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时代浪潮下,车载通信芯片已成为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随着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等先进技术的普及,传统CAN总线已难以满足海量数据的实时传输需求,而车载以太网凭借高带宽、低延迟等优势成为新一代主干网络的首选。作为连接汽车各个电子系统的“神经中枢”,车载通信芯片不仅要确保海量数据的高速传输,还要保障关键信息的零延迟处理,为安全、高效的智能驾驶体验奠定基础。
据预测,未来智能汽车单车以太网端口将超过100个,到2025年,中国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搭载量将超过2.9亿片,广阔的市场前景也吸引着众多企业布局。
在2025上海车展的中国芯展区,150余家成员单位携1200余款国产汽车芯片集中亮相,其中,神经元公司推出的自主研发国产车规级交换机芯片——KD6610系列备受关注,包含9口(KD6610 - 9)、7口(KD6610 - 7)、5口(KD6610 - 5)三款型号,展示了国产芯片在车载网络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创新车规级TSN芯片填补行业空白
KD6610系列芯片严格遵循AEC-Q100车规级认证标准,这意味着它能够在极为严苛的环境下稳定运行。无论是在严寒的极地,还是酷热的沙漠,该芯片都能确保汽车电子系统的正常通信。其出色的抗电磁干扰、低功耗、高稳定性等特性,可满足智能驾驶、车载信息娱乐、车身控制等多场景需求。
其中,KD6610-P9面向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支持9端口千兆以太网交换,提供超低延迟与精准时间同步能力,为智能驾驶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KD6610-P7适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集成安全隔离功能,能够有效保障多系统数据安全交互,提升智能座舱的安全性和稳定性;KD6610-P5则聚焦车身电子架构,以高性价比助力传统车型智能化升级,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转型。
此外,该系列芯片与Marvell5050,NXP1110等同类芯片相比,具备2.5GB、5GB的高算力端口,同时支持802.1AS gPTP和IEEE1588、 802.1CB、802.1Qci、802.1Qbv等协议,满足自动驾驶域控高速发展,从芯片底层为汽车制造的高速发展提供助力。值得一提的是,KD6610在设计、流片、封装等环节实现了全流程国产化,填补了国内车规级TSN芯片的市场空白。
TSN作为车载网络通信实现高可靠性和低时延的关键技术,正深刻改变着车载通信格局。它通过引入精确的时间同步和流量调度机制,实现了对网络流量的精确控制和管理,确保自动驾驶传感器数据、刹车指令等关键信息实时传输,避免因网络拥堵导致的事故风险。神经元公司在TSN技术方面积极加大研发投入,于2020年发布国内首颗TSN交换芯片KD6530,广泛应用高铁、飞机等多个领域,这些技术积累将反哺车载场景,有助于更好满足数据实时准确传输、降低延迟的需求,保障车辆安全。
当前,国内车规芯片渗透率仅10%-20%,但政策推动与供应链安全需求为本土企业带来机遇,关税与制裁风险倒逼主机厂寻求国产替代,智能汽车对高算力、高带宽芯片的需求激增,为创新企业提供赛道。 神经元总经理薛百华表示:“我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国际标准AUTBUS,也是国内首个实现TSN芯片量产的企业。虽然与国际巨头仍有差距,但全流程自主可控让我们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双轮驱动,行业新秀的崛起与展望
神经元公司自2016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车规通信芯片的研发与创新。公司汇聚了一批来自半导体、通信等领域的顶尖人才,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在车规芯片领域迅速崭露头角。其承担的重大专项研发成果KD6630芯片,作为国内首款全流程自主可控交换机芯片,早在2019年便已启动研发,并在2022年搭载50辆北汽极狐汽车完成100万公里路测,彰显了公司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技术创新和自主可控上。”薛百华表示。在技术创新方面,神经元创造了国际标准AUTBUS并在车载领域推广,率先开展TSN技术研究,在网络交换领域成果斐然。在自主可控方面,其芯片从设计到生产全链自主,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为国家汽车产业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公司产品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汽车的智能化水平,还降低了整车厂的采购成本,推动了汽车产业的降本增效。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神经元公司也面临着挑战。在国际竞争中,高端车型仍依赖国际大厂芯片,相关产品的技术细节和一些关键技术与国际大厂仍有差距,需要加强技术积累,夯实IP基础。据薛百华介绍,神经元计划在两年内实现车规级以太网芯片全面覆盖,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加强与整车厂和零部件企业的合作,共同打造完整的汽车芯片生态系统。尽管前路仍有挑战,但其“国产替代+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相信会在智能汽车时代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推动国内车规芯片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