特变电工新能源组串式储能交直流一体机、海博思创8MWh交直流一体全液冷储能系统、华科储能 “坤融” 5MWh交直流一体机也于现场展出。

03

AI赋能储能高效运维

2025年储能产业迎来“AI+储能”深度融合的重要转折点,AI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优化提升电站运维效率,降低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带来全生命周期收益提升。

 

宁德时代

发布了首个智慧储能管理平台 —— 天恒・智储平台。该平台运用 “大数据 + AI大模型与先进机理算法融合 + 可视化创新” 模式,为储能电站打造了包括智能预警、运行分析、电站体检和智慧运维等在内的全套标准化能力。通过融合 AI与机理算法,能够提前7天对故障进行预警,算法准确率≥99.99%。借助 7×24小时的 AI 助手小恒以及宁德时代全球运维人员的支持,可使储能电站非计划停机损失降低75%。

 

远景储能

推出全球首款智能体储能系统 EN 8 Pro,内置Trade Agent交易智能体和Grid Agent构网智能体。基于AI 大模型,可实现交易策略自生成与优化,同时还能自生成构网方案。其日前 / 实时电价预测准确率超90%,能够助力储能电站将电价差收益提高15%-20%。

 

阳光电源

《BM²T电池管理技术白皮书》将AI大模型引入电池管理系统,借助电芯AI智算大模型,使热失控预警准确率超过 99%,SOH(电池健康状态)、SOC(荷电状态)等估算精度相较于行业提升了2%~3%。以1GWh 电站为例,每年可多收益7.3GWh。

 

双登

正式发布业内首个储能资产数字孪生平台 —— 双登储能 AI 智眸系统。该系统开创性地集成了DeepSeek 大语言模型,能够精准捕捉电芯级异常情况,并提前72小时发出预警,故障定位时间缩短至30秒以内。搭配自主研发的电池补电量计算模型,运维响应效率相较于传统模式大幅提升了120 倍。

 

南都电源

Center L Ultra 6.25MWh 储能系统融入了AI智慧管理平台,可实时监控储能系统的运行状态。通过OTA (远程更新) 技术,用户远程操作即可实现储能系统的软件升级,快速响应需求。南都Center L Max 8.338MWh同样深度融合了AI技术引擎,借助“AI 电池大模型 + 数字孪生中枢 + 多目标优化算法” 三重架构,可实现运维成本同比降低 60%。

 

昆宇电源

EnerGalactic-5015组串式交直流一体储能系统搭载AI智能运维,有效降低了运维成本。其环境自适应算法可在- 30℃至55℃宽温域内实现自调节,适应极寒、沙尘、盐雾腐蚀、高原、沿海、沙漠等各种极端场景。

 

此外,科华数能、天合储能、海博思创等企业同样着重强调了储能和 AI 技术的深度融合,积极推动储能行业智能化发展。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