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2022年中国芯片市场总结和发展前景预测

来源:​ 搜芯易 发布时间:2023-03-10 619
电子芯片电子芯片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IP类软件) 电子芯片设计电子芯片制造电子芯片封测
到2026年,我国的集成电路制造业规模增长到582亿美元,仍然只占2026年全球市场规模7177亿美元的8.1% 。

我国芯片相关企业注销、吊销情况

近年来,我国芯片相关企业注销、吊销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企查查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新增芯片相关企业5698家,同比增长21.31%。2018年新增7417家,同比增长30.17%。2019年我国新增芯片相关企业8442家,同比增长13.82%。2020年和2021年出现了急速增长的情况。2020年新增2.31万家,同比增长173.76%。2021年新增4.74万家,同比增长105.06%。


与2021年情况不同的是,2022年中国吊销、注销芯片相关企业达5746家,比2021年的3420家增长了68%。2022年的前8个月中国吊销、注销芯片相关企业有3400多家,在最后四个月,有超过2300家芯片企业“消失”。这意味着,平均每天就有超过15家芯片企业注销工商信息。


2017~2022年我国注销、吊销的芯片相关企业数量

数据来源:企查查数据、钛媒体整理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芯片相关企业超17万家(注:仅统计企业名称、名牌名称、经营范围含芯片的相关企业)。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省以3.95万家芯片相关企业排名第一,江苏、山东分别有芯片相关企业1.51万家、7545家,位居前三。此后依次为浙江、上海、福建等省份。


我国芯片相关企业地区分布前十

数据来源:企查查、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城市分布来看,深圳有2.16万家芯片相关企业,位居榜首。广州、苏州分别有芯片相关企业1.15万家、4433家。此后依次为西安、南京、厦门等城市。


我国芯片相关企业城市分布前十

数据来源:企查查、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芯片产量趋势和进出口情况
         
接着再看看国内芯片的生产量,半导体研究公司IC Insights公布的《2022年麦克林报告》指出,尽管自2005年以来,我国一直是最大IC消费国,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国境内IC生产会大幅增长,或者一直大幅增长。2021年中国IC产量占其1865亿美元IC市场的16.7% ,高于10年前的12.7%。这一比例将从2021年增加4.5个百分点,到2026年达到21.2% (平均每年增长0.9个百分点)。

结合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累计生产集成电路3241.9亿块,累计同比下滑11.6%,同比少生产了352亿块。IC Insights预测,到2026年,我国的集成电路制造业规模增长到582亿美元,仍然只占2026年全球市场规模7177亿美元的8.1% 。

2022年以来,随着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持续加剧,半导体供应链自主可控战略意义重大,半导体设备作为主要“卡脖子环节”依然处于国产替代的黄金窗口期。就目前而言,国外龙头企业的产品仍占据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我国的半导体设备仍严重依赖进口。
 
2022年进口额同比下降15.3%,进出口贸易逆差巨大
         
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半导体设备进口总额347.21亿美元,同比下降15.3%;出口总额41.23亿美元,同比上涨13.1%;贸易逆差306亿美元,同比下降18.1%。近五年进口总额1645.7亿美元,出口总额150.8亿美元,贸易逆差1495.0亿美元。

尽管2022年我国设备进口额较2021年有明显下降;出口额稳步提升,但增长幅度较2021年仍然有所回落。总体来看,设备进口额远大于设备出口额,对设备进口依赖程度明显。


2018~2022年半导体设备进出口额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爱集微整理

      
其中半导体制造设备占进口总额一半以上
         
根据大陆海关的口径,半导体设备包括制造单晶柱或晶圆用的机器及装置、制造半导体器件或集成电路用的机器及装置、制造平板显示器用的机器及装置、本章注释11(3)规定的机器及装置(主要为装配与封装设备及搬运设备等)、品目8486的零件及附件(其他零部件)。
         
进口环节中,制造半导体器件或集成电路用的机器及装置占主要部分,进口额为186.9亿美元,占比达53.8%;出口环节中,其他零件及附近占主要部分,出口额为19.0亿美元,占比达46.1%。

2022年半导体设备细分品类进出口状况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爱集微整理


江苏进出口金额稳居全国第一
         
2022年,我国半导体设备主要进口收发货地有:江苏、上海、湖北、广东、安徽、北京、浙江、陕西、山东和重庆等;主要出口收发货地有江苏、广东、上海、浙江、辽宁、北京、山东、陕西、江西和广西等。

        
2022年半导体设备进出口国内发货注册地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爱集微整理

     
我国半导体设备主要出口新加坡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 2022年我国半导体设备的主要出口国家或地区有:新加坡、中国台湾、美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中国香港、越南、印度、泰国等。新加坡、中国台湾和美国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地,市场份额占比超过10%。从单独国家或地区看,排名前十的国家或地区出口额普遍增长,仅中国香港下跌,其中印度、泰国的出口额同比增加超过100%。


2022年半导体设备出口主要国家或地区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爱集微整理

      
日本是最大进口来源国
         
从进口来源国看,2022年,我国半导体设备主要进口国家或地区有:日本、美国、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荷兰、马来西亚、德国、奥地利等。日本、美国、新加坡、韩国是我国重要的海外进口地,其中日本的进口占我国进口总额的三分之一。排名前十的国家或地区进口额普遍下滑,美国、韩国、荷兰下滑比例超过20%;仅马来西亚、奥地利两个国家的进口额同比增长。


2022年半导体设备进口主要国家或地区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爱集微整理

    
芯片市场情况分析
         
通过下图进出口数据来看,与2018年相比,我国芯片价格确实在提升,但是与进口芯片的价格相比,在2020年差值降到最低的节点后,两者之间的数值差正向着增加的方向发展,这也与美国对中国芯片企业、产业的一系列制裁有很大关系。差价又拉大了,说明国产的芯片主要集中于中低端芯片领域,高端还是靠进口。


2018~2022年集成电路进出口单价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爱集微整理

      
2022年消费电子下游需求疲软
         
我国作为全球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对芯片的需求量,就是全球经济晴雨表。从情况来看,2022年,消费电子同时面临下游需求疲软、技术创新不足以及疫情停工等多方面因素困扰步入寒冬。按照工信部的数据,2022年我国生产的手机就减少了1亿多台,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是201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生产的电脑也减少了几千万台。这对于中国制造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芯片进口数量的减少,实际上并不是国产替代的利好,因为国产自给率并没有明显提升,实际是国内市场不需要这么多的芯片了,这个反倒显示出了中国电子产品的制造,可能遇到了一些麻烦。接下来需不断提升芯片自给率,否则就得依赖进口,会变得很被动。
         
随着美元加息通胀、脱钩以及全球半导体行业进入下行周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内芯片行业也很难“独善其身”,处于“内忧外患”的关键时刻。
         
2022年,不仅是中国,全球芯片业处于衰退周期
         
去年整个国内芯片企业数量锐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全球芯片行业出现了衰退和产业链转型局势。进入2023年,各家芯片半导体企业纷纷公布他们的去年财报。国外部分,从行业景气度来看,英特尔和三星两大IDM(垂直整合制造模式)巨头业绩表现较差。
         
1月26日,英特尔(Intel,NASDAQ:INTC)发布第四财季以及2022全年财报。财报显示,四季度营收同比下降32%,创下2016年以来的最低季度营收,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达7亿美元,同比下降114%,而2022年全年,英特尔营收锐减100亿美元,获利较前一年大减60%。
         
英特尔CEO基辛格称,市场需求恶化超出预期,预计2023年一季度营收为105亿~115亿美元,营收下限为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毛利率降至39%,是自1992年以来最严重的降幅。华尔街分析师称,该指引是英特尔的“历史性崩溃”,会引发芯片股抛售,进而会导致英特尔股价有崩盘的风险。
         
作为一家行业领先的芯片公司,英特尔正在通过减薪度过难关。基辛格已宣布减薪25%,并且整个英特尔高管薪酬大减超15%。以此可以看出,英特尔面临着很大的业绩承压。
         
随后1月31日,三星电子(KRX: 005930)公布第四季度与2022全年财报,Q4营收同比下滑8%,营业利润(获利)同比下降69%,创下历史低点。而整个2022年全年,三星电子营收仅增长8%,营业利润比上一年下降16%。三星电子表示,四季度市场信心恶化,存储芯片价格进一步下跌。受持续的宏观经济状况影响,三星电子预计2023年智能手机市场需求将会萎缩。
         
从国内来看,自2022年12月以来,国内半导体上市公司陆续发布了去年业绩预告。以Wind分类的“半导体产品与半导体设备”范围进行检索,159家半导体上市公司中,有10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2年业绩预告。
         
业绩报告显示,49家芯片上市公司预计净利润同比下滑,出现业绩股价双杀局面。其中,全球第十大芯片设计厂商、国内图像传感器龙头韦尔股份(603501.SH)1月13日称,2022年该公司预计净利润同比下降最高82%,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降97%左右,主要全球宏观经济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消费电子市场需求减弱;指纹识别芯片龙头汇顶科技预计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出现亏损;晶丰明源称,2022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25.1%至131%。
         
同时,资产减值和研发费用的持续投入,也是半导体上市公司2022年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之一。华鑫证券近期发布的研报指出,2022年景气下行给半导体产业带来巨大压力,需求减弱叠加库存高企导致供过于求。展望2023年,供给端上游资本开支有望明显减弱,库存也将逐步下降。
         
不仅如此,美国持续对华半导体出口限制,也极大影响着芯片公司业绩和行业信心。
         
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00981.HK、688981.SH)2月10日公布的财报显示,2022年四季度营收环比减少15%,归母公司营业利润(纯利)同比下降27.8%。中芯国际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收入环比下降10%-12%,毛利率预计降至19%-21%,主要受到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低迷、全球经济放缓以及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限制等多个因素。
         
半导体设备巨头泛林集团(Lam Research)CEO蒂姆·阿彻(Tim Archer)早前预计,2023年芯片设备的整体市场规模将降至约750亿美元,较去年减少约200亿美元,其中包括对华出口限制部分的20亿至25亿美元。同时,泛林宣布全球裁员约7%,接近1300人。
        
我国芯片市场发展前景
         
2月15日,针对美日荷限制向中国出口相关芯片制造设备,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表的声明中提到,回顾全球半导体产业60余年的发展历程,产业之所以呈现出如今的繁荣景象,正是依赖于全球化市场以及全球化合作创新,这也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实际上,尽管面临着脱钩带来的行业挑战,但随着国内芯片龙头企业进入瓶颈期,业绩增长略显疲态。因此,积极推动“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将国产芯片大范围出口,已成为国内芯片行业的重要发展路径之一。
         
过去几年,随着芯片行业热度不断攀升,一些没有半导体技术经验的入门者创立公司、进入这一高技术行业。但问题在于,由于半导体产业链十分复杂,这种“芯片淘金热”在短期内并没有解决国产芯片“自给自足”的根本性问题,而且大市场并没有出现大公司。艾瑞咨询(iResearch)汇总了中国国内半导体初创企业的融资情况。从2014年至2022年5月,中国芯片行业共进行了865笔投融资。按业务领域来看,专注于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委托给外部的“无厂”fabless企业占64.2%。这意味着,国内大部分芯片初创企业都集中在了设计领域。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在全球化浪潮中起步和崛起,习惯于全球化资源配置。如今产业发展情况已经发生变化,我国企业必须尽快调整策略,如何在确保自身供应链的安全下,减少进口,增加本土产品,增强国产大芯片出口力度,是在疫情后芯片企业发展的新思路。
         
芯片国产化的空间很大
         
从芯片产业角度来看,芯片发展了几十年,有其固有规律,需要深厚的研究基础、技术创新,发展芯片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有时候即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也不确定会得到想要的结果。
         
从芯片产业之外的视角看,芯片的设计、制造等是诸多尖端产业的结合,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领域的核心之一,是一个国家产业结构转型、掌握未来科技高地的关键,芯片技术、产业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地缘危机、经济衰退、消费萎缩、逆全球化等浪潮的影响下,芯片供应链安全、自主可控倒逼我国芯片产业必须去突破,我国芯片国产化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