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从ZimVie的转身看国产替代加速

来源:医疗设备商情 发布时间:2023-04-04 419
医疗与医药医疗设备合约制造服务医疗电子组件制造设备材料包装及消毒其他测试、计量、检验和校准设备及用品研发与设计服务 市场趋势
据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主任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张铁军介绍,此次集采的产品是多个部件组合成的系统,可以满足95%的脊柱类手术所需。

三月初始,脊柱国采结果全国陆续执行。同一时间,这一集采带来的市场晃动正在发生。3月2日,外资医疗器械公司ZimVie宣布,公司的脊柱业务将完全退出中国,原因是“第四季度业绩失利,外加受到中国国内脊柱带量采购影响”。同时,受种植牙集采影响,ZimVie管理层正评估其牙科业务在中国的发展态势。


ZimVie公司的脊柱、牙科业务原属于捷迈邦美(Zimmer Biomet),一家全球排名前三的骨科巨头。2022年3月,捷迈邦美将这两个业务拆分出来组成新公司ZimVie独立上市。ZimVie专注于牙科和脊柱市场,包括种植牙、手术工具、骨移植替代品、脊柱融合植入物、非融合替代品和数字护理管理解决方案。随后一年,其两大业务在中国都遭遇了全国规模的集采。


1680577602416755.jpg

2022年9月,中国脊柱类耗材的全国带量采购开标,ZimVie未中标。此次脊柱国采共覆盖5种骨科脊柱类耗材,形成14个产品系统类别,29个竞价单元,872套系统,全国6426家医疗机构填报采购需求120.84万套,首年意向采购量共109万套,占全国医疗机构总需求量的90%,涉及市场规模约310亿元。从中选结果来看,平均降价84%。173家申报企业,152家拟中选,中选率89%。


从中标结果看,国产龙头大获全胜,外资企业如强生、美敦力等选择贴线中标,部分外资企业如捷迈邦美、史赛克等因其全球定价策略及给予经销商的利润空间有限等因素,选择弃标或出局。据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主任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张铁军介绍,此次集采的产品是多个部件组合成的系统,可以满足95%的脊柱类手术所需。


脊柱国采失意,种植牙集采ZimVie同样铩羽而归。除了未参与报价的企业,共有两款产品报价超出最低限价,其中之一就是其旗下邦美品牌的钛合金系统,相当于直接弃标。该公司表示,目前公司正在评估这一结果对其在中国的牙科产品业务的影响,并审查其战略替代方案。


据ZimVie财报,2022年净销售额为9.095亿美元,同比下降9.8%。其中脊柱业务净销售额为4.498亿美元,减少了9050万美元;牙科业务净销售额为4.597亿美元,减少了880万美元。全年净亏损为6390万美元。拆分未能使其从疫情阵痛中抽离出来,又迎面遇上带量采购,ZimVie的脊柱业务割舍中国市场也就不难理解了。


Zimvie首席执行官Vafa Jamali表示:“我们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加速从前母公司中独立出来,尽管宏观环境艰难,但我们推出了几款创新产品,并在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取得了重大的运营进展。我们将继续专注于围绕核心平台进行创新,并推动临床差异化解决方案。”

外企的选择和国产替代的加速


独立上市的ZimVie弃标,这与捷迈邦美的做法不同。根据经济观察报的报道:“无论如何要中标,这是捷迈邦美面对集采的一贯态度。弃标就意味着要退出中国市场。捷迈邦美正积极投标,同时做一些裁员在内的业务调整和整合,非常痛苦。”


更多外企的做法介乎两者之间——参与集采,但参与度较低。比如,产品线更丰富的强生DePuy Synthes、美敦力等巨头,会让部分产品规格中标,裁撤部分销售人员,把产品交给代理商供货,即使不赚钱甚至贴钱。集采后,很多外企将多个部门整合、合并,未来很多都可能渐渐退出中国,留下不受集采影响的创新品类。集采加速了行业的新陈代谢,强者恒强,虽利润下跌,但市场份额会维持甚至提高。


根据施乐辉原对外事务部副总裁沈继东的分析,相比其他巨头,捷迈邦美是更单纯的骨科企业,产品线少,腾挪空间小:“它在集采中‘全军覆没’,无法用赚钱的产品线去贴补,所以它会把最不赚钱的产品线先切掉、拆分。”


外企退出和压缩的另一面,是被集采加速的国产化替代。在脊柱国采中,ZimVie的0.28万个临床需求量,只占120万总需求量的千分之2,14个产品组仅3组有需求量,31个省份中9个省报量为0。一位权威招采专家直言:“这怎么可能养活得了一条产线呢?集采报量是市场的验金石,潮水褪去可见谁在裸泳。”他认为,集采前,ZimVie已被国产企业替代得几乎无路可走,这对于国产已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的产品领域来说,不会是第一个案例。


骨科耗材市场一直被外资主导,国内最大骨科器械公司为威高骨科。据统计,占据中国市场份额的前五名公司为强生、美敦力、捷迈邦美、史赛克以及国内的威高骨科。国内企业方面,有威高骨科、爱康医疗、大博医疗和三友医疗等,与头部外企医疗器械企业仍有差距。其中强生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就是威高骨科的近4倍。但带量采购的重拳晃动了整个骨科耗材市场,新的秩序开始形成。ZimVie脊柱业务在中国市场的退出,就是结果之一。


近年来,创伤、脊柱的国产化率都在快速上升,创伤甚至可能到了90%以上。在技术和质量上,有的外资企业产品并无优越之处,还要求高利润,这也就不难理解会被国产替代。最初,外企的确带来了很多创新技术和产品,填补了空白,但近些年,很多还是老的产品,世易时移,外企必须控制销售费用,引进系列创新骨科产品,如骨科机器人、可吸收骨科耗材,走降本、提质、增效的路径。


这是一条难走的新路。在创新领域,政策更倾向于支持国产品牌,在更多医疗设备上逐步实现国产化。现在,国内医疗器械公司慢慢越过完全仿制的阶段,走向了自研和独立创新,许多初创企业也形成了较完整的囊括研发、产品化、商业化的项目,在管理上也愈发系统和正规。


成熟的骨科耗材,国外也不怎么出新品了,仿制很容易,国内产品确实和进口的差别不大,加上有供应链和成本优势,面对集采更有优势,确实可以替代进口产品。


不过,涉及到创新耗材,需要大量研发投入、从零设计,这方面国内还是有些差距的。另一个隐忧是,创新骨科产品也可能会受医保控费影响。资源有限,需要从患者获益的根本点出发,比如骨科机器人,就需要考虑手术的价格和支付问题。


新年伊始,国家文件接连下发,2023 年骨科耗材带量采购仍是重点。3 月 1 日,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做好 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确定了 2023 年医用耗材带量采购主要方向及品种。明确要聚焦心内科、骨科重点产品。更早在 1 月 12 日,国家组织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发布了《关于开展人工晶体类、介入类及骨科类医用耗材信息集中维护工作的通知》。


显然,继冠脉支架、人工关节、脊柱类耗材之后,第四轮医用耗材国采品种,呼之欲出。就目前而言,骨科大类中只有“运动医学”尚未开展省级大规模带量集采。因此有相关平台预测,运动医学类骨科耗材或将成为 2023 年的重点品类。可以预见,骨科更多单品种将被纳入国采,跨区域联盟带量采购,全品类覆盖只是时间的问题。


来源:荣格-《医疗设备商情》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