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属加工商情
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跻身为高收入国家,他们往往会陷入经济增长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根本原因有三个方面:一,需求疲软,特别是内需疲软,导致过度依赖外需。二,能源、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三,创新力(包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偏弱——技术创新弱使内需不足,难以发现新的投资机会,难以有创新产业和新产品开发,从而使有效投资的机会不足;制度创新不足使市场化竞争严重迟缓,导致越是稀缺的资源,越不受市场控制,出现大量的经济泡沫。
国际上公认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而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则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比如菲律宾、马来西亚和阿根廷等。
现今,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是成功跨越这个陷阱,还是陷身其中无法摆脱,制造业是关键。
中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带来中等收入,但是伴随而来的污染、低质、低价,都将成为发展之路上的巨大阻力。为今之计,只有大力发展自动化、智能制造,变“低端”制造为“高端”,才有可能突出陷阱的桎梏。
这是个巨大挑战,也是个绝好的机会,不是吗?