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迎接 5G+智慧医疗新未来

来源:荣格-《医疗设备商情》 发布时间:2021-04-20 1269
医疗与医药医疗设备合约制造服务医疗电子组件制造设备材料包装及消毒其他测试、计量、检验和校准设备及用品研发与设计服务 市场趋势
收藏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和医疗资源紧张,各国政府、医院及个人都越来越重视智慧医疗产业的投入,推动着相关智慧医疗政策的落地与改革。

智慧医疗(WIT120)是新兴的专有医疗名词,在初始阶段它是指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患者、医院、第三方机构等医疗信息的共享,旨在突破传统医疗行业医疗系统碎片化、医疗信息孤岛、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的痛点。随着进一步发展,智慧医疗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使用日常数据进行健康管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疾病进行预防预控、并将技术应用到生物医学中,最终通过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来解决各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多方共赢。智慧医疗最终的状态是全面的信息化、实时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动态服务。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和医疗资源紧张,各国政府、医院及个人都越来越重视智慧医疗产业的投入,推动着相关智慧医疗政策的落地与改革。全球智慧医疗市场在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医疗新模式的带动下,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全球范围内新冠疫情的持续,更是加速了更多互联网诊疗、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及落地,智慧医疗市场因而加速发展。


尤其是随着医院部署的医疗设备和移动设备越来越密集,卫生系统IT基础设施的带宽也随之愈发紧张。许多通信企业的管理者认为,5G技术的实时高带宽和低延迟访问特性,具有扩展医疗应用程序功能、医疗设备、机器人和移动设备功能所需的性能。


有人说5G将是革命性的。另一些人则提出5G在地理上的可传输性不足以实现运营商承诺的高目标。此外,难免也有人担心,5G本身为医疗健康系统带来的风险,可能比技术正面作用更大。


毫无疑问的是,5G将大大提高无线网络的速度、覆盖范围和响应能力。同样重要的是,5G将把延迟时间从4G目前的20毫秒减少到1毫秒,这种响应能力对许多新医疗技术的成功至关重要。此外,5G网络将连接更多的设备,比目前的蜂窝网络能够处理的设备多得多,从而将物联网从狗项圈、洗碗机、咬合翼片扩展到实时远程手术。

5G在医疗保健领域的七种可能
根据HIT Consultant的报告,AT&T、Verizon以及许多下游医疗硬件和应用程序供应商都在讲述5G可能会给医疗行业带来变革,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七点:
1)在现有架构中添加高速5G网络将有助于快速、可靠地传输海量医学图像数据文件,比如核磁共振成像和PET扫描。以奥斯汀癌症中心的PET扫描仪数据为例,每个病人每次最多可生成1GB大小的数据。在低带宽网络中,传输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甚至中断。这意味着病人需要等待治疗的时间更长,同时也浪费了医生的时间。


2)5G最终将把远程医疗带入物联网医疗的最前沿,因为它将使得基于手机的实时高质量视频成为可能。病人将得到更早的治疗,并能接触到他们所在领域之外的专家,医生也能更有效地合作。市场研究未来(Market Research Future)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从2017年到2023年,远程医疗市场预计将以16.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更快的网络速度意味着患者对“随时随地”诊断治疗的需求将继续增长。如上所述,目前农村5G的实用性很低,这是个无法忽视的难题。


3)快速准确地进行远程健康监测:重新审视物联网领域,医疗服务提供者将能够实时监测患者并收集必要数据,这将改善个性化和预防性护理。Anthem调查显示,86%的医生表示,可穿戴设备已经提高了病人对自身健康的投入,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可穿戴设备将使医院成本降低16%。42%的跨行业决策者预计5G将使设备消耗更少的电力,这在远程监控情况下是关键。


4)人工智能在改善诊断、确定针对特定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以及预测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可在必要时进行早期干预。实时快速学习所需的大量数据需要超可靠、高带宽的网络,而5G可以实现这一点。


5)AR、VR和空间计算已经在医疗保健领域提供了有限的应用。5G有望增强医生提供创新、低侵入性治疗的能力。AT&T表示,它“已经与VITAS®Healthcare合作,研究最终启用5G AR和VR对患者参与度的影响。”我们的目标是通过5g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为临终病人提供平静、分散注意力的内容,从而减轻他们的痛苦和焦虑。”


6)远程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手术已经成为现实,但外科医生仍然需要在机器人旁边进行操作和监控。据爱立信称,近一半的消费者认为远程机器人手术对他们来说没问题,但61%的人认为,以目前的网速来看,这种手术是有风险的。5G网络将提供1毫秒的响应延迟,这是连接外科医生和远程手术机器人的关键。


7)拉什大学医学中心(Rush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高级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Shafiq Rab博士表示:“我们坚信,5G是一项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全面实施后将有助于我们支持更好的医院运营,并提供最高质量的患者和员工体验。高速、低延迟的5G技术将使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这项技术将提高人们获得医疗服务的机会,即使是从很远的地方,同时也有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想象一下,在不远的将来的某个时候,例如,一位医生与一位病人进行虚拟访问,同时在几秒钟内下载了完整的MRI扫描。”


5G确实将有助于更快地传输大型患者文件,进行远程手术、远程医疗、远程患者监控等。不过,安全分析师已经意识到,基于5G的数据存储和交换技术进步,以及包括物联网设备的使用,也将增加数据安全风险。医疗身份盗窃、健康隐私侵犯和医疗数据的管理将变得更具挑战性,因为设备数量的大量增加、虚拟化和云计算的更广泛使用,将意味着会出现更广泛、更多样化的网络攻击。

中国智慧医疗迈入新征程
2020年中国智慧医疗市场规模预计将超1400亿元。2019年,中国智慧医疗市场规模达到 1126亿元,到2020年,这一数值将超1400亿元。中国智慧医疗市场需求不断増长,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智慧医疗市场。


从细分领域来看,智慧医疗主要包括智能硬件(智能温度计、智能血压计、智能胎心仪、智能血糖仪等)、远程医疗(跨区域、跨医院远程医疗协作)、移动医疗(预约挂号、自助结算、在线问诊、医药电商、互联网医院等)、医疗信息化(HIS、PACS、LIS、电子病历等)四大细分领域。


其中智能硬件分为健康级智能硬件和医疗级智能硬件两大类,医疗级智能硬件规模约占整个医疗健康智能硬件的25%,目前占比相对较少,主要源于设备成本和缺少CDFA认证,主要包括智能血压计、智能血糖仪、智能体温计、智能胎心仪等。2019年,中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市场规模为45.9亿,同比增长59.9%。


远程医疗主要包括远程患者监测、视频会议、在线咨询、个人医疗护理装置、无线访问电子病历和处方等。远程医疗的发展离不开政策驱动。从2009 年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到2018年4月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对远程医疗事业的重视。2019年,中国远程医疗市场规模达到130亿元,同比增长30.0%,按照当前这一增幅,预计2020年中国远程医疗市场规模将逼近170亿元。


移动医疗,从形式和功能上看,就是通过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线植入式器械、可穿戴医疗设备等移动产品,提供医疗或健康信息与服务。近年来随着国家医改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互联网终端技术、大数据技术、5G通讯技术等不断发展,移动医疗产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到2019年,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409.2亿元,同比增长41.1%。按照当前这一增幅,预计2020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539.6亿元。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目前处在全面蓬勃发展阶段,国家持续推动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落地,同时从政策层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智慧医院、医疗联合体、“互联网+医疗健康”等医疗健康信息化的发展及创新落地,医疗信息化迎来景气度最好的两三年(2018-2020年),市场未来几年的需求点,基本沿着电子病历、互联互通、互联网医院和智慧医院几个方向重点建设发展。2019年,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达到541.0亿元,同比增长10.0%。按照当前这一增速,中国医疗信息化的市场规模将逼近600亿元。


毫无疑问,未来几年将是中国智慧医疗建设飞速发展的时期,在新医改方案的指导下,各地方政府将会加大当地在智慧医疗建设方面的投入,将会有更多的医疗机构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一些信息化建设较好的医疗机构也将致力于建设更为先进的医院管理系统,提升自身竞争力,给广大居民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

本文综合自火石创造、HIT Consultant、飞利浦和健康界。

中国智慧医疗十大发展趋势

近日,由健康界发起、飞利浦提供案例支持的《中国智慧医疗2021十大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发布,分析了5G在医联体内的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和远程手术指导中将发挥哪些创新价值。

趋势1: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
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涉及移动应用、精准预约、自助服务、电子处方、智慧门诊、智慧病区、智慧药房、远程会诊、远程超声、远程心电、互联网医院等信息化建设及应用。


未来1-3年,围绕诊前、诊中、诊后患者就医全流程信息化建设为主线,并针对精准预约、移动支付、自助服务、智慧门诊、智慧病区等关系患者就医体验、惠民便民的重点环节进行信息化建设将成为医院智慧服务发展的方向。


主要原因是:1)政策驱动。2018年7月发布的《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从就诊服务便捷性上对智慧服务提出要求,即要在精准医疗、移动支付、自助服务等领域重点建设;2018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医院必须进行“医疗全流程管理”。因此,政策层面的驱动是智慧服务按照“诊前、诊中、诊后”患者全流程为主线,以精准预约、移动支付、自助服务为重点的主要原因之一。


2)需求驱动。首先,围绕“诊前、诊中、诊后”患者诊疗服务的全流程进行智慧服务建设布局,可以实现医疗全流程可追溯、可监管,进而更有效地保证患者医疗安全;其次,医院管理者可以通过全流程管理,发现诊疗环节的漏洞和问题,进而实现精细化管理;第三,围绕精准预约、移动支付、自助服务、智慧门诊、智慧病区等关系患者就医体验提升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建设,也是针对患者就医过程中的痛点积极展开。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具有前瞻性的医院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趋势2:院内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数据信息互联互通
院内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数据信息互联互通,主要围绕院内信息集成平台、医院大数据中心、知识库、CDSS进行建设布局。


围绕数据的整合、抽取、清洗、标准化的信息集成平台和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是现在及未来1-3年医院建设的重点。主要原因是数据的整合、抽取、清洗及标准化是患者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医疗大数据用于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科研、医院实现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决策等的前提。

趋势3:医学大数据挖掘
医学大数据挖掘目前主要涉及临床辅助决策支持、医疗人工智能、科研、医院管理的运营数据挖掘等。
围绕影像数据的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和病案事前质控是现在及未来1-3年内医疗大数据挖掘最热的两个领域。主要原因是:


首先,在医疗人工智能领域,根据健康界最新发布的《2020医健AI企业潜力值:中国60家医健AI 企业发展潜力评估报告》显示,中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10大潜力细分赛道中,排名前五的分别是辅助诊疗、智能影像诊疗、计算机视觉、智能问诊和健康管理。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5月),全国57家AI医学影像公司中,以影像辅助诊断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占比77.1%,因此,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疗正成为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研发落地最集中的领域之一。


其次,在病案事前质控方面。针对绩效考核,对医院从上到下的所有考核指标进行分解,最终都落到医生医嘱和医生病案上面,医院管理的所有数据源头都产生于医生,所以必须从医生源头上进行控制,把病案质控前置。目前,通过大数据应用及智能提醒,把病案质量控制(单病种、临床路径、医保控制等技术)前置到事前,医生能够有所反馈,在病案提交之前,可以自己进行校验,做相应的改动。

趋势4:跨院区/跨区域患者信息集成、互联互通及共享
跨院区/跨区域患者信息集成、互联互通及共享主要涉及远程医疗平台、影像辅助诊断云平台、区域信息集成平台、区域医疗中心、区域影像中心、区域检测中心等的建设。其中,远程医疗平台、影像辅助诊断云平台和区域信息集成平台是当前及未来1-3年实现跨院区/跨区域患者信息集成、互联互通及共享的重点建设领域。
远程医疗平台、影像辅助诊断云平台和区域信息集成平台是实现跨院区/跨区域患者信息互联互通及共享的基础,是医联体/医共体内实现业务协同的前提。中国医疗条块分割比较严重,社区医院如果没有上游通道,智慧医疗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此外,由于大医院的虹吸效应,将大量的病人、医生等优质资源吸走,只有通过跨院区、跨区域患者信息共享和集成,营造好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信息共享,质控一致化,才能让患者留在当地医院。


趋势5:医院全流程闭环管理
医院全流程优化及闭环管理是医院当前,也是未来一段时间重点推进的信息化工作。主要建设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患者诊疗”为中心的全流程管理;另一种是围绕细分业务环节进行的闭环管理。如围绕检查、检验、标本运送、急诊输液、住院输液、输血管理、交通供应中心管理、患者住院交接管理、消毒供应中心、手术病人交接等细分业务环节进行闭环管理。


新医改及医院功能的重新定位需要医院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科学有效的综合监管制度。“医疗全流程管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此外,医院电子病历评级达到6级,要实现全流程医疗数据闭环管理、高级医疗决策支持。


基于患者安全、医疗质量提升和就医流程优化考虑。在整个医院建设发展过程中,医疗业务是医院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不管是质量还是安全,都需要从源头到末端的全程管理。在医疗全流程闭环管理建设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趋势6:移动医疗
根据调研发现,面向“医务人员”的移动医疗主要包括移动阅片、移动会诊、移动MDT、借助PDA(即专用于护理领域,帮助护理人员实现移动护理的手持终端)实现移动护理等。其中,把医生业务开展及功能集成到手机端移动医疗正成为一种趋势和主流。


目前,一些医院把所有医生业务全部做到移动医生站上,包括互联网医院、手术排班、手术预约、病理、MDT(多学科会诊)等。通过移动医生站可以查阅所有患者信息,包括检查患者所有检查信息动态检验报告、检查检验报告、病情记录、护理记录、常规数值等。如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疫情防控期间推出移动端MDT,发挥了很大作用。基于综合信息应用平台技术和电子病历无纸化,通过手机调阅病人信息,从而方便了临床医生在多院区之间的会诊。

趋势7:家庭健康
家庭健康主要涉及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智能穿戴设备等细分领域。其中,互联网医院和健康管理将会是未来1-3年家庭健康建设落地最集中的两个细分领域。


互联网医院发展在2020年取得质的飞跃,主要受益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和驱动。在本次新冠疫情爆发过程中,互联网问诊成为避免交叉感染,实现快捷就医的最有效途径。根据数据披露,疫情期间,国家卫健委委属委管医院互联网诊疗人次同比增长了17倍,第三方的互联网诊疗咨询增长了20多倍,线上处方流转增长近10倍。在2020年10月举行的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透露,中国已经有900家互联网医院。而截至2019年10月,全国的互联网医院仅为269家。8个月时间,互联网医院实现倍增式发展。


健康管理是家庭健康当前推进实践的关键一环。调查显示,2019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49 亿人,占比17.9%。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来临,中国慢性病逐渐呈现“井喷”格局,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此外,2016年国家先后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都在强化全民健康的理念,应从治病转变为预防为主。而健康管理是实现从治病转变为预防的关键一环。

趋势8:新基建赋能医联体建设
医联体建设发展是当前新医改的重点。根据2017年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医联体建设成为新医改中,解决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落实分级诊疗的主要路径之一。


5G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推进,将成为助力医联体实现业务协同重要条件,也是医疗领域未来1-3年内新基建的重点。中国县级医院是医改的龙头,依托县级医院,做县域内的区域诊疗中心、诊断中心、大数据中心、影像辅助诊断云平台/区域影像中心等,是实现检测结果统一互认,实现医联体内业务协同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此外,通过区域影像中心建设,进行远程影像协助,能有效解决边远地区及基层医疗单位缺少影像诊断医生的问题。在5G技术应用方面,5G的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时特点,在远程手术、远程诊疗方面都有强有力的支撑,获取患者数据更加及时。

趋势9:基于“重点专科”的信息化建设
围绕重点专科进行信息化建设,院内院外两手抓已成为未来专科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院内,可以针对重点专科病人,如胸痛、卒中、急救急诊、老年病等的重点专科平台、科研平台、诊疗知识数据库、临床辅助决策等展开。


其次,院外,从学科建设角度,院内数据已不能满足科研和学科建设需求,需要进行信息化专科联盟建设。以智慧化为支撑,走出医院专科的门,不局限于医院内信息互联互通,通过将区域内其他医院数据跟专科联盟系统做对接,汇总其他区域医院数据信息,进而服务于科研及学科建设发展。

趋势10:医学数据信息安全
医学数据信息安全将是未来1-3年重点建设的细分领域。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方面,需求驱动。随着医疗大数据挖掘的范围及深度的不断拓展,便捷性和信息安全的矛盾越来越凸显。中国目前的信息安全基础薄弱,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不够明确,医院经费普遍有限,对信息安全产品投入比较少。这些都给信息安全的发展带来挑战。根据中国医院协会《2018-2019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报告》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大多数医院的网络安全防护设备较为缺乏,绝大多数医院仅采用防火墙保障网络安全,对网闸、防侵入、防毒墙等设备的应用率均小于50%。


另一方面,政策驱动。国家近几年重视医疗信息化,并且要求医院每年信息安全资金投入要达到一定比例。以山东省为例,要求医院信息安全经费投入占信息化总费用的比例≥10%。


来源:荣格-《医疗设备商情》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

收藏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