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专栏作者:
邢美君,一位经验丰富的质量人,长期在药品、食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行业从事质量管理工作,曾在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原哈尔滨制药三厂)任职21年,后先后就职于珠海金鸿药业、珠海富海生物、珠海宝德润生、珠海市尼诺生物、贝弗莉化妆品、珠海安和生化、深圳市兰亭科技等多家企业。对药品、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行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及法规变迁有深入的见解与体会,身上有着质量人典型的执拗、热忱和责任心。
“11月4日,网友发帖称其在天猫馥蕾诗官方旗舰店购入的保湿水中,发现一只虫。这只虫有大拇指般大小,被保湿水浸泡于瓶子底部。网友称拆开盒子那一刻觉得很恶心。对此,馥蕾诗客服人员回复,正规渠道购买的产品属于正品,有虫属于特殊情况,之前没有先例。网友可在天猫申请7天无理由退货,如果要求赔偿,则需要向公司反馈后处理。”
前段时间,新浪财经的这则资讯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
说实话,碰到这种消费者投诉,无论是企业还是品牌都备受打击,尤其是被网络迅速传播,肯定会对品牌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作为一名做质量的消费者,尽管我深知这种质量问题确实很难避免,但以后应该也不会再考虑购买这家的产品了。
我们也完全可以想到,接下来工厂质管部门的日子不好过。
这一期我们就来谈谈为什么产品里会有虫子?如何降低该类质量问题发生的概率,将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
工厂的质管部门遇到质量投诉,常用质量分析工具-因果分析图(鱼刺图)来分析和确定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控制和改进质量管理水平。
产品瓶内有虫子,无外乎有以下几种情形:
1、虫子有可能开始就存在于内包材(瓶子)内部;
2、产品配方含有玫瑰花瓣,配料时直接带入;
3、配料设备内部进入虫子,从完整的虫子形态来说,可能为配料后进入;
4、出料容器中有虫子的可能;
5、瓶子在生产车间存放过程中有虫子进入的可能;
6、灌装设备或料体在灌装过程中有虫子进入的可能。
以上涉及到的工艺过程,工厂的岗位操作人员,都比较熟悉。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多数都出现过类似的、甚至更严重的质量异常,只不过产品在过程控制中被幸运地发现,不合格产品没有流入市场。
在内包材物料管理上,为了避免产生质量问题,企业都制定了供应商管理和物料验收制度,要从源头把控内包材的质量,内容包括供应商评估审计、来货内包材是否清洁、包装密封是否严密,是否符合供货协议要求等。化妆品的内包材除了玻璃瓶可以清洗,其他材质的包材不会再考虑清洗,所以,一是要求供应商来货确保清洁无污染,二是生产前进行清洁处理,通常不能清洗的内包材,企业采取的措施是利用压缩空气吹瓶,将瓶内、瓶盖的异物吹掉。另外出料的容器也应进行清洁并做质量检查。因此,针对情形1和4,企业应自查,如果在来货验收时发现内包材脏污或者有潜在的风险,那要对供应商进行现场审计,查看供应商的生产环境以及质量管理是否存在质量隐患。有的企业老板或许考虑成本,在选择供应商时会忽略某些影响质量的因素,看似这里可以节省,但往往会给生产后续质量管控带来诸多问题。灌装前内包材清洁过程应做好细节管理,清洁后的内包材应有相应的检查和贮存制度,确保符合质量要求。另外,按照工艺要求,清洁后应进行消毒处理,这个过程就要关注消毒车间的环境,要检查是否有蚊、蝇、虫等进入的情况。如果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那么就会避免第1和第4条可能导致的质量问题。
在原料管理上,企业制定原料管理制度,进行来货验收,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如果单从该案例来说,如果玫瑰花有带虫子或其他异物的可能,比如头发、杂物等,那么来货验收和取样检验,就要相当谨慎,虽然抽样不能代替全部,但可以从抽样细微观察中获取质量信息。来货验收或者后续生产过程发现的质量问题,应及时反馈给质量、采购部门。加强与供应商沟通,提出质量诉求,毕竟如果源头存在质量问题,后续也会给生产企业增加管理成本,如增加对玫瑰花瓣原料的挑选和清洗等工艺环节。这是针对第2条质量问题。
其他3种情形,源于生产车间内部的卫生环境、虫害控制措施。车间内包材贮存房间、消毒房间、原料贮存、配料、灌装等关键区域是否有防止蚊蝇进入的措施;是否存在没按照要求安装纱窗、纱窗破洞、灭蝇灯灭蝇效果或安装位置出现问题等,生产企业应在日常巡视和检查中不放过这些细节。如果防范措施不当,造成车间有蚊蝇、虫等,那么,物料、设备、容器具等,都有被蚊蝇、虫等“光顾”的可能。另外,企业也应注意,生产车间运转物料时,应按照质量管理相关制度,从仓库转运物料到生产车间应做卫生检查,该在清洁车间外部清洁处理的应在外部脱掉外包装,转运托板等应避免带入异物、虫,确保进入清洁车间内的物料卫生符合规定。
配料、灌装等设备应做好清洁,清洁后进行检查和验收,并做好防护,防止再被污染、异物进入等。料体在生产过程中避免暴露在空气中,及时密封,生产灌装好的产品及时扣盖,同样是防止出现异物进入和污染的问题。
以上分析了产生这种类似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和防范措施,除此之外,企业还应根据产品特点增加相应的工艺控制环节,比如:为防止原材料配料带入异物,对其或半成品进行过滤操作;包装前流水线灯检,针对透明的瓶子进行一一检查,检查不仅仅是看内容物,还有产品密封性、灌装净含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等。如果是非透明瓶,灯检检查看不到内容物,因此,这类产品就必须重视灌装前的操作步骤。除了要按照工艺过程严格执行外,生产企业还应举一反三,将市场上出现的质量投诉向员工进行通报,针对各种质量问题,及时总结和分析原因并不断完善和改进管理手段。
在所有环节中,仍要强调人的因素,好的制度要靠人去执行,并且要做到不折不扣的执行,比如:前面所说的灯检控制,如果员工操作中走神、心不在焉或者打了瞌睡,就会有漏检,因此,企业也应思考是否有效地实施预防措施大于后期的各种检查或检验,这是增加人力物力的被动方式。在岗位的操作问题上,企业还应做好相关的培训,针对各个岗位,明确操作步骤,明确违反操作会造成的后果,明确质量责任,让员工真正理解产品质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控制的运用是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适合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能被正确的执行和管控,能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能很好地把住质量关,能最终生产出符合标准的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也就是我们做好质量管理的追求。
很多工厂也有这种情况:虽然感觉制度体系也完善了,员工也做了培训,但往往还会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没办法,就采用处罚或奖励的手段,以遏制质量问题的发生,这种方式也确实有作用,但从深层思考,不是最可靠的方式。
我讲一个发生在海尔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1985年,据说张瑞敏收到一封用户来信,信里说厂里电冰箱的质量有问题。张瑞敏立马带人检查了仓库,发现仓库里400多台冰箱竟然有76台不合格。当时跟干部商量如何处置,有人说,冰箱只是外部划伤,便宜点儿卖给工人。当年,一块钱能买十斤白菜,一斤多花生油。一台冰箱八百多元,是一个工人二年多的工资。就算这样,冰箱依然供不应求。张瑞敏却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宣布,要把这76台不合格的冰箱全部砸掉,而且要生产冰箱的人亲自砸。张瑞敏说:“过去大家没有质量意识,所以出了这起质量事故。这是我的责任。这次我的工资全部扣掉,一分不拿。今后再出现质量问题就是你们的责任,谁出质量问题就扣谁的工资”。砸冰箱的工人可想而知心都要碎了,现场哭声一片。张瑞敏清楚,并不是把冰箱砸掉了质量马上就好了,但通过这个事情更重要的是提高员工质量意识,传递一种理念,一种质量文化,那就是但凡有缺陷的产品都不能出厂,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产品质量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前景及发展,需要有足够的质量信誉。产品出现虫子,反映出工厂质量管控的缺陷,这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也不是几个员工的事情。当然,需要管理层看的清楚,要下功夫,不要等着火了再去救!
来源:荣格-《国际个人护理品生产商情》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